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肯说:“我之所以有,我之所以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梁晓声说:“一个民族的较量,就是母亲的较量”。

可见,母亲的伟大力量。从古至今,人们对母亲从不吝惜各种溢美之词,1600多年的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同样如此。

拓跋珪的母亲贺氏,沉敏聪明,勇而有谋,代国灭亡后,她带着儿子四处避难,几经颠覆,多次救儿子于命悬一线之际,最终帮助儿子重整旧河山,也令拓跋珪成为了北魏开国皇帝。

如此谋略过人、颇有胆识又满怀母爱的慈母,的确令人感怀涕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非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贺氏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因聪慧貌美成为世子之妻,走上不平凡之路

公元315年,鲜卑族索头部首领拓跋猗卢建立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代国,之后代国扫清河朔雄踞中原,历经150年之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最为强盛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

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是一位聪慧英武的一代雄主。但是在他小时候,国家衰亡,命悬一线,不得不四处逃亡,16岁时得到旧臣民拥戴,重整旗鼓,复兴代国。

而他的最终成功,大部分应归功于母亲贺氏

贺氏,是代国东部大人贺野干的女儿,长相貌美,雍容大方,少年时被选入代国宫廷,嫁给了世子拓跋实。贺氏仪容美丽,沉敏聪慧,极有谋略,非寻常女子可比,深得丈夫拓跋实与公公-代王什翼犍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贺氏怀了孕。

然而,就在贺氏对未来幸福生活以及小生命满心憧憬时,一场天大的悲剧突然就降临了。

一次,拓跋实同父亲什翼犍去征讨叛臣刘卫辰,途中部下公孙斤突然犯上作乱冲进军帐杀什翼犍。那时只有拓跋实在帐里伺候父亲,见父亲有危险,起身开战不幸被刺中肋部,帐外士兵闻声而入,乱刀砍死了公孙斤。

但是,很不幸的是,拓跋实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受的是致命伤,尽管什翼犍派人多方救治,却都无力回天了,1个月之后就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氏那时身怀六甲,听闻丈夫死去的噩耗后,悲痛欲绝,夫妻俩鹣鲽情深,贺氏腹中又有两人的孩子,这无异于人间悲剧,搁哪个女人身上都会受不了的。

但是为了腹中的孩子,贺氏收拾好心情,坚强地挺了过来。几个月之后,贺氏生下遗腹子-一个大胖儿子,取名为拓跋珪。

也许,但凡不平凡之人,天生就有“异相”。

拓跋珪生下来,体重就比正常婴儿重得多,说话早,额头宽,耳朵大,尤其眼睛炯炯有神,但凡见过的人都说:这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

在古代尤其在皇室,大多时候是母以子贵。那么,贺氏能享受儿子福气吗?没有了父亲,母子两人在凶险万分的宫廷中能安稳度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几经颠覆的岁月,贺氏数次命悬一线救子

拓跋珪一生下来,最疼爱他的是祖父什翼犍。儿子为救自己命丧黄泉令他痛彻心扉,因此对孙子特别疼爱,把全部心血都放在孙子身上,甚至在孙子出生当天,大赦死囚,万民同庆。

但是,好景不长。爷爷的疼爱与保护没能长久

在拓跋珪6岁那年,代国发生了一次更大的叛乱,这次的叛乱对代国来说堪称致命的,可说直接灭了代国,其始作俑者就是代王什翼犍弟弟的儿子-拓跋斤。

也就是说,拓跋斤是什翼犍的亲侄子,他因为丢掉官职而心生怨恨,就想着作乱以报复,加之拓跋实死后,代国没再立世子,觉得有机可乘,因而就想大做文章

很快,他就找到了突破口。

那时,代王什翼犍继妃慕容妃氏生有几个儿子,但都很年幼,什翼犍还有一个贱妾生的儿子拓跋寔君,为人凶残暴虐,不堪为君主,因而被拓跋斤看中加以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拓跋斤就去挑拨这个年长的堂兄拓跋寔君:“大王不久就要立慕容妃的儿子了,怕你不服,准备先杀掉你,难道你要等着送命?”

果然,在拓跋斤的一通拱火之下,拓跋寔君大为恼怒,他让拓跋斤帮自己一同犯上作乱,自己则带了几人冲进帐里去杀父亲什翼犍。

这场弑父作乱真是惊世骇俗,代王什翼犍死在了儿子及其亲信的乱刀之下,慕容妃及几个儿子也无一幸免被杀死。拓跋寔君又去找贺氏和拓跋珪,准备一网打尽。

聪明的贺氏,一听说拓跋寔君作乱,立感大事不好,果断带上儿子与亲信,骑马逃回到贺兰部去了。贺兰部落酋长贺讷,正是贺氏的亲哥哥。婆家有事,娘家是最大的靠山。贺讷收留了妹妹母子,准备带兵平叛代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这时半路杀出一个大救星-苻坚

当时,前秦国王苻坚带兵征讨代国边境,数次打败代国,这时忽听说代国内乱代王什翼犍被亲儿子杀死,立即动了仗义之心,马上进军代国讨伐叛臣为什翼犍报仇雪恨。

苻坚不趁人之危,也是真英雄!

