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几年陆陆续续看到很多钓友留言:我从来没有使用过玉米、我们这里的鱼不吃玉米、用玉米钓不到鱼……这样的看法并不是个例。曾经我就亲耳听到过“广东的鱼不吃玉米”,事实上截然相反:我在广东、湖南、湖北都钓过玉米且鱼获不错(也有很多钓友问过我方法之后他们也取得了不错的鱼获,万绿湖、东江、白盆珠都有案例)。

虽说鱼儿确实有偏口的可能,但对于一个野生物种,如何判断一个东西能不能吃应该不用我们教的,因为如果对碳水化合物、糖分、蛋白质都不感兴趣的物种它肯定生存不下去,除非是植物本身自己能够生产。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养殖塘里面的鱼从来没有吃过玉米的话可能要几次适应,但这并不包括草鱼,曾经在一个黑坑里面用嫩玉米钓草鱼获比不过第一名(他用原塘颗粒)但也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米可以钓多种鱼

玉米被冠以“野钓素饵之王”并非平白无故的,目前来讲其它能打的即使是红薯都还差点儿火候。毕竟玉米的优势实在太多了:香甜气息浓郁、营养价值很棒、容易保存、容易发酵、便宜易得、适合挂钩适合吞咽、颜色能吸引鱼儿注意。只要气温稳定在20摄氏度以上,可以说野钓草鲤鳊青都是玉米的天下,什么秘方、神饵、大师秘制都得靠边站!

可能钓友会说:玉米打窝玉米钓其实挺简单的,打下去然后钩子上面挂玉米不就对了吗?这样只能说可以钓得到鱼有时候可能即使是有鱼进窝吃窝料也钓不到,今天蓑笠哥来分享几个使用玉米野钓的经验的心得,真的可以提高中鱼率、增加诱鱼效率、优先吃钩而不是吃窝料。即使是别人和你同钓一个窝子你也能比别人钓得多,因为我就经常这么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饵之王

钓大鱼和钓小鱼玉米挂钩有区别

很多人可能就和以前蓑笠哥一样:钓大鱼用大钩子一个钩子上面多挂几颗玉米,比如14号伊势尼的钩子可以挂三颗玉米,然后钓小鱼就挂一个玉米酒挂正中间。这种挂法只能说没有错也能钓得到鱼,但是从效率上面来说的话就要差一点儿:一个钩子上面挂多颗玉米,抛投、提竿的时候会让玉米分散开来,从而鱼儿吃到嘴里感受异物吐出来的时候很顺利就能吐出来,从而降低死口的概率,也有可能提竿的时候从嘴里面拉出来(概率不高)。

那么这种情况蓑笠哥琢磨出了“裸钩钓法”,之前拍摄得有详细解释视频:玉米并非挂在钩子上面,而是和钩子同时绑的一小段PE线上面,只要它吸入嘴再也没有吐出来的可能。这种绑法中鱼率相当的高,但是缺点就是没有办法钓小鱼,但只要超过两斤的草鱼都是可以顺利钓起来的(搜索:裸钩绑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米在钩子外面

而小鱼诸如鳊鱼的话,除非是一斤以上的大鳊鱼,但野外很多都是几两重的线鳊,这种体型的鳊鱼一整颗玉米也能吃进去,但加上钩子和线的影响可能一次吃不进去。鳊鱼是这种给了一次口,没有吃进去第二次就很难的,这种情况我们可能需要让钩子、玉米躺底能稍有改善。

不过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挂半颗,就是用剪刀把玉米从中间破开乘两段(不要横着切成片,钻牛角尖没意义),挂钩的时候从有皮切胚芽那一头面进,然后钩尖从剖面出来。不管是老坛玉米还是嫩玉米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大幅提高野钓鳊鱼的中鱼率。

这里要说一下,钩尖从剖面而出的好处就是:剖面比有皮的那一面更甜,它更容易从这里下嘴,即使是你整颗挂钩都需要把嫩玉米弄破,这样诱鱼咬钩的概率稍微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钓大鱼可以挂两颗

