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高压笼罩下,华东最近天朗气清、昼夜温差迅速扩大,昨天上海崇明最高最低温相差超过20度(6.7-26.8度),温差都赶上黄土高原水平了。今早低温区域继续南扩,福建的“高山四县”,也就是屏南、周宁、寿宁和柘荣,外加相邻的浙江泰顺最低气温都跌破10度,屏南甚至只有8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南海大范围30度出现

广东内陆最低气温也大面积跌破20度,广州国家站最低18.6度、潮州低至16.3度。不过随着冷空气撤离和暖空气反击,今天开始东南沿海夜间气温将明显回升,福建、浙江(不算高山站)可能是上半年最后一次出现个位数气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五月的冷空气已经属于强弩之末,在我国陆地上冷空气还能作威作福之际。伴随着副热带高压的持续覆盖,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迅速上升。尤其是海域相对封闭的南海,分析数据显示目前南海已经大范围的出现30度以上的海温。这一现象不仅让人们感叹夏日的炎热,更引发了气象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今年台风要特别猛?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海水温度对台风的生成和强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海温意味着海洋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水汽,这恰恰是台风的“养料”。当海温超过30度时,台风的形成和发展将变得更加容易和迅速。对于即将开启的台风季来说,这种高海温是一种危险的信号,预示着可能会有更强、更频繁的台风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南海上的台风活动尤为值得关注。南海作为我国近海,其生成和发展的台风更容易影响和登陆我国。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频繁遭受台风侵袭,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南海大范围30度高海温现象的出现,无疑为今年的台风季敲响了警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高海温现象的成因复杂,既有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也有区域性气候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海洋吸收了大量热量,导致海水温度普遍上升。南海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海水温度的上升尤为显著。与此同时,副热带高压的持续覆盖,使得南海区域的热量难以散失,进一步加剧了海温的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1号台风或在酝酿

目前,在西太平洋高温海域上,新台风胚胎93W悄然诞生。根据气象监测数据,这一台风胚胎在菲律宾以东缓慢活动,其中心气压逐步下降,表现出向台风发展的趋势。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93W很可能在未来几天内发展成为今年第1号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风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而高海温正是提供这些能量的源泉。南海和菲律宾以东很大区域的海温超过30度,这意味着海洋具备了足够的能量储备,可以支持台风的快速发展和增强。台风在南海上生成后,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能量,迅速达到较高的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影响,使得南海区域的海水温度不断攀升。海洋学家指出,这种高温现象不仅限于表层海水,而是已经渗透到了较深的海水层。这意味着即便台风在初期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海洋仍有足够的能量供其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台风强度和破坏力的潜在风险。此外,从数据分析来看,今年五月南海的海水温度较同期平均值明显偏高,这一异常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气象专家们指出,这可能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长期趋势,也可能是短期气候波动的结果。无论是哪种情况,对台风季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高海温不仅影响台风的生成和强度,还可能导致南海夏季风的变化——偏高的海水温度可能推动南海上更加潮湿,暖湿气流能量更加充沛。随着南海夏季风逐渐进入爆发临界状态,更强势、更湿热的南海夏季风进入我国时,也可能带来更加猛烈的暴雨。因此,今年南海的高海温现象,很可能对气候带来多重影响,这意味着沿海城市需要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南海大范围的高海温现象,为今年的台风季埋下了不安的种子,也为今年汛期带来了复杂的变化。随着台风胚胎93W的出现,这一威胁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