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名府国子监,经历了八年漫长的教授生涯后,黄庭坚终于受到文彦博的推荐,得以参加吏部选官。

然而,回到京城不久,他就因为替“乌台诗案”中遭诬的苏轼讲话,遭到了“罚金”的惩处。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0年),黄庭坚得授江西泰和县,不得不离开京城,南下赴任。

秋天出发,第二年春才抵达。途中池口时遇暴风雨,曾三日不得行,他内心郁郁,一句“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再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心。

到了泰和之后,他以平易治理该县,整吏治,抗盐税、察民情,被百姓称为“黄青天”。但微末官职与内心理想差距甚远,他的内心时常升起苦闷愁绪。

闲暇之时,他最爱登临澄江边的快阁,还在这里写下了一首绝妙好诗,颔联还常被人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便是《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这个庸俗之辈处理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晚晴的霞光余晖里倚栏远眺。

远眺秋山空旷、落木萧萧,仰望远天辽阔、朗月当空,澄江淙淙流淌,在月光下显得愈发空明澄澈。

知音不在,我早已没有了弄弦吹箫的兴致,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会流露出喜色。

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蹭蹬,真不如吹着长笛乘船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从此只与白鸥为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读来看似通俗浅近,却炼字精巧、用典不露痕迹,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乍读明白如话,实则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痴儿”二字,源自《晋书·傅咸传》里夏侯济给傅咸信里的话,原文是“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养的儿子愚笨,至少可以免去官家的差役,因为官事是不容易了结的。

魏晋名士崇尚清谈,不务实事,认为兢兢业业工作的行为是“痴儿”行为。

但是黄庭坚自称“痴儿”并非此意,而是以诙谐的口吻,自嘲公务繁忙、难以脱身,“了却”二字则渲染出了终于结束公务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倚晚晴”三字,炼字神妙,化用自李商隐“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句。

青陵台,代表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宋康王看中了部属韩凭的妻子何氏,横刀夺爱、强抢民女。韩凭无可奈何,愤而自杀身亡,何氏知道后,趁人不备从青陵台纵身一跃,以死明志。附近的人想捉住她,却只拉住了衣物,布料撕裂后在风中散落成蝶。

李商隐在夕阳和落霞间,恍惚看到了何氏的“万古贞魂"。那坚贞热烈的魂魄,和暮霞晚晴都是虚幻之物,因此两者相倚,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浪漫感。

黄庭坚更翻一层,他明明倚靠的是快阁的阑干,却偏偏写成是“倚”着晚霞的虚像,虚实相兼,更生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历来公认的绝唱。

远望秋山无数,片片落叶飘零,浩渺的天地此刻显得更加辽远阔大;

朗朗月明,淙淙澄江,新月映照在澄净的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莹澈。

诗中仿佛能读出谢脁“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绚烂,读出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

然而黄庭坚不仅实写初登快阁亭时所览的胜景,更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是独属于他的空明境界。

无怪张宗泰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连用两个典故,却毫无斧凿痕迹。

“朱弦”指的是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也常被用来代指琴瑟类弦乐器。

“绝弦”之典,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己相交之情。伯牙善演奏,钟子期善欣赏,他们两人的相识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抚琴。

“青眼”则是出自《晋书·阮籍传》,书中记载名士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到喜欢的之人“乃见青眼”。

黄庭坚的意思是说,离开了知己好友,身边再也没有值得青眼相待的人。日子过得无聊乏味,再也无心弹琴论诗,唯有面对美酒时才能暂露欢颜。

一个“横”字尤为生动,把诗人孤独无聊却又无可奈何的倦怠感,刻画得活灵活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中,同样藏着一个典故。

“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中的狎鸥之典。相传海边有个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上就到海上去与它们玩耍。群鸟也对他十分亲近,身边常常聚集了数百只之多。后来他的父亲知道了,就想让他捕捉海鸟牟利。于是青年怀抱着捉鸟的心思去海边,却再也没有海鸥落到他身边了。

故事想表达的是,人一旦有了算计之心,就很难再被信任。而黄庭坚反用此典,表明自己忘情世外、淡薄名利,毫无欺诈之心,是白鸥的真正朋友,以此抒写其归隐之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登快阁》因景抒情、句句紧扣,意境高远、用典贴切,浩然之气和豪放之情彼此交融,给人一种“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他从“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然后以眼前壮丽辽阔的景致,借伯牙、阮籍等高风亮节的形象,勾勒出了自己如澄江明月般的襟胸与风骨,“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

“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清代文学家翁方纲更是赞之曰:“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