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8年,为反制越南军队频繁骚扰我国领土主权,中共中央果断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一战中,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的吴忠也一同前往,负责带领我国机械化坦克部队对越南高平的守敌发动突击。

可就在吴忠即将率领200辆坦克征战越南之际,北京方面忽然传来他被免职的消息。留给吴忠的只剩两条路,要么回京接受调查,要么继续守在前线督战。

彼时,距离正式开战还剩十余天,在个人前途和国家大事面前,吴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委重任 踌躇满志

1977年9月,57岁的吴忠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七年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岗位,被中央调至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这之后,吴忠一直主抓广州军区的部队作战工作,处事风格犀利直率,从来不忽视任何一点小问题。他的严谨程度,就连与其共事的许世友将军也表示:

“自从吴忠来了广州军区,我这个司令员,可真是‘高枕无忧’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

许世友的话并非虚言,吴忠自12岁时就跟随部队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吴忠的战斗足迹遍布鲁西南、华北等地,可以说几乎参与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所有大小战争。34岁时,吴忠成为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少将,其能力之强,就连毛主席都夸赞道:

“吴忠,有忠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能力强的吴忠又被赋予了新的重任,以机械化师师长的身份参与了解放军机械部队的建设。精通现代化战争打法的吴忠,不仅思维活跃,战略眼光也十分独到,将部队打理得井井有条。等到了广州军区,他亦是殚精竭虑的配合许世友,狠抓作战工作。

吴忠被调来广州军区,原本是党中央希望他能为地方部队的建设做贡献,毕竟不管是能力还是经验,吴忠都是不可多得的军中人才。而且有了吴忠的助力,广州军区的现代化部队建设也能更上一层楼。可还没等吴忠发挥才干,一封秘密电报就将他召到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新任领导人黎笋的上台,将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拖入了无法回头的深渊。忘恩负义的越南,不仅忘记了我国对他们的“雪中送炭”之恩,还屡次三番的派兵对我国边境寻衅滋事。他们极为猖狂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我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于是,1978年11月底,吴忠秘密赴京,数日后返回广州军区司令部参与许世友召开的军事作战会议。这场会议开的很匆忙,但所有将领都各个面容严肃,因为在会上,许世友向众人公布了一个十分重大的中央命令——出兵越南,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刚下达的正式命令,越南不断侵扰我国边境,袭击并杀害我国边民,严重危害了共和国的领土尊严和边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给予及时的自卫反击!”

许世友话音刚落,坐在一边的吴忠便“腾”一下站起来,将一份精心绘制的作战计划图递到了许世友的手里。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详细标注,许世友一边暗暗感叹老部下的心思精密,一边听着吴忠给他解释图纸的来历。原来早在一年多前,吴忠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十年前,当越南还深陷于抗击法国和美国侵略者的泥淖时,吴忠曾作为中国顾问团的成员多次赴越帮忙。中国有句老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本觉得越南独立后会和其他邻国一样与中国交好。哪知自从苏联这个“新靠山”一来,越南彻底露出了贪婪冷血的真面目。

吴忠的军事嗅觉相当灵敏,他早就猜到越南不是个“省油的灯”,早晚会和中国发生战争。只是,他没想到越南领导人如此急不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央终于决定出兵反击越南,他这个走访广西和越南交界绘制出来的作战图,总算是能派上用场了。许世友看了相当满意,高兴的说:

“还得是你吴忠呀!这下有你当我的指挥官,这仗打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忠本就有想要教训越南的想法,这下上级也同意了,他总算是可以甩开袖子放手干了。不过,他并不能因此大意,因为部队里还有一些士兵存在畏难情绪,需要及时做通思想工作。而且,部队还需要提前了解中越边界的地形和布防情况,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忙的。

可以说,为了这一次的作战,吴忠付出了很大心血。为了掌握真实情况,他亲自去边界勘查地形,督促情报部门收集越南方面的情报。同时,他连续六次召集部下举行战前会议,确认了进攻路线和作战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越南在复和方向部署了大量兵力,吴忠认为,正面进攻并不是最适宜的办法。因此,他制定的作战方案具体如下:部队开进越南北部的高平地区后,先以实力最强的装甲集团打头阵,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突破布局关后,再沿4号公路北上,最终直奔高平。

但是,这个方案一提出,军区很多将领就提出了质疑。要知道,布局关到东溪的这条路是完完全全的土路,两侧还屹立着陡峭高耸的山峦。装甲部队本来就人多装备重,在这种坎坷的环境下行军必定受阻。万一再不巧碰到了越军突袭,那更是没法躲开,伤亡是无法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主要的是,这一年的吴忠也已经60岁了,早就不似当年那般年轻力壮。然而,作为司令员的许世友很看好,力排众议支持吴忠领兵。吴忠本人也觉得没问题,布局关虽然地形复杂,但若能借此来一招出其不意,敌人必定会大受打击。虽然冒险,何尝又不可尝试一番呢?

