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什么样的人在德国人会被视为无家可归者?有31条内容的“国家行动计划”, 旨在终结无家可归现象。消除流落街头现象可能比打仗还困难?即便有了31条国家行动计划和财政预算,慈善组织仍然认为德国政府做得还不够好。

一、什么样的人在德国人会被视为无家可归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我在《关心欧美有多少穷人吃不饱饭,不如研究如何救助自己的贫困同胞》一文中,介绍了我们的贫困人口和社会救助政策不够到位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德国这方面的情况。

二十年来,迪马斯基(Dirk Dymarski)无家可归,有时住在无家可归者紧急收容所,有时流落街头。他对记者说,这不是说摆脱就能摆脱的处境,但这也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迪马斯基说:“20年的无家可归经历对我来说,在各方面都上了一堂课。因为社会对我自己过去的想法和行为都是歧视性的、污名化的。但在过去几年里,我意识到任何人都可能陷入这种境地,而且很难摆脱它。”

迪马斯基现在是下萨克森州小镇弗赖斯塔特由无家可归者撰稿的地方报纸“弗赖斯塔特网络报”(Freistätter Online Zeitung)编辑团队的一员,也是旨在让无家可归者在德国发出政治声音的组织“无家可归者自我代表”的成员。

迪马斯基说,无家可归者想要找到一个家的最大障碍是耻辱感。“如果你想摆脱无家可归的困境,找到一个负担得起的住处,你会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现在住在哪里?如果你告诉房主你住在收容所,很快就会被拒之门外。”

迪马斯基在德国,被视为典型的无家可归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穷人在哪都有,即使发达国家、欧盟第一大经济强国德国,目前也收容了37.2万类似迪马斯基这样的无家可归的人,另外还接待了13万来自乌克兰的无家可归者。

二、有31条内容的“国家行动计划”, 旨在终结无家可归现象。

由于经济适用房的持续匮乏,德国无家可归者的人数在过去几年中有所上升,确切数字难以确定。德国无家可归者援助工作组(BAG-W)认为,德国政府估计全国约有37.2万无家可归者并不准确,他们认为实际上有60万,其中约有5万人流落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无家可归者援助工作组认为,德国政府有义务为流落街头者提供紧急庇护所。但许多无家可归者并不愿意住进庇护所,继续选择流落街头,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庇护所往往无法保证他们的隐私。

即便如此,在德国这样的福利国家,政府对穷人、无家可归者,还是会基于西方的人道主义原则,予以积极救助,让穷人和无家可归者,也会有最基本的生存所需。

为解决无家可归者数量上升问题,德国政府于4月底发布一份多达31条实打实救助内容的“国家行动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前,在全德国范围内消除无家可归现象。这是德国联邦政府首次制定此类文件。

这份由联邦住房、城市发展和建设部发布的31条计划,提出了一些构想,如向各州政府提供现金以建设社会住房、打击住房市场上的歧视、帮助人们获得医疗保险,以及使咨询服务更加便捷。

来自社民党的德国住房部长盖维兹(Klara Geywitz)在一份声明中说,“更多经济适用房是解决无家可归现象的核心。这一全国性指导方针的出台是全社会众多关心无家可归者的人们的明确愿望。”

当然,部分活动人士对此持怀疑态度。

三、消除流落街头现象可能比打仗还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接受过咨询的无家可归者慈善机构和组织称,31条国家行动计划听起来都很不错,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迪马尔斯基和他的同事们称赞盖维兹部长在咨询过程中准备充分、态度恭敬,但他认为最终的计划过于模糊,还不成熟。

其他无家可归者组织也这么认为。

柏林“住房优先”项目主任科蒙乔(Corinna Müncho)说:行动计划听起来像是“好了,现在我们有计划了,现在我们要把它付诸行动,“但我怀疑这只是一个姿态。该计划的实际执行者,国家和地方当局,可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

住房优先计划无条件地帮助无家可归者找到住所,因为该计划的出发点是:拥有自己的住所是一项权利。蒙乔主任亲眼目睹了露宿街头对人们的影响。

蒙乔说:我们的一位客户曾告诉我,流落街头就像在打仗。每天你都处于战斗或求生状态。人们完全没有保护,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没有私人空间,没有可以亲密接触的房间。你的一切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对你的心理造成了影响。你的大脑实际上会进行自我重建,以应对这种情况。”

迪马尔斯基则认为,实施31条国家行动计划,可能比打仗更困难。一方面每天都有各种情况新增加的无家可归者,另一方面是有些无家可归者不愿意呆在受到拘束的房间里。他们的想法,有固定住所的人可能难以理解。

四、即便有了31条国家行动计划和财政预算,慈善组织仍然认为德国政府做得还不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人和所有的西方人一样,他们生下来就认为,政府就必须老老实实地为国家的所有公民服好务,包括穷人和无家可归者。他们还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权随时批评政府,并向政府提出具体的要求。政府还一点都不能对公民的批评表露出反感或不在乎。

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帮助的新教教会慈善机构Diakonie的发言人舍费尔评论说,政府的行动计划是慈善机构呼吁已久的事情。“政治家们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断提醒政府它制定了哪些目标。”

但他也表示,该计划的31条内容不过是“政府早前已经同意的措施的集合加上一些新的措施,既不涉及法律上的重大修改,也不需要花费更多资金。而这两点正是最重要的杠杆。”

住房优先项目主任科蒙乔说,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联邦政府承诺在2022年至2027年期间向联邦各州提供181.5亿欧元用于建设社会住房。人们急需租金可控的公寓,这笔资金早在两年前就已宣布,政府去年被迫承认,2022年只提供了22545套新单元,远远落后于每年10万套的目标。这让我想到:当然,你可以把这些写进去,但这无济于事,因为最终所做的一切并不会导致无家可归者人数的下降。

舍费尔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但国家行动计划却对此避而不谈。例如,如果地方政府在新的社会住房中为无家可归者设定配额,就可以减少房东的偏见。同样,联邦政府也可以规定,交给各州用于建设社会住房的资金中,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安置无家可归者。

因此,德国的国家行动计划,不仅仅是花更多钱的问题,而是要更好地分配资金。在柏林的紧急庇护所,一个人月均日常花费高达1000欧元。在柏林的任何公寓都不应该花这么多钱。这还不包括支持服务的费用,什么都不包括。

还有一些慈善机构表示,德国住房市场的状况已经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许多人都被困在大型庇护所里,一住就是好几年。政府的新计划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让更多住在屁护所的人,也可以独立在市场上租房甚至买房。但德国的活动人士认为,国家的行动计划,意向声明可能大于实际可能提供的东西。

所以,在德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做政府官员挺不容易,没机会贪腐、中饱私囊。想办法去关心平民、穷人、无家可归者,也无法换来社会组织和民众的表扬和肯定。你看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措施,在德国居然换不来一句好。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