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国品牌日”活动上周在上海启动。全国知名品牌云集上海,这座城市自身的品牌建设亦得到再次强调。

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将扎实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支持企业依靠创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竞争,通过标准提档促进质量升级、品牌增效,大力加强公平竞争执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表示,上海将一以贯之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着力推动品牌提质升级,持续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更好服务品牌扬帆出海,推动品牌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上海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陈吉宁说,上海将顺应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市场升级趋势,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更多品牌脱颖而出;着力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势,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发展更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助力更多中国品牌享誉全球。

品牌建设在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合作发展等多个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而言,持续打响做优品牌,为更多中国品牌提供助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城市核心功能尤其是服务功能的体现。

更宽泛地说,能否在各个领域打响品牌、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亦是检验“五个中心”建设成效的重要参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初,陈吉宁先后调研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间希望两大企业聚焦自身主业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在上海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金融强国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太保、浦发均是沪上知名龙头国企,亦被视为“金融名片”。这类龙头企业能否持续擦亮名片、打响品牌,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提升金融服务能级,事关金融中心建设的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为其他各“中心”提供服务赋能,亦是检验金融机构品牌价值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太保,陈吉宁听取集团总体概况和服务实体经济情况汇报,察看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创新场景和实时理赔数据展示,了解其聚焦重点领域、依托技术赋能、创新险种产品的实践探索和业务团队建设等。

他表示,保险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民生保障。要坚持稳健经营方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增强运营韧性。要发挥自身特长优势,顺应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聚焦科技、健康、航运、物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发新型险种,提升资管能力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浦发银行,陈吉宁指出,要加快适应新的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紧迫感,“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着力重塑核心业务,不断构筑新的战略优势”。同时,要进一步明确特色定位,加快优化业务布局,在持续精耕细作中做强核心竞争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在与两家机构座谈时,市领导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化学习中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找准企业发展定位,健全企业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金融国企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主动担当作为,带头先行先试,积极改革创新,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

年初调研工行上海分行、建行上海分行时,“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亦被突出强调,作为金融机构的中心使命,亦是决定品牌价值的关键因素。

此番调研明确,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趋势、产业变革大方向,不断优化金融供给,支持重大科研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建设,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用好区块链、大模型、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国企亦被期望,要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优势对接,推动银保合作,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整体带动专业服务能级提升——对金融机构来说,品牌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形成一批各行业、领域的优质品牌。这正是金融的服务功能所在,亦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价值所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朱珉迕

微信编辑:Wing

校对:SYL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