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内容细碎而复杂,试题量大且信息多,根据以往阅卷情况,考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感觉基础知识零碎,容易混淆概念;实验不熟悉,忽视细节,导致实验题失分较多;计算运用不熟练,忽略单位换算等细节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结合已经暴露的问题和历年高考化学命题特点,高考前复习应更加注重化学反应原理的复习,加深对反应原理的细致理解;加强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关注实验操作中的点滴细节,特别是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气、液、固现象;加强化学计算能力,锻炼缜密的思维,正确分析相关联的反应,准确进行数据处理。

梳理细碎凝练细致

1.巩固基本概念理论中的细碎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梳理高频零碎知识可通过同类型知识点归纳,并建立联系,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例如电子式书写,将同类型的微粒对比书写并分析,巩固记忆;结合碳化钙和乙炔两种物质是反应物和产物的关系对比分析二者电子式的异同。

2.重视常规实验中的细碎知识点,熟悉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结合课本原型实验,梳理常见气体制备的原理、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主干内容,横向总结的同时也能纵向对比不同气体除杂方式不同的原因,例如除去氯气中的杂质氯化氢,除去二氧化硫中的杂质氯化氢,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氯化氢,为什么用的是不同的试剂,各自原因是什么,通过对比将易混淆的除杂问题剖析清楚。

3.关注宏观现象中的细碎证据,分析其微观本质。证据可以是给定的典型气、液、固现象,要准确判断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明确所含微粒进而分析反应,铜有颜色不同的多种配合物,每种颜色背后的微粒及反应分析要清楚;证据也可以是图表、数据等信息,把握所含微粒及其相互作用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牢记数据处理中的细碎考察点,试剂反应比例关系、试剂用量、单位换算等。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是否能实现沉淀转化,基于Q和K的关系如何进行计算,整体反应的K数值又如何计算,清晰而缜密的思路是前提,仔细的运算是后期保障。

把握细节淬炼细密

1.细化习题,高考前对不同类型习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基础勤练,通过相同类型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模专练,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有可能突破的专题,精选二模试题,进行专项训练;

真题必练,通过近年高考真题的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

错题回练,对做错的题目及时改正、总结归纳后要定期回看,可尝试以给同学或老师讲解代替练习。

  1. 审题圈画细节,特别是给定的已知信息和小括号内的文字。高考题文字量大,在阅读时需要圈画关键的物质、用量、现象等重要信息,也可尝试进行“翻译”,将物质名称以化学用语标出,对给定的信息做预设或解读等,在后续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作答落笔之前看细节,规范作答是得分关键。例如选择题务必看清让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先勾画明白,涂卡前再看一眼;填空作答写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极反应式还是热化学方程式,要用化学用语规范解答;陌生方程式一定要写对反应物和产物(核心元素)的状态,关注反应条件,反应的酸碱性环境等;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要看清是否有价层?电子排布式,还是排布图还是轨道表示式。

4. 细化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做好时间管理。高考时间有限,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在某个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在即,希望你在高考化学备考过程中能够坚持不懈,愿你在考场上能够像元素周期表一样有序、稳定地发挥自己的实力,似催化剂一样迅速解决问题,如化学反应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昌平区学科带头人、昌平区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昌平一中化学教研组长。多篇教学设计获北京市一、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市、区级一、二等奖,多次获昌平区“创先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区级研究课及讲座。

作者: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多丽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昌平区学科带头人、昌平区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昌平一中化学教研组长。多篇教学设计获北京市一、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市、区级一、二等奖,多次获昌平区“创先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区级研究课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