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检出,新冠变异株多国蔓延,需要担心吗?

新冠病毒仍在变异

新变体正在突袭多国

新冠变异株KP.2在中国流行情况如何?

我们需要担心吗?

5月14日,国家疾控局发布新冠病毒KP.2变异株相关情况。3月11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KP.2变异株,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处于极低水平。(详情:)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上周五发布的数据,KP.2毒株占比已上升到28.2%,而4月中旬这一比例仅为 6%,3月中旬仅为 1.4%,上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传染病科主任托马斯·拉索博士说:“我认为,由于免疫力下降和病毒进化的结合,将会有大量的易感人群,今年夏天我们将看到许多病例。”

但他补充说,由于大多数人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浪潮可能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大”。他表示,过去的夏季浪潮恰逢新变种的到来,今年的情况可能会类似。

加拿大,自2月份首次报告新冠KP.2变异株后,截至4月28日,KP.2在所有样本中的检出率达26.6%,超过其他毒株

新加坡卫生部门的抽样结果称,新冠阳性率从4月第1周的7.4%增至第4周的17.6%。一些受访医生称求诊患者较年初有所增加,部分医生的接诊量增幅达30%。

英国,经历了几个月的感染低谷后,近期新冠感染患者数量回升。同期,新冠病毒变异株互动平台CoV-Spectrum的数据表明,KP.2检出率不断提高。

对此,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针对KP.2变异株进行点评。

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处于持续变异中,但仍很难突破奥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续处于变异之中一样,变异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生存的常态。”

张文宏最新发声

5月15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及华山感染公众号上针对KP.2变异株进行点评,内容如下:

新冠病毒处于持续的变异中,但仍很难突破奥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续处于变异之中一样,变异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生存的常态。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联合全国79家医院数据,平台监测证实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与波动。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初以BA.5.2和BF.7为主,自2023年4月初开始XBB分型逐步增多,2023年7月起,临床样本分型以XBB分型为主,EG.5增长较快,8月上旬新增发现FY.3.1和FL.13.2。世卫组织提到的“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ariants Of Interest,VOI)中XBB.1.16检出较多(包括FU.1),“监视下的”变异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s)中XBB.1.9.2及其亚型在2023年下半年占比较多,8月下旬检出EG.5.1的子代EG.5.1.1,9月上旬检出EG.5.1.1的子代HK.3,且HK.3在9-12月比例逐渐增加。10月下旬出现HK.3的子代HK.3.1及HK.3.2。2024年1月起出现JN.1,并在1-3月检出均在70%以上,出现JN.1.1及JN.6等分型,截至4月30日,仍以JN.1检出为主。

国传中心对地下污水也进行了检测,污水中新冠核酸浓度监测显示, 2024年1月10日前后有一个新冠高峰,随后达到感染高峰平台期,自3月27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月中旬至今维持在3×104拷贝/L 水平,5月13日最后一次采样的浓度为2.95×104拷贝/L。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且该数值与第二、三轮感染高峰的间隔期浓度相似。

而在此期间,全国的新冠临床疾病负担并未出现大的波动,仍处于正常波动中。

当前监测数据提示,我国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仍属奥密克戎JN.1为主,而当前国际流行关注到了JN.1的子代亚型KP.2,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仍处于极低水平。后续虽然该亚型仍然会有出现比例增高的可能性,但是如同国际上该亚型虽然从今年3月起检测到,美国CDC监测提示截至5月11日,KP.2占比上升至28.2%,但急诊就诊、住院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来看,未见人数趋势的明显上升,因此可以判断KP.2后续的实际临床风险有限。

未来我们仍然会强化对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出现新病毒亚型将是常态,无需过度担忧。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从全球来看,新冠的流行浪潮都呈现这样的特点,都不是大海啸,而是小山峰,对社会影响相对小,观察来看危害性跟季节性流感差不多。目前,各地的流行与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流感流行有明显交替性,其季节性规律还没有发展得像流感那样明显。

新变异株占比增多

是否又将带来一场感染小高峰?

民众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赵卫&彭劼最新科普建议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KP.2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由于其刺突蛋白上有两个氨基酸点位发生突变,导致传染性增强,这是其迅速成为主流变异株的主要原因。

从全球范围来看,KP.2变异株能够在短时间实现占比增加,说明其免疫逃逸能力仍然较强。尤其是对于易感人群来说,感染范围与其它毒株相比会更大。

不同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新冠病毒的传播一直没有表现出季节相关。预计KP.2变异株本身的传播力及其致病性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从临床观察看,这一毒株仍然和其它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传染性极强,但致病性相对较弱,民众不必恐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表示:

虽然我国目前的主要流行株仍然以JN.1、JN.1.16和JN.1.4为主,KP.2的占比还比较低,占比仅在0.05%至0.30%之间,但考虑到KP.2较强的传染性,本土感染有可能在短时间迅速上升,不排除引起感染小高峰的可能。这值得引起重视,进行严密监测和观察。

此外,由于KP.2仍属于奥密克戎分支下的变异株,民众此前感染过奥密克戎,体内仍会有一定的交叉免疫记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毒株的毒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民众距离上一次“阳康”已过去一段时间,人体的抗体会随之减弱。因此,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及时注射含有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仍然有必要。

KP.2对大部分身体健康的民众影响较小,但如果通盘考虑社会整体情况,仍需关注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为变异株传播力较强,一旦发生大范围感染,脆弱人群会更易出现重症。

因此,建议公众仍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保证健康饮食与作息、经常开窗通风、科学锻炼身体,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医护人员、重症高风险人群要优先注射疫苗。此外,即使是身体健康的青年人,也建议做好防护,定期接种疫苗。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也是在缩小病毒传播范围,为身边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建立起屏障。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整理自“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mRNA福星情报局、有用科普、第一财经、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