就这样,吴忠指挥着广州军团南集团军,将留在广西境内的越军驱逐。在这之后,吴忠又集结南北两个集团军,准备分两路锁死高平守敌。知晓坦克珍贵的他,还脑洞大开,将步兵和一些小型火炮放到了坦克上。一切万事俱备,可这时的许世友,又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中。

忽遭免职 咬牙坚守

“中央军委命令,就地免去吴忠广州军区副司令的职务。”

1979年1月20日,距离吴忠领兵进攻越南高平还剩十几天的时候,许世友的办公桌上多了一个这样的“重磅炸弹”。看着那份标着红头的文件,一向处事果断的许世友也犯起了难,大战当前,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可这毕竟是中央的命令,他拒绝的话,自己也会受连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怎么办呢?一边是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得力干将,一边是中央军委的红头文件,许世友咬咬牙,最后选择了前者。经过一番交涉后,党中央同意许世友暂缓执行“免职令”的决定,军区内部有人担心他会因此受连累,但许世友却答道:

“怕什么?我做了这个决定就没后悔过,真要出了什么事,由我许世友这个司令员来担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尽管许世友本人没将消息说出去,但“吴忠被免职”的消息最后还是传到了吴忠的耳中。当时的他,面临着两条路——要么留下来坚守前线,要么即刻启程回京。选择后者,如果能及时申辩,他还能保住自己的名誉,但若要坚持前者,吴忠就真的没有退路可走了。

对于当下已经失去领导权的吴忠来说,最保险的办法当然是回北京。可是,一想到前线的战士们还在等待着他坐镇指挥,想到那些被越军残害的我国边民,吴忠的心头就涌上一股愤怒。最终,他决定“铤而走险”,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选择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2月17日,指挥部下达作战指令后,吴忠挎着一杆自动步枪,和数十万解放军战士一同向越军阵地发起了进攻。吴忠精心训练的坦克部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刚开战便占据上风,仅用数小时便一路打到东溪。

这下,驻守在东溪的越南守军顿时慌作一团,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解放军会采取“闪电战”的方式率先出击。眼看着正面刚刚不过,敌人立马就准备掉头跑路,没成想我军的第二梯队早就在后方恭候多时。为了逃命,越军竟炸开了山区水库,想借此拦住我军前进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这条长约800米、宽约400米、深约1米的“河流”,我军第二梯队的步兵和车辆进退不得,一时间也没了主意。他们当然不能放任敌人跑路,可现在,他们这么多的人和车辆,要如何“过河”呢?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吴忠,忽然撸起裤腿,对众人下达命令:

“所有人听我口令,已经过了河的队伍继续向目标地点行进,剩下的步兵部队跟着我,我们徒步过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忠这话刚说出来,所有战士都吓坏了,旁边的护卫更是极力劝阻。这时的吴忠年事已高,纵使征战多年,也没受过如此劳苦。可是,吴忠依然拒绝了护卫准备的装甲车,率先挎着枪走进水中。就这样,吴忠领着部队从东西一路回到了国内,可他的麻烦却远没有就此结束。

清者自清 意外离世

“最新命令,我军对高平的战斗,接下来将全部交由北集团军指挥官统一指挥。”

1979年2月20日,在前线率部攻打高平的吴忠,忽然收到了来自军区前线指挥部的一封电报。在反复确认指挥名单上没有自己名字后,吴忠虽然心中早有预兆,但还是很难过。该怎么办?失眠一整夜后,这位老党员写下这样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国利益高于一切,党员应当以党性参战。”

对于吴忠而言,他固然没了名义上的指挥权,但若要因此让他放弃战斗,那是绝不可能的。最终,他依然选择继续攻打高平,同时将情况和军区指挥部汇报,希望能允许南集团军率先攻城。毕竟这时的北集团军也正在密林和敌人对战,短时间是无法赶到高平汇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区指挥部同意了,2月24日下午5时许,全副武装的吴忠来到作战前线。在确认各部队已经抵达各自的预定攻击区域后,他果断下达作战命令,在短短7小时内便击溃了高平城内的所有越军。截至3月5日,吴忠已率部顺利攻克十余座县城,圆满的完成了作战任务。

3月16日,吴忠在完成掩护南集团军撤离的任务后,率领着最后一支解放军队伍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到国内后,吴忠第一件事便是去北京接受调查。1980年6月18日,经过8年的煎熬后,吴忠终于得到了北京军区党委“予以恢复名誉”的审查结果,得以恢复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平反那一年,吴忠已是66岁高龄,唯一的路只剩下退休。他坦然的选择接受,过起了悠然自得的晚年生活。在此期间,他还写出了《飞舟堵黄维》等军事著作。1990年2月26日,69岁的吴忠在三亚休养时意外遭遇车祸,结束了他颇为传奇的一生。永远缅怀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