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费讯,近日,绝味食品陷入“致病菌”危机。在因李斯特菌在加拿大被召回后,香港地区再次检出李斯特菌,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要求停售及下架受影响批次产品。

加拿大、香港检出李斯特菌

5月9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绝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绝味香港公司”)销售的一批鸭翅中可能受致病菌李斯特菌污染,要求停售及下架相关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公告,涉事产品名称为藤椒风味鸭翅中,品牌为绝味,来源地为中国内地,经销商为绝味香港公司,产品净重170克,产品保质期至2024年5月9日。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言人表示,中心透过恒常食物监测计划,从旺角一个零售点抽取上述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二十五克样本中检出李斯特菌,超过《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在二十五克食物样本中不得检出李斯特菌的指标。

针对该批次产品,发言人表示,中心已知会涉事商户上述违规事项,并指令其将受影响批次产品停售及下架。目前,有关经销商已按中心指示对受影响批次产品进行回收。同时中心呼吁市民不要食用该批次产品,并拨打电话查询有关产品回收事宜。

针对该事件,绝味食品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绝味食品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经第一时间成立专案小组,正积极配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调查“藤椒风味鸭翅”可能造成李斯特菌超标的原因。当天绝味食品就将产品召回并交给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目前检测的结果都显示不含有李斯特菌。

值得注意的是,4月26日,绝味肉类和蔬菜产品因李斯特菌在加拿大被召回。绝味鸭脖加拿大公司被要求召回其在当地销售的数十个品种的卤味产品,从土豆片、豆干到猪蹄、鸭脖。截至目前CFIA仍在对绝味鸭脖的系列产品,进行食品安全调查,这可能会导致其他产品被召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箱里的杀手”或引发脑膜炎

资料显示,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胞内寄生菌,呈单个或短链排列。李斯特菌主要通过食物感染人类,可寄居在人体肠道中,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经常感染人类的菌种,可导致腹泻、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实际上,李斯特菌还是“耐冷菌”的代表,被称为“冰箱里的杀手”。很多人以为冰箱就是“保险箱”,把食物放进去就安全了,但李斯特菌对各种环境(如低温、高盐、低pH、氧化应激等)的耐受性很强,可以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李斯特菌引起的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一般人群通常在进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后3至70天(一般为21天)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李斯特菌的重点攻击对象,免疫缺陷人群、孕妇、婴儿、老人、肿瘤患者等最容易中招,感染后的症状也比较严重。而孕妇感染后,李斯特菌会透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等,新生儿感染病死率高达30%-70%。

今年以来,已有多起感染李斯特菌的相关病例出现。据《文摘报》报道,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2例脑膜炎患者。其中一例发病前的一周内,多次饮用存放于冰箱的自制银耳萝卜汤,另一例在发病前进食过未充分加热的冷藏熟肉。经过检测,两例均找到了病原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另据中新社报道,台湾疾管署公布的台湾2024年首例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染李斯特菌的病例显示,截至5月6日,今年全台李斯特菌病确诊病例数累计51例,其中近八成是60岁以上老年人。

为降低感染李斯特菌病的风险,专家建议,厨房用具和冰箱要定期消毒清洗,做饭过程中,生熟食品要分开。此外,李斯特菌最惧怕高温,食物充分烹煮或加热至60℃以上,经5至20分钟可以杀灭,因此要彻底翻热冷冻食物,并避免进食或在进食前彻底煮熟高风险食物。

业绩承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绝味食品主要从事休闲卤制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通过加盟门店销售产品。2005年4月15日,在长沙南门口开出第一家门店。依靠加盟模式,截至2023年末,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1595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味食品在2017年实现上市,随着门店数和营收规模的扩张,公司股价不断上涨,2021年2月18日曾高达106.63元/股。

2018年至2023年,绝味食品营业收入分别为43.68亿元、51.72亿元、52.76亿元、65.49亿元、66.23亿元、72.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5%、18.41、2.01%、24.12%、1.13%、9.64%;归属净利润分别为6.41亿元、8.01亿元、7.01亿元、9.81亿元、2.33亿元、3.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9%、25.06%、-12.46%、39.86%、-76.29%、46.63%。

从近几年财务数据可以看出,绝味食品营收增速呈下滑趋势,净利润缩水严重。虽然去年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相比高峰期却相差甚远。2021年绝味食品的归母净利润为9.81亿元,也就意味着,2023年绝味食品归母净利润远不及2021年的一半。

绝味食品依靠着加盟实现快速扩张的同时,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增长。

早在2011年,广东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在网上公布鸭脖等熟食的抽样检验结果,熟制鸭脖的抽检合格率仅为57.8%,其中绝味鸭脖被列为不合格,绝味食品数家门店销售的鸭脖被检出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个别门店的绝味鸭脖大肠菌群超出标准160倍。

2013年,广州市工商局的食品抽样检验情况显示,绝味食品全资子公司湛江阿翔食品厂(现更名为湛江阿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绝味鸭脖、五香鸭脖、麻辣鸭头等三种产品又因菌落总数超标而再次被列为不合格食品。同年9月7日,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报道称,抽检发现,北京簋街绝味鸭脖店的熟食鸭脖大肠菌群数量为2400MPN/100g,绝味鸭脖的鸭肠大肠菌群数量为4600MPN/100g。

2015年9月和10月,南昌电视台三套《江西政法》连续两期曝光了绝味鸭脖南昌门店和生产基地江西阿南食品有限公司(绝味食品全资子公司),有员工将掉地上的鸭脖直接捡起接着加工,有员工偷吃一半脆皮肠又放回,继续包装,熟食生产车间惊现强腐蚀性化工原料氢氧化钠,菜碟在厕所蹲便器上冲洗,隔夜卤菜回收再卖。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发稿,“绝味鸭脖”相关投诉达763条,问题涉及食品变质、吃出异物、售卖过期食品等。

夏日来临,销售高峰将至。对于绝味食品来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消公众疑虑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