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一直负责上海工作,主持上海一切事务的上海首任市长陈毅,被中共中央调往北京任职国务院副总理。

临走之时,陈毅问已经给他开了10年车的常志刚是否愿意一同前往北京。常志刚考虑到自己已经在上海安家,妻子也在上海工作,调动要费周折,就提出愿意留在地方工作。

那么,在陈毅身边给他开车达10年之久的常志刚获得了怎样的职位?又是什么级别?在那些战火连天的岁月里,陈毅元帅与常志刚之间又发生过哪些轶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未见过这么好的首长”

说起常志刚给陈毅开车的故事,这其中还有不少波折呢。

常志刚刚接到组织命令的时候,这个直爽的山东汉子坚决表示不去。

按理来说,一般人接到给首长开车的任命,不说是欣喜若狂,也不至于态度如此坚决的反对。

更何况,常志刚的驾驶经验相当丰富,1938年就开始跟着舅舅学开汽车,到1946年时已有8年的车龄,是军队里出了名技术过硬的“好把式”。

那为啥,他刚开始时不愿当陈毅的司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常志刚心中有一个他认为羞于启齿的缺点——他不是共产党员。

在那个信仰高于一切的红色岁月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件顶顶光荣的事。这不仅意味自己的工作积极获得了认可,还象征着自己的政治观念没有错误,思想上的纯洁性获得了信任。

因此,还没有入党的常志刚认为自己思想上还不成熟,应该受到锻炼,而不是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好言相劝怎么也不听,无奈之下,后勤部部长下了死命令:“革命军人应该服从命令,这是组织的决定,不去不行!”

常志刚只好硬着头皮去见陈毅,没想到陈毅见到他第一面就说:“我听说过你的情况,邝任农跟我提到过。”常志刚松了一口气,终于明白陈毅已经调查过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信任了。

于是,此后他便成为了陈毅的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志刚驾驶的美式吉普车年份久远,篷布简陋,冬冷夏热,令常志刚感到十分苦恼。

有一天,接到夜晚出车任务的他前往供给处要一件大衣御寒,但管理员却拒绝了他,称有规定大衣只发给连以上的干部。这一幕被恰好被陈毅的警卫员看见了。

然而,没想到陈毅亲自来到供给处,开导常志刚:“供给处有规章制度,我们还是要遵守的。”

他还把自己的兔毛大衣脱下来,让常志刚穿上,表示他可以在遵守规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常志刚连忙推辞,也不闹脾气了,立即开动汽车出发。

没过多久,供给处就更新了规章制度,凡是有工作需要的人员,都可以去领大衣。常志刚也欢天喜地地去领了自己的新大衣,大衣真暖和,裹上它就跟怀里揣了个火炉似的,再冷的天也不怕!

此事过后,常志刚深深地为陈毅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所折服,他下定决心跟随陈毅工作。用他的话来讲:“谁赶我,我都不走。我从未见过这么好的首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花大绑会刘邓

1947年,蒋介石下令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把中原腹地暴露了出来。

正如毛主席所说:

“蒋匪两只拳头(指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展开来,中原兵力就薄弱了,她虚弱的胸膛就暴露了出来。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紧地抱住他的两个拳头,再将刀狠狠地插进他的胸口。”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紧随其后,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下达了新的人事任命,任命陈毅作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职位不变的前提下,同时兼任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

陈毅新四军出身,且长时间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背景和阅历,能够起到协调两大野战军的枢纽调节作用。为之后两军顺利配合作战,打出的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接受任命,去中原和刘邓二人会合之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陈毅是个汽车迷,在解放战争期间缴获的战利品中,对各式汽车情有独钟,一有空便要摸方向盘,过开车瘾。但陈毅的开车技术很一般,总是半路抛锚。

为此,有的战士顽皮地调笑道:“一人开车(陈毅),两三人坐车,七八人推车。”

尽管如此,陈毅还是兴致不减,军长和司机抢车开的故事也从此传了出去,成为一桩轶事。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一位测绘员就曾在在日记中记录陈毅开车的场景:

晚饭后,陈军长夫妻在前面的广场上自己开汽车散心,粟司令带着一家老小爬上山头去打猎,谭将军坐军长的车子欣赏风景,张参(副参谋长张元寿)在一旁看着他们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一次旅程与以往不同,这是一次长途行军,与华北大平原平坦广袤的地势不同,沿途都是山路,尤其是八百里太行山的盘山公路,曲折蜿蜒,崎岖无比,沿途多回旋弯,对司机技术要求极高,一失足便会成千古恨。

临行前,粟裕给经验丰富的常志刚下了两道死命令,即:不允许军长亲自开车;以及必须保证军长的安全。

常志刚严格遵守这两道命令。

途中,陈毅见常志刚开车十分辛苦,担心他打瞌睡出事,一路上不停给他讲故事。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更是要求自己来开车,让常志刚休息。

