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公安局用好用活“依靠群众、数智赋能、区域协作”三大法宝,相继破获“2020·6·22”走私毒品案、“2022·7·9”走私毒品案等数起影响重大的海上毒品走私案件,累计缴获各类毒品逾157公斤。同时,打控结合,坚持多警联动、密切合作、海陆并举,形成了预防、控制、打击海上走私毒品犯罪全链条新战线。

“我们田涂渔嫂协会渔嫂禁毒队大多是普通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不高,但深知毒品的危害,我们不仅要守住自家的船,还要向村里的渔民多念叨念叨毒品的危害。”近日,岱山县田涂渔嫂协会文艺骨干、渔嫂禁毒队队长柴科祎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本世纪初,岱山县公安局组建了东海渔嫂禁毒宣传队,发挥渔嫂贤内助、宣传员和监督员的作用,推行约谈、通报、取消惠渔补助等措施。如今,东海渔嫂禁毒宣传队使“关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理念深入渔村每一户家庭。

2017年,岱山县公安局进一步制定了工作意见,将56个涉海社区(村)组建为31个网格,明确4个板块12条具体任务,将东海渔嫂禁毒宣传队从单一的毒品宣防场景延伸拓展至社会协同治理的大场景中,动态落实人员管控、帮扶救助、常态教育和毛发初检等工作,从源头做好人员防控工作。

2019年随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正式投产、由规模建设向精细运行转型,涉及的易制毒化学品种类多、量大、面广,仅2023年,岱山县公安局就为该基地办理运输证171张,共运输丙酮30余万吨、硫酸2万余吨。

针对易制毒化学品海上运输监管难、追踪难、预警难等突出问题,2023年初,岱山县公安局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为试点,从运前签到、途中监管、抵达签退、出圈预警、损耗提醒五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研发,打造易制毒化学品海上运输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

研发团队从船舶智慧分析、禁航区域、航线偏离、非法接驳搭靠、AIS信号预警等六方面着手,打通智治海安基础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提升算力算法,全方位挖掘、深层次加工,对易制毒化学品海上运输“人、船、事”进行24小时动态分析监测,对船舶在海上运输期间出现航迹诡异、异常停留、AIS非法关闭、频繁夜出、进入安保禁航区等行为实施智能预警,实现数源入海、颗粒归仓。

与此同时,岱山县公安局还首创了“四一”工作法,即一人负责、一机签到、一屏展示、一网统管,每艘运输车、船确定1名船长专职负责,在手机端开展运输货物各环节的签到和照片上传,并在智慧监管平台一屏展示,实现动知轨迹、运按线路、回有定位、智能预警。自2023年6月试运行以来,安全运输丙酮、甲苯、硫酸等30.26万吨,损耗率由2.92‰降为1.51‰,累计减少损耗580余吨,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340万余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