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

01

最近学术圈出了一件很离奇的事情: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吕德文教授突然在公众号上发文,称自己的学生的博士论文被“恶意评审”,好好的论文被评定成不通过,连答辩的机会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圈向来藏污纳垢的事情挺多,但这位吕德文教授坊间口碑一直都还不错,是社会学“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

所以人们普遍相信他的弟子应该也不会太差,博士论文突然不通过,就有点奇怪了,所以究竟是真的实力不行,还是被人针对了呢?

吕德文教授发表的原文已经被删除,就连转载也被删了,只能找到媒体引用的部分内容,我觉得这个事实也多少说明了一点问题。

在吕德文教授看来,“评审态度之傲慢、判断之武断、标准之主观,让人叹为观止。”他也列举了一些他认为不合理的评语。

比如这篇博士论文的标题为《县域社会中的商人群体及其经营行为——基于阳县的田野调查》,评语认为“商人”这个选题过为宏大,也就是说从选题开始就否定了论文的价值。

但吕德文教授觉得一篇论文选题合理与否,和宏不宏大没有关系,只和研究可行性有关,评语过于主观武断了。

评语还说“虽然论文篇幅很长,看似工作量饱满,笔者仍然认为这不是一篇知名学府、文科见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应有的质量。”

吕德文认为这一评语极不专业,“在一个成文的学术评审意见中,公然违背公正公平原则,将学术作品评价和对作者所在单位的看法建立因果联系,甚为罕见。”

如此种种,吕德文一共反驳了十多条评语,结论就是评审专业性成疑,有恶意给低分的倾向,并呼吁学校重视,不要让不公正的评审毁了学生的前途。

一轮看下来,感觉这位吕教授还是挺关心弟子的,不管说的有理没理,光是敢为了弟子和评审公开杠上这一点,就挺值得尊敬。

他说的情况是否代表真实呢?我和大部分读者都不是专业人士,也没有论文原文做参考,很难下结论。

不过他提到的这个情况,倒是很能反映学术圈子中的一个被诟病已久的问题——外审制度。

02

在世界这个草台班子中,学府总能给人一层高大上的滤镜,让人总觉得象牙塔里面破事就没那么多了。

但现实总是骨感的,从学术不端、行政管理漏洞到老师领导们的道德问题,近年来的高校在不断爆雷,让人体会到象牙塔里的勾心斗角也一点都没少。

回到这次事件,关键在于博士论文的评审机制。

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采用的博士论文审评机制,叫做外审盲审制,关键词有那么几个。

一是“外审”,就是将论文送到校外单位的专家教授那里评审,这里的校外单位可能是其他高校,也可能是研究院之类的机构,里面的专家专业方向和本校的不一定重合。

二是“双盲审”,也就是说负责评审的专家是匿名的,送到专家手里的论文也是匿名的,以此来避免利益输送以及恶意打低分的情况。

这个做法的本意是好的,但实行起来问题非常多,主要因为论文不可能做到完全匿名,就算送审的随后隐藏了作者名字,但论文本身有背景介绍以及致谢部分,而且学术圈就这么小,谁拿了什么课题,有心人一查便知。

这就造成了学生并不知道谁在审自己的论文,但评审对学生的情况一清二楚的情况,如果评审和学生的导师有学术或者私交上的矛盾,就很有可能拿学生来当炮灰。

如果评审机制有可以制衡评审的方法,那也未尝不可,偏偏这个制度的第三个关键词,就是“一票否决”。

一篇博士论文一般有三到五个评审来打分,但只要任意一个给出的分数不及格,不管其他人打分再高,或者学生本身再优秀,那篇论文都不会获得答辩的机会。

除非后续申诉成功,否则基本可以断定,学生几年的博士生涯都被废掉了,这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一点。

虽然博士在我们身边比较少,但在网上还是有很多的,我翻查了相关文章的评论区,发现还真的有不少人经历过被无缘无故打低分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低分的理由也很无语,有的是说“不符合格式”,但格式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因机构而异的,学生明明符合了自己学校的格式,但可能不符合外审专家自己的格式,结果就被毙掉了。

还有一些主观性极大的理由,比如说学生选题不当、没逻辑等等,但看其他专家的评分,分明又很高,说明论文本身并没有如此不堪,这就变成了一个玄学问题了。

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一般就会选择申诉,每个学校内部都有申诉的渠道,如果申诉通过了,论文就有重新通过的机会,但申诉由谁来做主,决定的依据又是什么,也没有太靠谱的说法。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博士论文能不能过,很大程度上要看运气,以及看自己的导师人缘如何。

所以说到最后,哪怕在高校这种地方,实力依然不能成为决定自己前途的关键,那学术的意义究竟又在哪里呢?

03

说回这次引起争论的吕文德教授和他的学生,网上的评价有点分化,有人说学生的论文被毙掉不是因为恶意评审,而是实力真的太水,吕文德教授护犊太过了。

也有人敬佩他敢做敢言的风格,就我个人来说,我对社会学这个学科了解不深,更不要说去评判一篇博士论文了,所以他的控诉有理没理,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展开。

但从吕文德以往发布的文章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不怕来事的人,很多讨论的话题都比较大胆,所以我感觉他发文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学生说话,而是借此来抨击不够透明公正的外审盲审制度。

其实他并不是第一位对论文评选制度有意见的老师。202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教授马毅就因为心仪的博士生论文被毙,无法再攻读博后的事情,在网上大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并称要和学校划清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行内人都知道的事实就是,写一篇博士论文,花的时间很长,评审的时间同样也很长,哪怕是专家,想读完一篇博士论文,并且给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也至少要花上好几个小时,乃至几天的时间。

但贵人事忙的专家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和自己不相干的学生的文章,所以很多时候就跟网友们看公众号文章一样,刚看到个标题就开喷,评语前言不搭后语,非常没有说服力。

还有的干脆就把任务分配给自己的学生来做,效果就更加不堪入目了。

说到底,任何没有得到制衡的权力,都会导致权力的腐败,这就是很多高校已经成为学阀大本营的原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制度下手,裁减评审专家们个人的生杀大权。

比如不能只由专家给分,学生也应该有反驳不合理评价的空间,又或者像体育赛事那样,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剩下的取平均成绩,而不是一票否决。

能读到博士已经很不容易了,就不要再让学生们陷入这种无端的纷争当中去吧。不管怎么样,希望所有努力的人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