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只听过有人追求升官发财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却鲜少听闻有人放着高军衔不要而要求给自己降低军衔的。

这样令人啧啧称奇的故事就发生在1955年新中国为功臣名将授军衔之前。

当时毛主席手中捧着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勇士寄来的亲笔信,被来信人崇高的精神和对战友深深的怀念所感动。

这位勇士就是曾经参加过飞夺泸定桥战斗的二十二名勇士之一刘金山。

原本刘金山的名字在将级军衔名单上,那么刘金山为什么要自请降衔?毛主席又是否批准了他的降衔请求呢?

忘我作战刘金山

要想真正搞明白刘金山老将军为什么能够做出自请降衔的惊人之举,我们要认真地了解一番他的人生轨迹。

刘金山的家庭与旧中国大多数底层百姓一样,是一个贫困交加的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家里没有钱财供他念书,刘金山似乎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每日放牛、割草,小小年纪就尝遍了生活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正是幼年时候这些本不属于他的艰辛,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给他后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家乡也出现了农民赤卫队这样从事农民运动为农民伸张公平正义的革命组织。

1929年,早就饱受地主老财欺压的刘金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农民赤卫队,开始和那些觉悟了的青年一起为农民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的解放努力,当时他21岁。

他思想时刻追求上进,过去被欺负被压迫的经历让他接受进步思想要比一般人更快一些。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赤卫队的活动,这样到了同年11月,他就因为成长飞速而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火和鲜血的洗礼中,刘金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仰,于193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战争年代远非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战火纷飞,时局动荡。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刘金山将军始终坚定信仰,一直紧紧追随党中央,无论是在中央苏区反围剿,还是在攻打赣州、漳州甚至于广东水口等战役中,都可以看到他奋不顾身的战斗英姿。

正是在长期的战役战斗考验中,刘金山将军增长了学识,学到了带兵打仗的本领。

在长征途中,他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逐渐被人们发现,有关领导也非常注意提拔他。

他从一开始只是红四军第十师三十五军三八团的一个班长,随着长征的进行,成长为红一军团一团二营排长、连长,还当上了连党支部书记。

然而,刘金山将军最为可贵的品质就是他从来不拿自己的官职压迫别人、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也不会因为自己做了个什么职务就对身边人区别对待。

恰恰相反,从前他当大头兵时怎么带头冲锋,他有了一定的职务有了一定的地位还是和原先一样勇猛战斗。

在长征途中,国民党军对我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战斗频繁的时候几乎是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后世留名的战役数不胜数。

而刘金山将军几乎所有重要的战斗都有他奋勇争先的身影,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攻克腊子口,刘金山将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那个时候红军战士顽强不屈英勇善战的崇高形象。

长征结束后,党和军队有了短暂休养生息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刘金山将军并没有以自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而居功自傲,反而他认为自己文化不足,应该抓紧一切机会用来补上小时候没上过学的缺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刘金山将军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抗大毕业后,他的职务更高了,当了晋察冀三支队支队长。

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丢掉战士本色。在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著名战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人们提起刘金山将军就要竖起大拇指,对刘金山将军的评价可用十六字来概括:

“忘我作战、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这种不论身居何位、肩挑何职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本色,不仅使刘金山将军不断进步,也使得今天的人们从中可以窥见老将军崇高灵魂的冰山一角。

泸定桥头主动请缨

刘金山将军一生身经百战,但若要是必须挑出其中最具代表性、最令老将军难以忘怀的一战自然非飞夺泸定桥一战莫属。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在整个长征中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当时,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恨之入骨,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意图除之而后快。

在此前的层层围堵中,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蒋介石的战略意图一次又一次地被迫破产。现在红军已经被蒋介石安排的军队逼到了大渡河天险之处。

蒋介石曾嚣张地表示:

“要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手下的大将,他骁勇善战,年轻有为,在太平天国逐渐陷入颓势时率领军队南征北战辗转千里,给予了清朝统治者沉痛打击。

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石达开被迫率部来到大渡河。然而准备渡河的石达开遭遇了天降大雨,大渡河水位暴涨,石达开最终未能成功渡河,最终兵败被俘。

蒋介石想要朱毛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意图很明显。

他认为红军只能像当年的石达开一样采取乘船的方式一船一船地渡过大渡河,而红军人数众多,不等红军全部过河自己的追兵就可以对红军进行毁灭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一切按照蒋介石的意图进行,那么他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计划也就成功了。

然而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又怎么会屈服于老蒋的淫威呢?

