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谈到成都,多数中国人会立即想到“麻”及“辣”,而前往四川的旅客,也往往在路途上就受到警告:“你吃得了辣吗?”然而,不久之后,他们便会露出一种满足的、怀念的、快乐的笑容仿佛陷入某种回忆之中,絮絮叨叨地讲四川“令人难以忘怀”的佳肴。“举箸思吾蜀。”诗人陆游就曾如此感叹道。

“味辛,辣如火,食之令人唇舌作肿,而嗜者众”,辣,毫无疑问是川菜最主要的调性,一日三餐,总有至少一道菜肴要见点儿辣椒。或许正因如此,四川人的性子也是出了名的火爆。而当“镜头”聚焦在四川乡下一栋栋木梁农舍的屋檐下,大串大串的辣椒就像一串又一串被悬挂着的鞭炮,为静谧的乡村增添了一抹抹亮色,经过晾晒,这些脆而干的辣椒会泛出一种血液般的光泽,也有人将辣椒放进盐和酒中浸泡,变成鲜红色,这时,“川菜之心”的美称亦变得形象而生动。

辣椒最早出现在中国是在十六世纪西班牙贸易商的轮船之上。最初,辣椒被视为观赏植物:白色小花,艳丽红果。而后,人们惊喜地发现红果辛辣可作调味之用。从欧洲到亚洲,再通过长江三角洲的水路一路北上到四川,在这个终年与潮湿或闷热相抗争的盆地,辣椒终于找到了一种只存在于灵魂中的共鸣——这里的人们等的就是辣椒!此后,那鲜红耀眼的颜色便穿透了这一片始终弥漫着雾气的天空,那炽烈如火的热气也逼出了人们体内的湿气,舒缓甜蜜、热情伶俐,这两种特性从此在四川人的体内扎根。

虽然重辣,四川的美食却远不止于辣,在川菜必不可少的香料,除了辣椒,还有花椒。和跋涉过崎岖道路而后进入中国的辣椒不同,花椒是最古老的中国原产香料之一,不辣,却能以其微妙的刺痛感给我们最以独特的体验,也即“嘴唇发麻”,在我们还没有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因这种刺激而口舌生津,比起更温柔的方式,味蕾的被吸引,似乎证明我们的身体会先于我们的意识,沉迷于野性而新奇的感官体验之中。“吃”,在某种程度上,是某一地域人的集体特性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也能反哺文化。给人以短暂停滞感的“麻”,和能够驱散阴霾的“辣”,让释放天性和放松情绪变得简单:那种温暖、热情和慵懒能融化一切的僵硬刻板。

那些最简陋的苍蝇馆子里,流动着愉悦和不畏明天艰难的乐观,最沉闷的出租车司机,聊起最喜欢的菜谱,也津津有味,电视里,地方台的主持人如数家珍地盘点最受欢迎的特色菜……“这里的生活不再是成天与天气和陡峭的山坡作斗争,而是一场甜蜜懒散的美梦。”“我们四川人喃,挣的钱能吃香喝辣就够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