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初,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形势危急。正当此时,有个叫花子模样的人到了瑞金。

他浑身散发着臭气,双腮已经严重肿胀,头发像蓬草一样乱烘烘的,衣服也早已破破烂烂。

“老叫花子”在看到周总理和李克农同志后,把手中紧紧握着的满是污秽的袋子,坚定地递给二人。

周总理和李克农同志看到这个面部肿胀不堪,浑身污秽的“叫花子”,差点没认出来这就是老同志项与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和李克农同志看完了情报,心中不禁骇然。如果不知道这份情报,苏区红军八万多人可就要被国民党生生吃掉了!

周总理看着极为狼狈的项与年同志,感动地说:“项与年同志呀,你为革命立了大功劳!”

项与年同志却摇了摇头:“这件事还是多亏了莫雄同志,是他将这个情报传递了出来。”

情报的内容是什么?莫雄又是谁?他是如何获取到关乎整个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情报的呢?

“他要我剿共,我偏要剿蒋”

1891年,莫雄生于广东一个贫苦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苦的遭遇使他逐渐向革命思想靠拢,早年一直忠心耿耿跟着孙中山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他为人极有正义感,在国民党内人缘很好,认识他的都会叫他一声“莫大哥”。

莫雄还曾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蒋介石有一次被土匪困住无法脱身,是莫雄带着自己的人马冒死把他救出来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人才认识的。

那时候,蒋介石跟在孙中山先生身边鞍前马后,赢得了众多革命党人的信任。

大家那会儿都认为他会是一个年少有为的将才,所以一开始,莫雄也对蒋介石的印象很好。

然而随着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逐渐露出了一副和之前截然相反的反动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25年9月,蒋介石为了篡夺军权集中在他一人手里,强行将11师就地缴械解散。

经历过这件事情,莫雄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和野心,逐渐对蒋介石丧失信任。

1930年,莫雄在宋子文主管的财政部谋了个闲差。

在财政部工作期间,莫雄遇到了原来自己麾下的老相识刘哑佛。此时的刘哑佛,已经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莫雄深感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背弃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反而中国共产党让人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后来经刘哑佛介绍,莫雄与中央特科建立了秘密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雄好几次提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莫雄在国民党内部的声望和地位十分重要,有效地利用这种身份更有利于为革命事业做贡献,于是说服莫雄继续留在党外为党工作。

莫雄觉党组织说的很有道理,也就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1934年1月,蒋介石任命莫雄出任江西德安赣北第四行政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到任前,莫雄专程回上海找到地下党员严希纯说:

“如果共产党方面信任我,请你们派一些共产党员和我一起干吧!想让我剿共?我偏要剿蒋!”

后来,莫雄将一大批中共地下党员安插在自己的身边担任要职,在必要的时候为红军提供情报和战略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洞悉惊天机密,冒死传递情报

1934年9月,红军在蒋介石的大军围剿下损失惨重。这使蒋介石志得意满,开始酝酿一个惊天计划。

不久,蒋介石召开了庐山军事会议,莫雄当时也受邀参会。

当蒋介石拿出重三四斤的作战计划文件讲给与会人员听时,莫雄被其计划的残忍无情和缜密细致惊得一身冷汗!

蒋介石这个计划,就是造成我党损失惨重的“铁桶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地说,铁桶计划就是投入反围剿以来数量空前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用包围打击的战术,将装备落后、物资不足的红军主力死死地困在一起,形成一个钢铁打造的包围圈,彻底消灭红军主力。

国民党将官们了解完这个铁桶计划,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莫雄表面装出一副兴奋的样子,但心中却想着必须尽快把这份机密情报及时告知中共中央!

“项与年同志,万万不能耽搁,我们手里的文件就是苏区数万红军的生死。”

会议才结束不久,莫雄就带着整套作战计划找到了项与年等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飞快地浏览了一下,脸色十分难看。

现在必须最快速度安排人选送情报!

大家认为项与年地下斗争经验丰富,又会讲客家话,容易通过敌人的哨卡。于是一致决定由项与年同志亲自去瑞金传递情报。

项与年同志说干就干,很快扮成一副教书先生的样子,带好情报就往苏区方向赶。

敌人封锁十分严密,一遇到青壮年就立刻被当作共产党的探子抓走。

项与年同志明白,自己现在这副教书先生模样,是无法安然通过敌人的哨卡的,可是自己携带的这份情报又牵涉到苏区红军的生死安危。他一时陷入无助的焦灼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与年同志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狠狠地往脸上砸了好几下。门牙掉光了,脸也擦破了,两边腮帮子不一会儿就肿得老高了。

第二天,项与年又故意把头发和衣服搞得又破又乱,再加上他那面目全非、令人生惧的脸,活像个老叫花子。

他又想办法找来了一个很脏的臭袋子,将携带的情报装在里面,又找来一些发馊的食物盖在情报上面,防止敌人翻袋子来查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哨卡时,项与年浑身上下的味道实在太臭,国军兵士纷纷捂着鼻子挥挥手赶他走,根本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老叫花子的臭袋子里,竟藏着绝密的军事情报!

