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之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造成了长时间的对峙,近年来双方的军事力量差距逐渐拉大,台湾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美国也开始刻意利用台湾来挑衅大陆的底线,目的就是让台湾成为遏制大陆的一枚毒刺。台湾岛内的民进党蔡英文政府也选择依附于美国,成为了美国的急先锋和马前卒。近期有大陆的资深媒体人提出“今日的台湾就如同1949年被围困起来的北平,我们想什么时候解决就什么时候解决,想用什么方式解决就用什么方式解决”。对于前途抱有乐观的态度是好事情,可是如果过分乐观就容易陷入误区。如今的台海局势真的如此乐观吗?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我慢慢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英文

民进党的攻势越发凌厉,大陆需要重视

2022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已经足足六年。在这六年间,台湾岛内岂止是一个“乱”字可言。民进党严重破坏两岸关系,造成了岛内有关大陆的旅游业瓦解,从业者苦不堪言。台湾岛内也经历了多轮新冠疫情的本土大爆发,民众因此而罹难者多达千人。今日台湾岛的确诊人数更是超过了120万,单日确诊人数也已经超过了十万。但是民进党却丝毫不以苍生为念,仍然在致力于把持岛内政坛,控制新闻舆论与破坏两岸关系。近期民进党对于两岸之间的攻势越发凌厉,而且也已经瞄准了两岸之间的商贸往来和人才流动,未来这也应该会是台海之间正面交锋的重点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积电

台湾岛内在近期新设了“经济间谍罪”,声称要严格控制台湾关键技术和重要人才的流动与往来,尤其是半导体领域。台湾岛是有名的“科技宝岛”,岛内的半导体芯片技术驰名海外。台积电更是撑起了台湾半导体领域的“半边天”,成立至今依旧是台湾科技产业的龙头老大。但随着近年来大陆的崛起,台湾科技产业界的薪资水平已经无法达到科研人员的心理预期。台湾岛内的房价长期居高不下,这几年来的民众生活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相较台湾而言,大陆对于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和薪资待遇反而更为诱人。科技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因为工作繁重,这些人才的工作压力也都很大。如何建立良好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也在影响着科研人员的选择和去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忠谋

台积电在2014年出台了“夜鹰计划”,当时的董事长张忠谋要求每位工程师都是以24小时三班倒的轮班方式,不间断进行研发工作。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加速10nm芯片的量产,因此也招致了大批工程师的不满。这些工程师自嘲:“十万青年十万肝、三班轮替救台湾”。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也让很多工程师把目光投向了大陆,根据台湾岛内人力资源公司的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已有300余名台湾高级工程师前往大陆工作。这些工程师到大陆能够获得比原来在台湾的岗位多上数倍的薪资,家人甚至都能跟着享受福利待遇。有些人也直言:“在大陆挣三年的钱,相当于在台湾干十年工作挣的钱。”所以,这些人才就成为了民进党的狙击目标,随着台湾岛内的《安全法》修正案通过,“经济间谍罪”的大帽子很可能就会落到这些人和负责招聘他们到大陆工作的人力公司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宏陆

民进党籍立法机构民意代表张宏陆坦言,这项修正案就是针对大陆。他表示:“(修正案)就是为了防堵大陆窃取、挖角台湾关键技术或人才”而当中新增加的“核心关键技术营业秘密之域外使用罪”最高的刑期可以达到12年,最高的罚金可以达到一亿元新台币。但这仅仅是民进党近期一系列攻势的冰山一角,日前台湾网红参与大陆主办的两岸青年发展交流会,台湾安全部门的主管陈明通跳了出来指责是“危害安全”,“借机统战”。他还污蔑大陆是在刻意培养台湾网红,对于台湾进行所谓的“认知作战”。以陈明通的级别和负责的领域来推测,台湾民进党当局的下一步必然是要上纲上线,把两岸之间的全部文化往来都打上“恶意”的标签。借机来惩处长期往来于两岸的人员,逼迫着他们在台湾岛和大陆之间二选其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党青年无罪

在两蒋时期,台湾岛内长期实行戒严,严格禁止两岸的往来,岛内的舆论氛围也被严格管束。如今的民进党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效仿“两蒋”时期的做法,在台湾岛内进行“法理戒严”或者称之为“绿色戒严”。凡是民进党看不惯的东西,都会被严格禁止,甚至是以司法纠察的手段进行打击。半个月前,民进党一手炮制的“共谍案”在正义法官的不断坚持之下迎来了光明。涉事的新党青年人士被宣判无罪,重获清白。他们在2017年被诬陷涉嫌危害台湾安全,不仅彻底“社会性死亡”,而且卷入案件长达五年之久。虽然最后被判无罪,但这也大大影响了他们一生的轨迹。而民进党在此次事件后也会得到相应的结论,他们未来针对岛内爱国者的攻势很可能会跳出司法的框架,不经过法院而大开罗织之门,两岸的氛围实际上很不容乐观。

