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本仅有十余页的小册子,封面上印着“钢版雕刻样本”和“财政部印刷局制”两行文字,将它放在手中轻轻地翻阅,随着那些雕工细致、印刷精美的各种银行纸币图稿、印花税票样张以及民国人物的名帖样本飞快地划过眼前,竟如同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从中可以窥见那段风云岁月中的人和事,往事沧桑中的喜与悲。

一封很有底气的抗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到任没多久的民国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局长沈能毅心里很不痛快,原因在于他掌管的这家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票券印刷企业,被交通部借口印刷局雕版技工水平不精,“遂将邮票印刷之权授诸外人”了。按照常理分析,财政部印刷局的主要职能是印制银行发行的纸币,而印刷邮票似乎应该属于副业,若是企业可以依靠主业来完成资本积累和利润再分配,那么沈局长完全可以不必如此烦恼,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民国政府于1935年11月宣布实施不兑现的法币政策前,在华开办的各种金融机构,无论是担负着央行职责的中央银行,抑或声名显赫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还是规模大小不一、信誉参差不齐的中资银行、外商银行以及银号钱庄,其发行的纸币都属于兑换券性质,原则上每一张纸币都可以在其发行机构兑换成与面值相符的银元或铜圆,因此各类金融机构对印制纸币大体上都是严格控制的。另外,除财政部印刷局之外,民国时期的各家金融机构还会将印制纸币的业务委托给美国钞票公司、美商保安印钞公司、英国华德路印钞公司、英国德纳罗印钞公司等外商印刷机构,或者是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有限公司等国内印刷企业。花花绿绿的纸币既不能无限制地大量印刷,而且同行对手也是数量庞大、实力不凡,所以对于财政部印刷局来说,失去数额庞大的邮票印刷生意,实在是痛何如哉!沈局长不仅仅是心痛生意丢失,更加感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当时,财政部印刷局有员工约二千多人,其所在地北京西城的白纸坊附近还有众多靠着给印刷局挑扛材料、搬运货物的杂工,这些人的生计问题也将随着印刷局“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窘境而变得“岌岌不可终日”。于是,沈能毅决定在样本册后面撰写一篇弁言,将印刷局遭受的不公和由是造成的严重后果都一吐为快,其中“此不特本局之厄运,抑亦我国钢版雕刻界之耻也”一句,更是生花妙笔,既向读者诸公大倒苦水,又俨然将“本局”作为“我国钢版雕刻界”的代表了。

沈局长的话讲得当仁不让,皆因这家企业让他有这个底气。

一家大有来历的印钞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政部印刷局钢版雕刻工作设施

今天的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23号,是属于北京印钞有限公司所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立中国近代第一家现代化印钞机构的工程在这里拉开了序幕。这个重点工程的国际化味道颇为浓重,甲方为清政府,乙方则由设计方美国米拉奔公司、施工方日商华胜公司和设备提供方美商旗昌洋行组成。中、美、日三国合作的结果,是一座占地近二十四万平方米、处于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印钞工厂,终于在这个古老国度的都城中矗立起来了,其主要建筑包括主工房大楼、机务科工房、活版科工房、三座二层办公楼及厂内东西四合院等辅助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席雕刻技师海趣作品

清政府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级纸币印制单位的初衷,是为了配合中国历史上的首个中央银行——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这一“盛举”,因此这家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印钞厂几乎完全“克隆”了美国的同类企业:技术上采用美国的钢版雕刻凹印法,设备上“清一色”的美式印钞机器,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上也全部聘请的是美方人员,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便是美方首席雕刻技师海趣(Hatch,今译为哈奇),来华后担任度支部印刷局技师长。海趣不仅在工作中培养了一批钢版雕刻人才,而且他还为财政部印刷局创出了牌子——大清银行第一套钞票图样和雕刻钢版。这套将东方古国农耕社会场景与西方世界人物肖像构图结合得相当完美的钞票,虽然由于大清帝国的轰然倒下而胎死腹中,但充分展示了财政部印刷局的雕版技艺和印刷水平,以至于满清覆亡民国肇始后,很多金融机构仍旧冲着这块金字招牌,纷至沓来。财政部印刷局先后为中国银行、中国农工银行、殖边银行、西北银行、上海四明银行、直隶省银行、陕西富秦银行、陕北地方实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印制过钞票,其中民国初年印制的中国银行袁世凯像双狮共和纪念兑换券样票,曾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今天的世博会)上,为中国获奖增光。更为重要的是,财政部印刷局还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首次打破了中国邮票、印花税票等有价票券长期由英、美印钞机构垄断的局面,为国挽回了部分利权。