红军的主要将领紧急磋商之后认为:乘船渡河时间来不及,红军主力要想不被老蒋包饺子,就必须夺取泸定桥。

蒋介石仗着泸定桥天险之地一易守难攻,料定红军绝不会强夺泸定桥。可是红军战士们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当时负责承担夺桥任务的红四团本来决定在二营二连挑选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而刘金山将军当时是三连的支部书记。

也就是说,飞夺泸定桥本来轮不到刘金山。可是他却主动地找到杨成武将军,竭力要求让他也跟着参加夺桥突击队。

杨成武将军见实在拗不过他,于是同意了他的参战请求。

刘金山如愿以偿地和其他突击队战友一起配备了短枪、手榴弹和大刀,等待着进攻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当泸定桥对岸的敌军知悉红军竟然要来夺取泸定桥,着实被红军战士的勇猛给惊到了。

但是惊诧之余,穷凶极恶的敌人竟把泸定桥铁索上的木板全都撤掉了——红军战士夺桥时面对的只有13条光秃秃的冰冷铁索和敌人无穷的火力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锋号吹响了!刘金山等突击队员纷纷一手紧握着冰冷的铁索,一手拿着短枪回击对岸的敌人。

敌人显然没有料到红军战士即使只能手攀铁索也要强行夺桥,于是把更密集更集中的火力对向了正在铁索上匍匐前进的红军战士们。

突击队员们个个视死如归,面对敌人的火力压制,22个队员没有一人退后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身后战友的火力支撑下,继续奋勇前进,向着敌人的火力点冲去。然而在冲锋的过程中,有四名战士不幸中弹坠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中。

其他突击队员看着战友牺牲,来不及悲伤,而是将无尽的怒火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突击队员后面其他红军主力正在全力铺设木板,一方面给红军主力渡桥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方便我方火力支援前方无畏冲锋的突击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眼看刘金山等突击队员已经距离他们近在咫尺,泸定桥是眼看守不住了,这群毫无人性的敌人甚至选择了放火障的办法。

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泸定桥的铁索烧的通红,凶残的火焰映红了奔腾不息的大渡河。

然而想要靠这种方法阻拦刘金山和战友们的脚步显然是痴人说梦,战士们已经完全顾不上被灼烧的痛感,他们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

冲过去,为战友报仇,为战略转移争取时间!

这场战斗最终以突击队员成功夺取泸定桥、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并占领泸定城而告终。

经过这一场关键性战役,蒋介石想要在大渡河以南全歼红军主力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朱毛红军终究不是第二个石达开。

“打仗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按理说,刘金山将军无论是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的突出表现,还是在战争时期一以贯之的勇猛作战,他都应该成为共和国的将军级别的人物。

事实上,1955年授衔时刘金山将军确实是在将级军衔名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正式授衔时,人们才发现刘金山将军仅仅被授予大校军衔。

人们本来还有些为刘老将军惋惜,认为这个大校军衔不足以彰显长期战争中他的突出成绩。后来人们才得知是刘金山老将军自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说:

“我是个粗人,没有文化,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最重要的是,就连打仗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那些牺牲的战友和我共同的功劳,我只是侥幸活了下来。现在我年纪大了,伤也多,所以请求主席给我降衔。”

毛主席看到刘金山将军的亲笔信后,心中十分感动,随即就同意了刘金山将军的请求,酌情将将级军衔降到了大校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真相的人们对于刘金山将军更加尊重,因为刘金山将军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带有警示意义的话用在刘老将军身上十分贴切。

从参军入伍到带兵打仗,从奋勇作战到不图虚名,刘金山虽然在岁月面前容颜已沧桑,但是他的精神却像常青树一般青葱而富于生机。

向刘金山将军致以崇高的敬礼!向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位勇士致敬!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致敬!

铭记历史,感念先烈,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