不久,苻坚还真为什翼犍报了仇,他将拓跋寔君与拓跋斤捉回长安,宣布罪状后,就五马分尸了。如此替天行道,大快人心!

不仅如此,苻坚又动了兴亡继绝恻隐之心。他问众人什翼犍有没有遗嗣,当听说什翼犍还有一个遗孙逃亡在贺兰部时,打算将贺氏母子接回,让他们接管代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身边谋臣告诉他:

“代国刚乱亡,拓跋珪年纪小,不能统辖国家。现代国还有刘库仁部和刘卫辰部。前者骁勇仁智,后者狡猾善变,二人势均力敌,立谁都不安宁,不如让他们各统一部,等拓跋珪长大后再立为王,那时他感念陛下,一定会尽力图报。”

苻坚一听,甚为有理。

苻坚对贺氏母子很照顾,将他们迎回自己部落热情款待,又对自己几个儿子说:“这孩子非同一般,将来必能恢复自己的祖业,你们要像待我一样看待他,不可怠慢。”

之后,再将贺氏母子送回刘库仁部。就这样,母子俩就在刘库仁的保护下生活了10年。

这10年里,贺氏对儿子倾注全部心血,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他,培养他长大,教他读书识礼,给他讲父亲与祖父的英雄事迹,从小就培养儿子的雄心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以美色帮助儿子逃跑,成就北魏一代开国之君

然而,随着拓跋珪渐渐长大,在他15岁时,母子两人所在的刘库仁部发生了变乱。当时的北方也是不太平啊。

刘库仁战死后,他的弟弟刘头眷代统,但不久后刘库仁儿子刘显不服而杀死了叔叔。这位刘显野野心勃勃,早就对代国小主人拓跋珪忌恨在心了,而此刻他大权在握,就想杀掉拓跋珪。

但是,他又有顾虑,毕竟拓跋珪是未来的代王,又是自己的表弟,如果公开除掉他必会让自己大失人心,于是就和弟弟亢埿商量准备趁天黑将拓跋珪偷偷干掉。

凑巧的是,亢埿的妻子正是拓跋实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亲姑姑

话说,鲜卑族在伦理方面太不严谨了,这辈分确实乱哈。而拓跋珪的姑姑与母亲贺氏关系很好,她不愿见拓跋家族绝后,就偷偷把消息告诉给了嫂嫂贺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刘显的谋士梁六眷又是拓跋珪爷爷什翼犍的外甥,因此他又把这事儿告诉给了拓跋珪。

这也真是令拓跋家族不该绝啊

拓跋珪那时15岁已长成英武聪颖的少年,他马上与母亲商量一同逃走。但贺氏知道儿子比自己更重要,决定自己留下来给儿子打掩护,让儿子顺利逃走。

母子俩毕竟相依为命十多年,感情十分深厚,拓跋珪怎能放心母亲一人留下呢,他苦苦哀求:

母亲十几年含辛茹苦抚养儿子,儿子怎能抛下母亲一人逃走!我死也不会丢开母亲!

而贺氏坚持说,自己多年辛苦并非为了儿子一人,而是为了复兴代国,儿子性命事小,代国重兴事大。他希望儿子顾全大局,不念私情,还说儿子不听自己话就是不孝,对不起天地祖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一个母亲心里,一般就是单纯的母爱而已,哪会真牵涉到那么多的什么大义呢。

母亲大义凛然的话,令拓跋珪大为感动,他擦干泪水,拜别母亲,整好行装,在天黑之前就离开了。

当晚,贺氏准备了一桌丰盛晚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派人请刘显赴宴。其实刘显是贺氏的晚辈,只是年龄相仿,刘显与其父刘库仁大为不同,他贪色、轻浮还很有野心,对美貌的表舅母贺氏早已垂涎三尺,聪明的贺氏当然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贺氏一向端庄持重,从不屑与刘显这等小人纠缠不清。而在得知刘显要加害儿子时,只得委曲求全。刘显早想将美貌的表舅母据为己有了,这时听到赴宴心花怒放,心想吃了这顿酒宴再杀拓跋珪也不迟。

贺氏为了儿子,在酒席上不断劝酒,还故意对刘显顾盼神飞,满脸羞涩,将刘显迷得魂都快飞了,将正事忘到九霄云外,酒过三巡,便烂醉如泥,不省人事

而此时,拓跋珪早已骑马跑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