这些依旧闪光的荣誉、尚未尘封的历史,就是沈局长敢于跟“上面”拍案叫板的资本!当然,混迹于官场的沈能毅,不会仅凭印刷局“历时二十余载,斥资数千百万,所见称于世者,惟钢板印刷而已”的金字招牌和雄厚实力,就敢印出这么一本近乎“单挑”交通部的样本册,他所依仗的后台老板,是当时如日中天的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

一张暗藏玄机的人脉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矛盾趋于激化,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于当年9月率领东北军入关挺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冯、阎联军最终败北。10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于次年4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携家眷赴北平(即今北京市)主持副总司令行营的工作。张学良一行抵达北平后,沈局长马上就觉得自己的底气足了、腰板直了,因为他与张学良及奉系集团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双方之间的千丝万缕,在一个月后即印刷出版的样本册中便可略窥一斑。  样本册翻开第一页,是钢版雕刻的孙中山先生胸像——孙中山着西装打领带、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应是以孙氏本人的照片为蓝本制作完成的。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已成立四年有余,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备受执政者的推崇和国民的爱戴,因此样本册开篇即将孙氏胸像单列一页,充分说明了沈能毅的政治考量和“大局观念”。样本册的其它页面上,除了雕工精美、色彩艳丽的印花税票(按:印花税票的大小尺寸和整体风格均与邮票相差无几,明显带有向交通部“叫板”的意味),花饰繁复、设计考究的银行纸币图例,以及气势恢宏、写实风格的财政部印刷局全景图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页上面简简单单、相互叠压的名帖和拜帖。

这些帖子上的人,就是沈局长背后的人脉。

名帖,大体上等同于今天社会交往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名片。明清以降,官场上流行在拜访他人,特别是长辈和上级时要先递上名帖的风尚,民国时期的名帖格式更加趋于简单,上面的文字也由手写改为印刷完成。依常理观之,堂堂财政部印刷局若是承担印刷名帖和喜帖的任务,确有大材小用之嫌,但孰“大”孰“小”,沈能毅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居中的一张名帖上面印着“蒋中正”,即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是沈局长名义上的最高领导;左侧一张名帖上面印着“宋子文”,时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是沈局长的顶头上司;右侧边上是少帅张学良的名帖,他,才是沈局长实际上的后台靠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能毅,浙江桐乡人,投入奉系后恰逢张学良继承父业主政东北,他在少帅身边从专门办理社交事宜的秘书做起,后来成为张学良的机要处长和宣传处长,颇受张氏的信任和赏识。此次,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和“亲密爱人”赵四小姐同来京城,开始是住在顺承王府,但少帅嫌王府庭院深深深几许,住着不舒适,沈能毅便自告奋勇,在西单太仆寺街新建胡同,帮他们找了一处建筑外观和内部设施均为西洋风格的房子。虽然张学良因病并未入住,但由此可见,张、沈之间确非普通的上下级关系而已。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名帖中间,还夹着一张红色的拜帖,拜帖上的一对夫妇,与沈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新郎朱光沐,是张学良的秘书处处长,与沈能毅同为少帅的心腹。新娘朱湄筠,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朱启钤的女公子,与张氏家族有世交之谊,她与朱光沐的婚礼是由张学良亲自主持的。蒋、宋两张名帖的下方是胡若愚的名帖,胡曾任张作霖镇威军公署顾问,后来成为张学良的副官,并与少帅结义金兰,时任北平市代理市长、国民政府实业部开滦矿务局督办。

