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是最近有点烦,实际上德国最近一直比较烦,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德国在与中国市场远离以后,无论是国际政治还是国内经济纷纷失算,因此真正陷入内忧外患才是真的。但德国的觉醒还不晚,未来之路仍然面临巨大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因为这轮大国神仙打架受伤的却是德国,他们还能高兴的起来吗?

都说神仙打架小鬼受伤,近几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甚至中美全方位的竞争冲突不断,看起来似乎都跟德国无关,但采取明哲保身态度的德国却因为应对失措现在反而成了最受伤的人,这让德国如何高兴的起来呢?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美国赚的盆满钵满而最终损失最大的却是德国,这让德国万万没想到。德国因为美国俄罗斯的制裁而失去了俄罗斯的低价稳定能源供应,不仅如此还要以比以前高三倍的价格购买美国的能源,而美国以俄罗斯的能源转卖给德国赚取巨大利益。

2022年2月德国能源企业紧跟这些西方国家的步伐对俄罗斯能源进行制裁。德国能源公司Uniper和RWE停止了其在俄罗斯的投资活动,决定不再与俄罗斯就天然气、煤炭和石油供应达成任何新协议。德国Wintershall Dea因俄政府的管控措施而造成的非现金损失可能达到约53亿欧元,更大的隐性损失是长期失去俄罗斯市场。

天然气消耗占德国能源总消费量的21.6%,德国经济机构的预测如果完全拒绝俄天然气,德国将出现12%的经济衰退。由于天然气短缺,德国的电价上涨了至少一倍以上。

以前德国的天然气38%来自挪威、24%来自荷兰、23%来自其他国家、9%来自俄罗斯。现在德国大量的天然气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以液化形式供应,卡塔尔的价格却是俄罗斯天然气的1.7倍,美国则趁机主导了欧洲液化天然气市场的44%份额。

欧洲专业研究机构发布报告显示,欧洲弃用俄罗斯天然气、石油以及煤炭、木材和矿产资源,欧洲最终将有4万亿欧元的巨大损失。而美国出口液化天然气LNG赚的盆满钵满,在欧洲天然气价格最高的那段时间,美国每个月能出口35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美国的能源公司用6000万美元的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运到欧洲的售价高达2.7亿美元,刨去各种成本净赚1.5亿美元,仅出口液化天然气给欧洲一项就能把乌克兰的军援全部赚回来。

而最受伤的德国将面临各种短缺和成本的高企,特别是北溪二号管道被炸竟然到现在没有人说出任何结论,德国失去了俄罗斯能源东欧低价分包商的财路,而连个说法都没有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在中美大国角力时,德国选择站队美国,结果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超过东方大国成为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失去了我国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只能购买更高价格的商品从而引发国内的物价上涨;德国2023年全年通胀率为5.9%,其中食品价格相比上一年上涨12.4%,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3%。除能源和食品外的2023年核心通胀率达到5.1%。

德国在我国巨大市场的份额被压缩,我国的企业在国内市场对德国形成市场替代,同时欧盟也对德国的传统市场领域展开竞争。

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加,劳动效率在降低,对资本的吸引力越来越弱,部分资本流入美国、部分资本分流到中国,导致德国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

与中国关系比较好的欧洲国家都获得了好处和利益,而德国只能看着中国持续发展红利而难以获得,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持续与我国发展良好关系经济发展的不错,法国虽然经常摇摆但仍然与中国沟通顺畅,因此老百姓日子活得有滋有润。

本来以前中国与德国合作愉快,德国也获得了巨大的红利,但德国非要跟着美国尾巴走,明明跟中国更有共同话语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德国无论是在中美还是在欧洲都越来越边缘化,你说德国还能高兴得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越来越多的理智声音出现,德国之声以罕见之坦诚警示应该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对抗

德国目前越来越边缘化和经济越来越难,都是德国在大国竞争中错误选择的结果,把自己曾经在中美之间平衡的政策以及与中国保持良好经济合作的优势红利消耗殆尽。

但德国毕竟有清醒人士,呼吁德国调整对华策略加强合作。

德国之声以罕见之坦诚向发出警示:倘若中国以雷霆万钧之势继续推进自主创新步伐,德国曾经引以为傲的富足生活恐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媒体继续呼吁德国政府和民众,德国在对待中国时应该保持谦逊与开放之心态,以前我们助力中国工业化的腾飞,如今我们更需紧跟中国智能化浪潮,与中国携手共进。

应该说,德国是比较务实的国家,因此在政策选择时往往比较理性和理智。但德国的一些政客往往容易受到欧美的胁迫,经常跟随美国的脚步而失去自身的政策诉求。德国之声这种客观而务实的态度,才是德国应该有的认知,这些有识之士的言论虽然并不一定正确,特别是对德国在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夸大的嫌疑,但对中国的评价既有对中国工业崛起所展现出的巨大影响力的认知,也有中国未来智能化对世界发展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

去年,中国国产汽车在慕尼黑车展上惊艳亮相,中国整车、三电系统、汽车软件等领域超50家中国汽车产业相关公司精彩亮相。比亚迪、名爵、零跑、小鹏、阿维塔等中国汽车品牌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了解、登车体验,德国民众纷纷涌向车展,渴望一窥中国汽车产业尖端技术的风采。

在传统汽车领域德国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能源车方面中国依靠,中国与德国如果能够在汽车生产和制造领域相互合作,这无疑预示着中国和德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导地位会日益稳固,我国要走向世界,德国也需要走向未来,双方都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迎接未来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性的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会越来越找到自信和自己吗?未来的趋势将是怎样的呢?

德国在短期内完全像法国一样摆脱美国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毕竟美国在德国有驻军而法国没有。但这并不代表德国在未来会一切听众美国的意志,偶尔的反抗和对立也可能会出现,而且已经出现了一些迹象。

最近,对于美国加征中国电动车100%的关税,德国就进行了公开的反对,德国的观点是并不建议美国实施这样的所谓关税保护政策,因为美国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会影响经济发展。在德国人看来,目前有超过50%的西方品牌汽车在中国生产后出口到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如果加征关税会影响西方车企在世界的发展趋势。

另外一个更大的新闻出现了!美国万万没想到,这次的欧盟主席换届,欧洲的德国和法国居然都没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尽管德国是想让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再次出山当欧盟主席!而法国是推举一位意大利人士聘任欧盟主席,但法国和德国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双方联手赶走现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德国和法国的目的非常明确,赶走代表美国意志的欧盟主席,才能让欧盟真正不再受美国摆布而走向独立自主。一个独立的欧盟符合法国和德国的利益,但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自然希望将欧盟牢牢地拴在自己的战车后面。

欧洲的大变天必然是德国和法国的联手!朔尔茨从华盛顿回来立马就跑到法国会见马克龙,就是想法国和德国联手给默克尔站台!如果默克尔真的成了欧盟主席,再加上法国和德国的强有力支持,即使不能真正让欧洲在经济、政治和防务上独立自主,起码也会与美国的政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可能对欧洲和德国来说都是一种机遇。

德国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已经快迷失了自己,其中也尝到了选边站的恶果,痛定思痛,德国理智的声音和民族未来的考虑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决定自身的政策,到底是应该跟在美国后面与中国对抗还是与中国在经贸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中国与德国以及欧洲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合则共赢、对抗则两败又输,相信德国会做出更好的选择。你觉得受伤的为什么是德国呢?你觉得德国的未来会怎样呢?你觉得德国值得我们期待吗?(麒鉴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