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医保启动会

多年以来,我始终认为合医费是广大劳动人民家庭财务支出里必须优先安排的一部分,与衣食住行一样重要。

但凡听到身边亲戚朋友家没有交合医费的,我都会第一时间讲解交合医的好处,以及不交的坏处。听完之后没有不交的。

但从去年开始,我自己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感觉参加合医这事逐渐变成象杨修请示曹操军令的故事,“鸡肋”了。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呢?

当然是在使用合医的过程中遭遇的事引发的。

刚开始参加医保的那些年,几乎不花钱,便可享受相当划算(请理解一名普通老百姓的衡量标准)的医疗服务。具体表现为去镇上的医院或社区医院看病捡药几乎不花钱,也没有附加什么诊疗费,每个人每年可开一定金额的药,与在药店与诊所对比,差额明显。一旦生重病到县医院或更大的医院就治,报销下来个人承担的部分也不多。大病小灾都兼顾,多好!

2019年,70周岁的老母亲一年内先后进了四次医院(三甲),骨科,泌尿内科,神经内科,内科都住了一遍。每个科室的标准流程是先安排好床位,开检查单,X光,CT,核磁共振,强化CT等都检查一遍。同时提供一份格式化的重症告知治疗协议,核心意思是病很重,我们会尽量治,但不保证治好,甚至有可能治死,但责任不在医院,如同意就签字交钱,如不同意请到其它医院。每次签字都让我对医院的体验减分,极端时脑海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奔驰而过。每个科室床位最少两周最多三周必安排出院,不论病情好坏。好当然可理解,没好的意思是治不了,你换个医院看,医院的床位要留给下一个人。

周而复始,让我不由自主想起餐馆里的翻台率。

出院结算时发现总费用中,有很多检查项目与治疗措施乃至药品都不是医保报销范围内,需全额自行负担。医保内也有免赔线,能报的报销比率在65%~75%之间。综合评估下来,仍觉得老百姓真心生不起病。

一病回到解放前的说法,不仅仅是玩笑!2019年全年的医疗费用报销后个人承担差不多近10万元。一个年收入不超过10万的普通家庭瞬间收入为负。

2024年合医380元,9月起开始征收。

交不交呢?我家人囗: 3+2+2=7人,费用:年缴2660元。

三位老人本身有基础疾病,生病住院概率较大;小孩正长身体,这几年倒没怎么生病;两个主要劳动力也基本没生病,也不敢生病。

买老人的,其它人不买,可省1900元?

反正是一年期保险,搏一搏?

各种纠结与盘算,尽显底层百姓的艰辛!

尽管规划可如此,但实施估计较难。

现在孩子就读的学校(中小学)会发表格到家长群里跟踪,不交似乎不行。

咱家又享受不了不交的条件,这事有些不好落地。不仅仅是两难的局面!

如果医保费不逐年上升,如果报销的范围与比例能扩大提高,如果医疗费能全免,如果我们不生病,如果假设都能成真……我为什么要交医保?!

既然我们不能活在假设愿望中,最后我只能自我安慰,做一名顾家有责任心的男人,我当然要交、全交!大(小)丈夫说到做到。表面倔强中隐隐有些憋屈。

交不交医保,交多少医保,我有得选吗???

你们呢?会交么?怎么交?会纠结吗?有没有复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