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来证实这种不明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在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以雷霆手段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当中国疫情渐趋稳定时新冠疫情却迅速席卷全球。如今2020年、2021年都已过去,可全球疫情似乎仍看不到终点。截至2022年10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达625248843例。

新冠病毒不仅没销声匿迹,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变异着: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越来越多的变异毒株相继被发现。中国通过严格的管控得以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下成为最安全的地方,但新冠病毒的潜在威胁其实从未真正远离过我们。截至2022年10月26日20时全国共有中风险地区1569处、高风险地区2287处。由此可见人类与新冠疫情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持久战。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同样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对手。新型冠状病毒顾名思义是一种之前人类未曾接触过的新型病毒。新冠病毒和当年的非典病毒同属冠状病毒,然而它们的病原体是不同的。常见的冠状病毒一般分为α和β属:SARS病毒、MERS病毒和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β属,但三者之间都存在基因差异。新冠病毒和当年的非典病毒有一定相似性,但两者并非同一种病毒。

这也就代表了其变异性、传染性、致病力与症状及预后的差异。这就像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不能说成是同一个人。既然一个家里亲兄弟的性格特征都不一样,那么同属冠状病毒的非典和新冠自然也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当年应对非典的经验只能部分适用于应对如今的新冠疫情。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等多种方式传染且有相对更长的潜伏期,所以在传染性上强于同属冠状病毒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

SARS病毒作为一种烈性病毒会在感染后相当短的时间内表现出发热等症状。这基本上是没什么潜伏期的或者说潜伏期极短。相比之下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尽管一般说潜伏期是14天,然而超过14天才发病的例子也不少见,更有甚者根本就不会表现出相关症状。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其实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事实上很多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绝大多数病毒类疾病都是“无药可治”的。当然这里的“无药可治”是打引号的。目前我们针对病毒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医学干预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性疾病,然而我们没任何专门的特效药物能直接杀灭病毒。像对新冠患者的治疗就主要是防并发症,还有就是抗病毒治疗给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提供帮助。目前还并没一种能直接专门针对新冠病毒起作用的有效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2003年我们面对非典疫情时也只是用严格的防控措施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但我们并没研发生产出能直接消灭非典病毒的药物。非典实际上是在传播路径被切断后自然消失的。我们只是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而不是战胜了病毒本身。新冠从传播方式、防控的难度和临床表现等各方面都比非典复杂得多。SARS这种致病性强的烈性病毒在杀死宿主后自己也难以存活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冠病毒相对于SARS病毒具有高传染性、低死亡率、较长潜伏期等特征。新冠病毒的特点决定了这种病毒是有可能长期存在的。非典在肆虐大半年后就自动销声匿迹了。如今的新冠疫情已持续三年了,而且目前为止还看不到有任何结束的迹象。在这场与新冠疫情的持久战中绝大多数国家如今都已选择躺平,而像中国这样仍在坚持严格防控的已成为特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来了一种说法就是新冠疫情可能会变成一种大号流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说法认为现在大多数人都已接种过新冠疫苗。如今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很少再见到有死亡病例被报道。因此有人就推测新冠病毒可能会慢慢变异成为像流感病毒那样:长期存在于这世上,但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事实上现在国外之所以采取躺平的策略也就是认为新冠疫情的破坏性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样的说法倒也不能说绝无可能,但至少目前为止还言之尚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早就有人问过钟南山院士:“新冠病毒会不会最后变得像感冒病毒一样?”当时钟南山院士的回答是:“我觉得把新冠肺炎说成是一个常态的像流感那样季节性出现的流行病为时过早”。张伯礼院士也曾提醒大家:“把奥密克戎称为大号流感是不恰当的”。目前看来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流感病毒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而新冠病毒却是一年四季都始终存在。

记得疫情刚开始肆虐的2020年初很多人以为新冠疫情会像当年的非典疫情一样在肆虐半年后随着气温转热而销声匿迹。当时很多人几乎是望眼欲穿盼着夏天早日到来,可如今我们等过了2020年的夏天、2021年的夏天、2022年的夏天也没到来疫情的结束。一般来说感染流感病毒的大多是老弱人群,而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几乎囊括了所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也是流感病毒远不能及的。

病毒的传播速度通常是以RO值作为参数。RO值为2即一个病毒感染者会传染两个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RO值为1.3。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RO值为2.5-3,而变异的奥密克戎毒株RO值为18.6。由此可见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传播速度是流感病毒的2倍左右,而变异后的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可以达到流感病毒的十多倍。传播速度远远强于流感病毒的新冠病毒在毒性方面比起流感病毒又如何呢?

现在国外选择躺平的理论依据就是认为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毒性会变得越来越小。既然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防不胜防,而对人的毒性又变得越来越小,那么很自然就能推导出防控不如放开的结论。新冠病毒的毒性在未来会不会变小现在无法准确断言,但至少目前为止把新冠病毒的毒性与流感病毒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今年春夏之交上海疫情期间就有专家解读说:“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流感病毒的七到八倍”。

如今奥密克戎的毒性比起几个月前上海疫情期间整体上并没明显减弱。至少目前为止新冠病毒无论传染性还是毒性都远远强于流感病毒。现在就认为新冠病毒已变异成为大号流感显然是不合适的。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严格防控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体现。如今美国的新冠患者累计死亡已超过100万人,德国现在的单日新增病例就突破了10万。目前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的国家就有14个。

新冠病毒未来会怎么变异?这个问题恐怕现在全世界没任何人回答得了。毕竟这是一种我们人类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型病毒。未来会怎样变化没人能说得清,但至少现在就把新冠与流感相提并论是不妥的。在当前任性放开躺平就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中国的疫情防控是成功的。中国的动态清零是一种不断趋向于清零的动态过程。这并不等同于绝对意义上的零感染。在当前阶段要彻底消灭新冠病毒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社会上可能存在一些零星的感染病例,但只要发现一起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扑灭一起。我们不能因为还存在一些病例就认为严格防控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不严格防控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病例。当然在中国疫情整体趋于平稳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平衡防疫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中低风险地区需要切实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社会民生的关系。层层加码与任性躺平在当前阶段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