玉米打窝有技巧

很多人野钓打窝就打在浮漂上面,也就是让窝料散落在钩子四周而我们钓窝子中间,这其实是野钓最不明智的打窝方法!因为野外的鱼儿谨慎,它们肯定不会从中间开始吃,而是从四周慢慢从中间进发,快到吃完了才吃到中间!你如果喂过鸡鸭就知道了,所以我们打窝要根据它们的觅食习惯来调整:窝子打在浮漂后面,具体多远要根据水底地形来定,完全平坦就打在后面30-50CM即可,如果是二道坎下面或者斜坡下面那么就距离一米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鱼从窝子前面开始吃

这样鱼儿由远到近的觅食进窝,一来就能看到你挂钩的饵料,出于谨慎考虑它们会优先吃窝子边上的食物你有更大的机会把它钓起来。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鱼上钩之后会用力甩尾巴并向中间冲出去,如果你拉它的时候正在窝子中间,一个甩尾即使是十来斤的窝料都会被扇到四周去了,时间越久窝子里面越是干净,但你在窝子前面中鱼它向外逃窜就没有这个顾虑。

当然我们钓的时候并不是只钓前面,一般我会前后左右都下竿钓,相隔十分钟没口就换一个方向。这是因为鱼儿进窝并不一定是从前面过来,比如二道坎就有很高的概率从两边过来(更大的可能是从下游),但是如果是斜坡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从正前方过来。勤抛投来的方向不一定,可能鱼儿被打离底了,它从上面到底部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一般勤抛投我会用跨水层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护!

玉米打窝需要有路径

如果你想打好窝子等鱼自己进窝那等待的时间可能有点儿长,但是你可以“接”一下它。虽说玉米有气味,但是玉米并不能雾化,所以气味传播不了太远,你不了解水底地形的话有很难选到鱼道上面,再者鱼道会随季节天气变化,并不恒定。那么我们有没有让鱼儿更快发现窝料的办法你俄?

当然是有的,这个方法可能并不是蓑笠哥先发明,但从二零零几年开始上网看攻略确实没有看到过:散抛撒网,重窝聚鱼。意思就是:你打好窝子之后,你需要用打窝勺在窝子前方用力散抛几勺窝料,这个的作用就是在这一片的水底形成一个觅食路径,它吃着吃着这些散抛的玉米就到窝子里面来了。

曾经用这个方法多次鱼获比别人多甚至是好几倍,也曾经用这个“接”的办法在两边都是矶竿且重窝的情况下把鱼儿诱到自己窝子里面来(旁边矶竿自闭了,在我上第四条的时候走了)。尤其是在一片区域很多钓鱼人或者有好几个重窝的情况下,你的这个“接”鱼进窝的技巧能让你立于不败之!而且这个接窝子,不是一次就可以了,你最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弄那么一两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成觅食路径

饵料勤换,不要一直守

如果一直没有鱼吃钩,那么钩子上的饵料是需要更换的,不管你是老玉米还是嫩玉米都是一样。这样做你钩子上面的饵料就会更有诱惑力(更香、更甜),它就会优先来吃,一直等的话也并不是不行,只是上鱼的概率可能差一点儿,再者你也是需要拉起来左右抛投找一下的对不对?

如果你拉起来看到饵料变黑了一点点,或者感觉窝子里面有鱼不吃钩,那么你就需要钓离底:玉米变黑证明它陷到淤泥里面了,老泥底陷饵,鱼儿看不到饵料也吃不到的!当然变黑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方法,你浮漂到位之后等几分钟之后浮漂会缓慢下沉一目或者两目这很有可能就是陷饵了:嫩玉米一般陷饵情况很少,因为比较轻,但是老坛纯玉米陷饵情况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常更换饵料

野钓不需要气味和香精

很多钓友会用一些香精泡玉米,这其实没有必要的,老玉米挂钩就用老坛的,嫩玉米就用新鲜的,不用任何东西搅拌或者炮制。但有时候搅拌一点儿蜂蜜进去确实有比较不错的效果,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添加的。然后钓鲤鱼可以直接用老坛或者用塑料袋捂住暴晒三天的嫩玉米就很棒,啥玩意儿都不用添加。野钓草鱼你添加了香精反而会坏事儿:它根本就不爱吃有浓郁香味的东西,你认为香甜可口但是它不这么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鱼不喜欢香精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钓爆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