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韬氢能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氢能车是“长跑选手”,尤其适合中长距离或重载运输。受访者供图

100辆使用氢能源的牵引车,按日行350公里算,一年总计能减碳约1215万公斤。

5月14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内,一辆通身碧绿的“大家伙”吸引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的注意。这辆运输自卸车采用的正是氢能源。它烧的不是油,是氢。吐出来的不是废气,是水蒸气。

今年,氢能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粤港澳大湾区,一条“氢”走廊正在铺设——未来,加氢站将串珠成链,助力运输企业在降碳减排中进一步降本增效。

 续航优秀

  加氢5分钟,稳定高效工作8小时  

作为宇宙中含量最多(超过90%)、元素周期表排名第一(质量最轻)的元素,个头最小的“氢”却是新型能源界的“大佬”。

烧的是氢,吐出来的是水蒸气。氢能,来源丰富又绿色低碳,关键还高效。“一次加氢5分钟,可稳定高效工作8小时。”今年4月,在第22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广东研发生产的一辆3.5吨双瓶氢燃料电池叉车让在场人员啧啧赞叹。

此次高质量发展调研团探访的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韬氢能”)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其成立于2022年,却已是省内氢能源企业的佼佼者,是广州白云区氢能产业的“链主”。

在其公司生产车间,狭长的走廊一侧,透明玻璃窗内是燃料电池系统组装生产线。据介绍,该产线能实现全过程控制,日产出8-10台(套),年产出2500台(套)燃料电池系统。正在安静而忙碌地运作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线生产的则是氢能车的“心脏”。它将氢能转化为车辆疾驰的动能。

据介绍,自2022年5月云韬氢能落户白云区以来,已实际累计投入超1.5亿元,预计2024年持续投入4亿元建设总部基地与智能化全球运营中心。

“氢能清洁可再生、来源自主可控、应用场景丰富,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的双重特性,是未来国家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教授史翊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修炼“氢”功

  广东三年后氢能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都陆续加码“氢能”,将其提升到国家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发布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预测,2025年全球氢能需求将增至目前的10倍,届时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今年,氢能更是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早就开始修炼“氢”功。我国先后布局五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广东正是其中之一。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2023年10月,广东出台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记者梳理发现,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市都已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我们认为氢能普及化的爆发不会超过3年,约在2026到2027年就会进入爆发式增长。”面对采访团的采访,云韬氢能总裁杨强对氢能产业的未来信心满满。

聚焦

  氢能如何降成本?

  国产化替代是关键,近地化的生产制造和规模化使用

氢能相比锂能,能量密度要大。氢能车充气几分钟就能跑上几个小时,电动车则要逊色不少,动辄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常让一些车主犯难。清洁低碳、加注快速、续航里程高,氢能车是“长跑选手”,尤其适合中长距离或重载运输,在道路、轨道、海运和航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云韬氢能所产的搭载了国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的31吨氢燃料电池渣土车为例,车载储氢系统可给车辆提供35公斤的可用氢气,续航里程360公里以上。

但氢能优缺点同样明显——其“制、储、输、用”都有大量的技术环节需要攻克,也意味着需要付出比纯电动车更大的成本。据相关报道,目前各地的加氢价格大多在50元-70元/公斤,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出台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逐步降低用氢成本。云韬氢能总裁杨强向记者表示,降低用氢成本的核心在于国产化的替代,以及近地化的生产制造和规模化的使用。“目前,对标柴油车来说,氢气的成本基本在30到32元,在未来我们希望整合多方资源,将氢气价格降到28、26元,这一点只有通过‘车-站-景’联动才能实现。”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加大对氢能领域前沿技术研发的创新力度,国产化氢能燃料电池获得了长足进步。2023年底,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氢能产业大会暨首届广州新型储能产业大会上,由云韬氢能和广汽日野牵头组建的广州市首家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发布了首台(套)国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领航1号”、首台本地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据介绍,两款产品的各项关键技术先进性以及氢耗经济性、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已达到同类型产品国内前列。

大会上,同步启动的,还有一条跨省长廊——京广港澳高速首段粤赣(广州-韶关-赣州)跨省“氢”长廊。装载国产氢燃料电池的牵引车,将通过这条“长廊”,往来于“珠江烟波”和“秋水长天”之间。

 如何加速氢能布局?

  构建3条氢能绿色运输路线,建设4座制加一体化加氢站

云韬氢能所在的广州市白云区,是华南最大的物流集散地之一。坐拥“四大枢纽”,兼有“空铁水陆”,共有400多家交通运输规上企业。曾以“快递之都”起家的白云区,已发展成为大湾区的世界级物流集群。

既有物流优势,也有成熟的产业配套。云韬氢能副总经理钟蕾芳曾表示,公司选择落地白云,是看中白云的产业基础,有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维高、通达电气,氢能源环卫车辆开发企业广环厂等上下游企业。

作为广州市三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主力区之一,近年来白云区正加速抢跑发展氢能产业:2023年,落户白云的广州海珀特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正向开发的千公里续航气态氢能重卡海珀特H49;今年3月21日,广州市白云区首座加氢站也正式宣布投入运营;今年内还将争取推动10个加氢站落地建设,推动6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放运营……

放眼广东,放眼大湾区,正是“氢”风满“粤”时。今年4月,首条“粤港澳大湾区氢走廊”行动方案启动,规划构建“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广州-中山-珠海-澳门”“广州-佛山-茂名-湛江”3条氢能绿色运输路线,在核心节点布局建设4座制加一体化加氢站。

“氢”出于“蓝”,氢能产业的蓝海未来可期。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执行统筹: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