就这样,这份事关数万红军生命的情报,终于安全送到了苏区周总理的手中。

经过中央领导同志的紧急磋商,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6万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夸张地说,莫雄和项与年同志传递的这份情报,使红军主力得以在敌人的铁桶包围圈彻底形成前及时掌握战略主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挽救了8.6万红军的生命。

“身在曹营心在汉”

1935年春,蒋介石调任莫雄到贵州当毕节行政督察专员兼剿共保安司令。

当时,有七八千名红军伤病员在云贵川地区聚散休养,蒋介石把他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早日除掉以绝后患。为了让莫雄帮自己剿共,老蒋还派了一个师归莫雄指挥。

莫雄刚一赴任,就把赣北的干部班子带了过来,其中就包括刘哑佛和卢志英等中共地下党员,继续共同为红军提供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雄随即命人深入毕节附近调查,迅速摸清了底数,原来仅毕节一地就滞留了上千名红军伤病员。

如果真让蒋介石派来的精锐部队来对付这些伤兵残将,无异于直接给这几千人判了死刑。

“我听说那个师长陈光中贪图酒色,我们不如针对他的弱点做做文章?”刘哑佛和莫雄经过反复商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莫雄思考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如今似乎只有这个法子了,搏一把!”

莫雄开始联络陈光中,三天两头就邀请他打猎钓鱼、饮酒玩乐,陈光中果然上钩,整日和莫雄推杯换盏、称兄道弟。

陈光中早就听说过莫雄的大名,今日在毕节相识,见对方还如此给自己面子,又是示好又是酒色款待,心中得意忘形,把来毕节剿共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下党同志们利用莫雄为红军争取到的宝贵时间,迅速通知红军伤病员立即转移,这些红军力量因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休整,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

1936年2月,贺龙同志和萧克同志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十分轻松地,这同样得归功于莫雄的协调调度。

当时,贺龙同志和萧克同志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已经在黔西县打了一个大胜仗,准备在黔西北开辟一块红军的根据地。

国民党被红军方面的军事行动和战略决策吓破了胆,他们下了严令要求军队坚壁清野,随时准备与红军作战。

与外界紧张的备战气氛完全相反,毕节城下集结着红二、六军团的大部人马,却丝毫没有要打仗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红军路过的大小关隘哨卡没有遇到国民党军一兵一卒,红军攻占毕节如入无人之境。各族人民放起鞭炮、敲起锣鼓欢迎红军进城,红军良好的军容军纪在毕节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这当然也是莫雄的安排。他首先命令自己的人马大部移防,避开了红军主力;其次又命令直属营撤出所有关隘和哨卡;最后他还以保障保安司令部安全撤退为由,将其余武装全部调离毕节。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相当于直接把毕节拱手让给红二、六军团!

然而,蒋介石很快知道了莫雄不发一枪一弹、不出一兵一卒将毕节白白送给红军的事情。他为此感到十分恼怒,于是就找了个借口,命人把莫雄抓回了南京军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皮红心做贡献,主席点名要寻找

莫雄毕竟救过蒋介石的命,而且蒋介石也需要顾虑莫雄老革命党的身份,和他十分广泛的人际关系,所以莫雄并没有被老蒋严厉地处罚。

即便如此,莫雄也被蒋介石软禁了整整150天以示警告

后来,无论是帮助解救被关押的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还是冒着杀头的风险掩护中共党员的地下活动、为游击队和根据地筹钱筹物等等,莫雄同志无不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

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深感大势已去,犹作困兽之斗,开始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反动派穷凶极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哪怕仅仅是怀疑就可以随意杀害。

莫雄当时也被怀疑是共产党员,还听说已经有特务头子下令来抓他了。莫雄设法离开前往了香港。

解放后,毛主席想起莫雄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不由十分感慨。

他对即将南下广东主政的叶剑英同志说:

“你到了广东,一定要设法找到莫雄同志,他在革命年代是立下了功劳的,我们应该给他安排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到了广东以后,特意写了亲笔信,派专人赴香港请莫雄同志回到广东工作。

莫雄同志收到叶剑英同志的亲笔信,十分激动地讲:

“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我呀,还记着我为革命做过的贡献呢!”

这位几十年如一日为共产党办事的国民党少将,怀着心中无限的感慨,回到了广东,接受了组织安排的工作。开始在新中国灿烂的阳光下,正大光明地为人民解放的事业继续奋斗!

我们要学习莫雄同志不求闻达于功名、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高风亮节,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