1977年4月,萧华被派往兰州军区担任政委,这让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冼恒汉彻底坐不住了。其实以往很多大军区都设立过多位政委,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但冼恒汉却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意味。

萧华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上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备受重用,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远在冼恒汉之上,冼恒汉自然感到压力重重,心想:难道是自己犯了错,中央这是要将他撤职查办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搞清楚中央的意图,冼恒汉直接致电中央,结果得到的回复是萧华是去协助他开展工作的,他依然是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可事实当真如此吗?中央派萧华去兰州军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冼恒汉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先司令员后政委,压力陡增难推诿

萧华是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从投身革命之初便一直负责军队的政治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因为萧华在政治领域的才干,所以他一直被中央委以重任,先后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以及总干部部部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中央成立以林彪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军委,萧华又一次被提拔为军委副秘书长,足可看出中央对他的重视。1963年罗荣桓身体抱恙,萧华接替他成为了总政治部主任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萧华的职位便一直处于中央领导核心,平日里的工作也大多是和重要领导人直接对接,在军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所以无论是从地位还是资历来看,冼恒汉都无法和萧华相提并论,这一点他心里十分清楚。

从1966年开始,我国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萧华也一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虽然中央有人站出来为萧华说话,但他还是被雪藏了7年之久,直到这场文化浩劫的余波散去后,萧华才得以重返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不少老同志都在这场风波中受了委屈,但他们始终坚守底线和正义,最终迎来了拨乱反正的那一天。

1975年,萧华被重新起用后便在军事科学院担任第二政委,当时的第一政委是粟裕。在中国除了十大元帅,恐怕再没有第二个人可以跟粟裕比资历,这个排名是毫无争议的。

可就在大家都以为萧华将在中央一直工作到退休的时候,他却突然被调往兰州军区担任政委,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尤其是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冼恒汉。

冼恒汉可谓是兰州军区铁打的政委,从1955年开始便担任政委的职务,算起来已经有22个年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冼恒汉还一直兼任甘肃省省委书记,这足以看出中央对他的信任。所以当萧华突然空降兰州军区的时候,冼恒汉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在惊讶的同时还多了几分担忧。

一个军区设立多位政委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曾经的南京军区就多达7位政委,可那毕竟有明显的资历之分,第一政委就是毫无争议的第一。

而反观冼恒汉和萧华,一个中将一个上将,单从军衔上来看冼恒汉就已经处于下风了,这还让他以后怎么开展工作。

冼恒汉对他的处境感到很不安,所以立刻就向中央致电咨询了这件事,一来是为了确认萧华到来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好按照指示开展日后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中央作了如下回复:调萧华去兰州军区是为了加强军区领导力量,你的职责则是抓地方工作,并无任何冲突。至于你说的位置问题,则以先来后到为准,你依然是第一政委!

中央的回复比较明确也比较正式,但冼恒汉总觉得心里不安,因为这已经不是兰州军区第一次出现重大人事调动了。

1973年毛主席下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随即“旋风司令”韩先楚便从福建调到了兰州,这让冼恒汉感到很不适应。

对于韩先楚这个人,冼恒汉觉得很陌生。当然军区司令员对调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磨合上的问题,而司令员和政委之间的这种“陌生感”正是主席需要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军区出现所谓的派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同为共和国的功勋,冼恒汉和韩先楚应该很快便能协调好工作上的问题。可从战争年代开始,两人就没在一支队伍里待过。后来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两人更是一北一南,从没有过任何交集,彼此之间很难适应。

韩先楚作为一代名将,在军区的各种规划问题上自然有一套心得,他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就把东南地区的海防打理得井井有条。

到达兰州军区后,韩先楚一如既往勤勤恳恳的工作,多次带领部队干部深入到基层,重点检查各种战场设施以及边防建设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