常志刚据理力争无果后,才勉强同意陈毅开一段路。但由于担心首长安全,常志刚很快就清醒了过来,瞌睡虫被吓得无影无踪。

过了几天,车子驶入太行山盘山公路。狭窄的山间小路旁是悬崖和深谷。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发现了国民党飞机盘旋,为了防止空袭,还必须得走夜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白天积极工作,忙着写报告,做调研,到了晚上坐车的时候,就免不了会犯困。由于体胖畏热,汽车的窗户都是打开的,甚至有时候会打开车门。

路途颠簸,有时一个大转弯,陈毅就会因为惯性猛地往前扑,被惊地稍微清醒一下。可是还没过多久,眼皮又紧紧地粘在一起。山路陡峭,车身晃动明显,真担心他什么时候会被甩出去。常志刚紧紧地捏了一把汗,为了确保首长安全,只能把他叫起来。

为了防止他再次睡着,常志刚一路上不停地跟他说话。可是,一个稍不留神,嘴里没声了。用不了几分钟,陈毅上眼皮和下眼皮就开始打架了。

常志刚见实在叫不醒陈毅,自己又要随时注意路况不能一直分心。

万般无奈之下,他建议道:

“我跟粟司令下了保证书,一定要把您安全送到。您睡着了,我实在是放心不下,要不我把您绑在座位上。您可以放心大胆地睡,我也能集中精神开车。”

陈毅笑着点头,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常志刚就用解下绑腿带,从陈毅的胸口绕到肚子,将他紧紧地固定在了座位上。汽车上一行人终于得以安全通过太行山脉。

以陈毅1944年1月写下的的诗篇《过太行山书怀》为这次旅程作结,倒是也颇具趣味。

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
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
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
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
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
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
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梦魂安哪,梦魂安,陈老总一路做梦过了奇险的太行山。他倒是安了,只是吓坏了司机常志刚。所幸的是,接下来的路程没有发生什么太过惊险的事情。

几天后,在一个山村里,刘伯承、邓小平终于与陈毅见面了。

陈毅一边喝这接风酒,一边故作惊人之语:“我这一路上活活受罪,被司机五花大绑好几个晚上。那个滋味哪,可真是不好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得众人纷纷哈哈大笑。

常志刚转任地方干部,终离别

1949年5月27日,由陈毅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对国民党军队重点据守的上海市进行的城市攻坚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国民党军队投降,上海完全解放。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的最艰难的战役之一。

自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被彻底突破。其大部分军队退到了上海,连同上海原有的军队力量总计达20余万人。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些军队的汤恩伯依靠丰厚的物资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坚守六个月至一年,等待他国出兵干涉。

此时,由陈毅、粟裕所率领的第三野战军采取钳形攻势,用轻武器攻占城市,同时使用军事打击和政治说服等方式劝导抵抗的国民党军队投降。

5月27日,在杨树浦受降最后一股敌人后,上海正式宣告解放,前后历时共计16天。除了汤恩伯率5万余人乘军港撤离外,其余15.3万人被全数歼灭。

战后,陈毅就任上海军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上海市第一任市长,对上海进行接管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过程中,陈毅的城市管理思想得到充分的展现,上海的市政、财政、经济、文教、司法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市政方面:旧上海区政府政权被军管会顺利接管;游民,娼妓获得了救济和改造,成为新的劳动力,改善了民生。

财政方面:陈毅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整顿,巩固了人民币的合法货币地位,没收官僚资本,接收了官僚资本的银行,调运物资,稳定物价,并改革了税务。

文教方面:陈毅领导的文教处接管并改造了社会教育机构,各地学校及新闻机构。

司法方面:代表着官僚资本主义、大地主和买办阶级利益的旧警察机构被摧毁,建立了新的人民法院。

一系列改革措施下,统一战线工作得到加强,有利团结了爱国工商业者,充分调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积极性,为上海的解放,改造,新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曾这样赞誉陈毅:“陈毅是一位天才的统一战线执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一切政策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常志刚在工作之余也举家搬迁到上海,就此安定了下来。

1954年9月,陈毅接到中共中央的调令,被派往北京任职国务院副总理。临行前,陈毅询问已经给自己开了10年车,情同亲人的常志刚是否愿意一块去北京。

常志刚考虑到自己的家已经安置在上海,调动又颇费周折,而且他的职位已经达到上限,如果继续做司机就无法提升,而地方此时正需要干部,于是提出愿留在上海工作。

很快,组织上安排常志刚到上钢一厂当保卫科科长,行政级别定为17级(相当于处级正职)。

饯别时,陈毅语重心长地嘱托道:

“烈士们流血牺牲,打出了个新中国,要加紧建设,需要更多的老同志挺身出来挑担子!你为我开了10年车,没有出问题,我很感谢你!你到新单位要是干得不舒畅,就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志刚脾气直爽,讲话直率,拍着胸脯保证道:

“首长放心,到新岗位我要努力工作,决不辜负首长多年的教育!”

结语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儿女情长的恋人才会依依不舍,英雄气长的战友只会欣慰祝福。

志同道合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所做何事,心永远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就像陈老总与常志刚,尽管他们的年龄,身份看起来天差地别,但是他们同样都拥有火热坚定的信仰。

这份信仰使得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这份友情,即使放到今天,也如经过淘洗的黄金,历久弥新,值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