沈能毅内心真正希望印刷在样本册里的,就是除了蒋、宋两人之外的奉系首脑和诸位友人,因为这些人才是他敢于鸣不平、争权益的底气来源。

一份面面俱到的广告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如果说沈局长凭借着企业名声卓著、人脉树大根深这两大优势,是为了震慑一下交通部的官老爷的话,那么他也一定懂得在商言商的道理,那些生意客户靠“讲当年勇”和“比后台硬”是无法搞定的。生意场上关心的是质量、价格等商业因素,所以沈能毅也没有忘记在样本册中推出一份广告文案,明确指出财政部印刷局的总体特色就是“工商兼营、设备完美、定货迅速、出品精良”。

做企业讲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故沈局长提到的财政部印刷局的首要特色就是“本局采用美国镌制钢板,为东亚唯一之印刷机关”,虽然没有喊出“超英赶美”的豪言壮语,但是在东亚地区还是能够秒杀一切对手的。其次,沈局长又分别提到了油墨、雕版、花纹和印刷等环节的优势。在流通中,决定纸币使用寿命的除了印钞用纸之外,油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旦印刷在钞纸上的油墨褪色或脱落,那么回收昏钞和重新印刷,必然会增加发钞机构的成本,因此“钢板所用油墨悉由本局秘制,经久不变”就成为了一个宣传要点。雕版、花纹和精美的印刷工艺,既可以让印刷出来的纸币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还是纸币防伪的重要内容之一。“凡文字、景物、肖像、装饰均能照样雕刻,惟妙惟肖”,而且还能印刷得“精美绝伦”,都可以让试图伪造纸币去兑换真金白银的不法之徒望而却步,因为那些愿意与其沆瀣一气的“乡镇企业”印刷机构,采用平板石印的方法,无法印刷出同样外观效果和触摸手感的纸币,也就无法鱼目混珠危害社会了。至于纸币文字和主要图案旁边的各种花纹,看似随意,其实个中大有玄机。“花纹高凸始能明显”,就是指人手在触摸钞票时感觉到的花纹纹理,而且“惟钢板印刷有此特色”,即是指只有当时采用钢版凹印工艺的财政部印刷局才能将油墨凸凹有致地印刷在钞纸之上,并且可以在繁复的花纹中设计暗记,即“版中暗记尤易鉴别,足防伪造”。接下来,沈局长提到了安保措施和交货时限。原则上,如果有不肖之徒盗走钞版,就可以自行购买印钞所用材料印刷纸币,这对金融机构来说简直是无法承担的灾难性打击,因此广告中保证“本局备有藏版室,专储钢板成品”,防止“潮锈之患”倒在其次,保证印钞钢版不会外流恐怕才是让客户放心的最大卖点。准时交货不误事是企业保证信誉的关键一环,“本局技士极多”,其中不少是美国海趣培养出的高徒,因此可以“分门镌制,均可按期交货”。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客户,广告也不讳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花纹过于精细者,费工较多,由本局预定期限,免致草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都不错,最好价格能够低点就更好了!这恐怕是很多客户的由衷心声。广告中对此有明确的回答,“本局为国营机关,仅收回成本,不图牟利,所订价值概从低廉”。国营机关,图名不图利,不挣黑心钱,看来国人始终对这几个字怀着某种强烈的情结啊。

目前所见,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的样本册绝非仅此一版,而沈能毅通过印刷出版样本册进行抗争的最终结果,今天更是无从得知。短短几个月后,沈阳城内日寇的阵阵枪声,改变了民国政治舞台上每个人的命运,是非成败只能留待后人评说。这本被沈能毅赞为“寥寥十数页之样本,乃数千百万之公帑与二十余年之光阴所成之结晶品”的钢版雕刻样本册,也在经历了战火洗礼和人世巨变后,完整地留存下来,成为我们今天品味历史风云、管窥世事沧桑的一扇小窗。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