两岸之间依旧复杂严峻,不可过分乐观

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之中不断向乌克兰输送经济和武器的援助,但迟迟没有向乌克兰派出部队。这就让大陆的很多专家产生了美国江河日下,不足为虑的论调,我前文提到的资深媒体人也表示:“美国虽然咋咋呼呼,但他们越来越心虚。”可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美国近期对于台湾内部的小动作越来越多,先是以原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为首的“议员团”窜访台湾岛。他们主要是为了向台湾推销波音飞机和美国的武器。而美国总统拜登在近期竟然以签署美国国内法案的方式支持台湾参与本年度的世界卫生大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不断上蹿下跳,为台湾撑腰。虽然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拒绝,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推动台湾问题的力道实际是在不断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签署文件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

台湾问题真的已经到了“我们想什么时候解决就什么时候解决”的时刻吗?这恐怕还要划上一个大的问号。毕竟我们如今在台海之间还没有具体且明确的手段斩断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勾结,而美国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却是越发频繁。美国更是为台湾制订了“非对称”作战模式,想要把台湾变成“豪猪”和“毒蛙”,让大陆即使打得下台湾,也会遭到严重的损害。同时大陆如今依旧是台湾最大的贸易出口地,台湾省在今年2月对大陆的出口额为157.6亿美元,进口额为58.4亿美元。换句话说,民进党当局如今的财务进账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就是来自与大陆之间的贸易所得。从某种程度上讲,台湾岛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大陆在推动的。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台湾当局不需要为生计发愁,只怕会有更多的余力来破坏两岸关系,两岸关系的前景着实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

如今很多人似乎特别喜欢用台湾岛自身的自然属性来掩盖如今日益复杂严峻的政治现实。比如用“台湾岛就在那里,永远也跑不掉,所以统一不必着急”试图遮掩岛内台独势力的猖獗。用一种地理上的不可能来混淆现实的潜在可能性,这更像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掩盖。大陆虽然在两岸的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据了优势,但是还缺乏切实有效的行动来震慑台湾当局。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围”,又何来“困”。过分乐观难免就会自大,我们一定要吸取当年蒋介石在淮海战役中的教训,不能总是强调“优势在我”却忽略了具体的细节和执行。事实上近六年来,蔡英文政府正是以防范“北平模式”重现来进行预防和围堵,相关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平之战

当年的北平被重重包围,城内战斗力不足。蔡英文就大力拓展从美国购买武器的规模,购买了不少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当年的北平城之中有我们许多的地下工作者在不断积极地工作,可是如今的岛内统派人士要么是被民进党围追堵截,要么就是被民进党招安收买。支持统一的力量在台湾岛内已经没有台面上的代表人物,而且台湾岛内的舆论至今都在民进党的手中,积重难返。如今民进党又出台了法案要阻碍两岸的人才流动和科技分享,这势必又会让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当年的北平城也没有畅通的交通线,可以让美国的军政要员和大批武器随意进出。现在的台湾有粮、有饷、有人、有钱、还有民进党塑造的“抗中保台”社会情绪。所谓的“围困说”依旧是停留在了地理和自然的领域上,只能视为是对于台湾关系一种良好的憧憬。在战略上我们可以轻视敌人,但在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平和平解放

美国如今决心要把台湾打造成为东亚的“豪猪”,在我们的东南海域插上一根毒刺。正所谓:芒刺在背,不除不快。一旦养痈遗患,迁延日久必定会反噬自身。两岸本是一家人,我们并不希望看到同室操戈。但我们也需要看清台湾岛内日渐失控的台独浪潮和民进党“抗中保台”的社会情绪。等到美国人真的把台湾打造成为了“豪猪”,我们所需要付出的战争成本只会不断增加,牺牲只会更为惨重。如果我们不能斩断美台之间的勾结的黑手,中断美国武器入台的进度,那么美国人将台湾变成“豪猪”只是个时间问题。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得其咎”,我们需要保有对于战争的忧虑,但也要对于未来进行仔细衡量。我们要有解决台海问题的乐观态度,但也要正视台海问题的严峻局势。只有当机立断,趁着美国的阴谋还在酝酿实行的过程中,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才能为台海带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