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闵行开发区站土建工程首幅地下连续墙顺利成槽,墨江路站二期土方开挖已顺利完成,将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龙启路站、龙漕路站两站吴泾北站也已顺利完成交通导改。

23号线一期闵行开发区站

土建工程首幅地墙成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闵行开发区站为轨道交通23号线起点站,位于东川路与天宁路交叉口西侧,横跨碧溪路,沿东川路呈东西向设于道路北侧地块内。车站主体站型为地下二层明挖岛式车站,地下连续墙共计153幅。车站共设置三个出地面出入口,两组风亭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项目自开工以来就秉承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将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各项安全措施全面落实到施工中。首幅地连墙的顺利入槽,也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下一步,施工单位将继续稳扎稳打,严控工程安全风险,严抓质量过程管控,严守合同工期节点,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目标,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

23号线一期墨江路站

二期主体结构开始施工

近期,随着最后一方土的开挖完成,由中铁二局承建的上海地铁2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8标墨江路站二期土方开挖已经顺利完成,标志着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江路站二期车站主体结构内净总长311米,标准段净宽度19.54米,为地下二层框架结构,主体基坑埋深为19.3~21.1米,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目前,主体结构垫层已全部浇筑完成,5块底板已浇筑完成3块,预计8月底主体结构建成封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为实现车站“无渗漏”目标,申通建设集团第五分公司高度重视车站建设质量控制,从施工方案、材料验收、防水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全面而严格的管控措施,通过采用合理设计变形缝施工方式、对容易发生渗水的支撑头、顶板收缩缝和地下连续墙夹缝位置进行重点处理的措施,确保车站施工质量达到高标准,从而保障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23号线一期工程龙启路站、龙漕路站

一阶段交通翻交顺利完成

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13标,于近日顺利完成龙启路站、龙漕路站两站交通导改,在多重考验下完成第一个关键施工节点,为“双龙”车站的主体施工创造了必要条件。

龙启路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规模165米x20.54米。车站位于徐汇区龙吴路、喜泰路交叉口东侧,沿龙吴路呈南北向布置。共设有3个出入口,共设有3组风井。

龙漕路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规模为165米×22.29米。车站位于龙漕路与龙吴路交叉口南侧,沿龙吴路南北向布置。共设有3个出入口,共设有3组风亭。未来开通后,23号线龙漕路站将与3号线、12号线龙漕路站换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尽可能地减少本次交通导改对经行和周边市民的通行影响。龙启路站、龙漕路站采用极少见的两站同时翻交的形式,其中龙启路站所涉及的龙吴路(龙耀路/石龙路—上下立交段)将原有的南向北机动车道与人非道路导改至龙吴路中间新建道路。龙漕路站所涉及的龙吴路(上下立交—龙漕路/龙水北路段)将原有的北向南人非道及公交车专用道路导改至龙吴路西侧新建车道,将原有的其余北向南机动车道以及所有南向北机动车道、人非道全部导改至龙吴路东侧新建车道,保证来往车辆安全通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此次导改的顺利进行,第五分公司联合各参建单位、市区两级交警部门,多次开会论证、同步现场协调。经过各方紧锣密鼓的布置,完成车流引导、标志标线划新、公交车站及标识标牌搬迁等多项任务后,最终在5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连夜奋战后达成两站交通顺利翻交的既定目标。

本次道路翻交存在涉及交通范围广、施工时间紧迫、车流压力大、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第五分公司牵头克服上述诸多困难,为后续其余标段的交通导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接下来的23号线龙启路站、龙漕路站建设打了一场漂亮的开门战。

23号线一期吴泾北站

交通导改顺利完成

5月12日,由中铁二局承建的上海轨道交通23号线8标吴泾北站顺利完成道路翻交,吴泾北站位于龙吴路西侧,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规模214.6米X19.54米,设3个出入口,2组风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本次道路顺利翻交,第五分公司联合各参建单位及各级交管部门,多次商讨调整翻交方案,包括交改道路架空线及路灯搬迁、新建跨俞塘河桥等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及项目部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交改,为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 : 申通建设

转录 编辑/初审:陈怡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