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张治中视察

张治中虽然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思想进步,比较开明,而在后来也成为了毛主席的好友。

张治中和毛泽东的交往,是从1945年秋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和张治中三次去延安开始的,在这之后,两人保持交往,直至病逝。而毛主席也常常和别人提起张治中的时候都会说道:“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1941年元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得两党关系破裂。虽然两党商谈从未中断过,但却一直没有结果。张治中不仅是蒋介石的心腹,也是国民党内主和派的代表,因此,在张治中便向蒋介石上“万言书”建议和平解决国共分歧,一致抗日。

而在张治中的说和下,蒋介石也开始酝酿起会晤毛泽东的念头。这一次虽然毛主席以身体不适推辞,但却为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上下普天同庆,但此时的张治中却坐在家中闷闷不乐,因为他知道日本投降之后中国将无法避免内战,因此,他再次建议蒋介石能够邀请毛泽东来到了重庆共商国是,并且连续三次向毛泽东发去了邀请。

毛泽东复电同意之后,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代表乘坐专机来到延安迎接毛主席,而这也是张治中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

8月28日上午11点,张治中陪同毛主席顺利到达重庆。当时的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此番来重庆犹如进入龙潭虎穴。

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周恩来费尽心血,在周围设立了警卫保护毛主席,但最让周恩来伤脑筋的还是毛主席的住宿问题。

在重庆,中共方面有两处宅院。一处是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而另一处就是曾家岩五十号中共代表团机关所在地,但这两处宅院都不适合毛主席居住,其中的一处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密切监视,而另外一处则距离市中心比较远,行动起来都不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最后,周恩来想到上清寺桂园张治中住处,那个位置不管从什么方面考虑都是最合适的,当周恩来向张治中说明来意之后,立即爽快地将自己的官邸腾出来让给了毛主席,自己一家则搬到了一所平房居住。

住所找好了,但周恩来又考虑到毛主席身边只有一个警卫,人手不够多,因此,张治中得知后,当即表示自己的政治部警卫营担任毛主席的警卫,来保护毛主席。

而周恩来经过研究之后决定让宪兵担任这一职务,对此,张治中没有任何推辞,再一次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安全,张治中还特地安排张家的服务人员照料毛主席的生活。

经过43天的拉锯战,重庆谈判以《双十协定》而告终。在谈判后期,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周恩来再次找到了张治中,向他表达了毛主席想早日签订协定,尽早返回延安的想法,并表示:让主席一个人回去我不放心。

张治中当即表示:我既然接毛先生来了,当然要负责送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和张治中

在解放后,当周恩来和张治中谈起这件事的时候,也曾说道:

那次你答应我会送毛主席回去的时候,我才放下心来,不然我真的是吃不下睡不着。

10月11日,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将毛主席送到了延安,而这也是张治中第二次来到延安。在去机场的途中,毛主席对张治中说:“您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当他们返回延安的当天,当张治中陪同毛主席从专机上走下来的时候,看到了令他惊讶的一番景象。

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飞机场上站满了人,干部、群众、学生、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在他们的表情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党的领袖最大的欢迎和关切,当时的那种情形,真叫人感动!

当天晚上,中共中央还为张治中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第二天一早,张治中准备返回重庆,毛主席亲自送到机场,在路上,毛主席还大力称赞张治中做的关于和平的事情。

两次的接送和在重庆相处的这段时间的交往,使得这两位身份不同的人物对对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虽然两人此时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但从这时起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私人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起第二 张治中

而在谈到对毛泽东的印象和态度的时候,张治中也曾说道:

在第一次到延安和他会面之后,就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在这以后每接触一次,印象就加深一层。

将毛泽东送回延安之后,在回想起途中的讲话的时候也曾说道,他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能够如此关注他做的事情,而这些地方都能够充分说明了他的细心和诚挚,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双十协定》签订之后,为了协商签订整军方案,马歇尔、张治中和周恩来三人乘坐专机到各地进行了检查,最后在回到重庆时,去了延安,而这也是张治中第三次来到延安,而这一次毛主席也是亲自接送。

在当天晚上,中共中央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在会上,张治中将军举起酒杯对毛泽东说道:“将来你们写历史,可别忘了写‘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而毛泽东听到这句话,也回应道,将来你有可能还要四到延安,怎么能说是三到呢?

但张治中说,和平实现之后,政府改组,中共中央就应该搬到南京了,那个时候您也在南京,所以也就不会有第四次来到延安的机会了。而在这之后,正如所料,张治中真的没有“四到延安”。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作为南京政府和平商谈的代表来到了北平,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和谈代表团举行和谈。毛泽东一见到张治中,就亲切地握着他的手,感谢张治中在1945年到重庆时的热情款待。随后还问到了张治中家中的情况。

而在那天,两人就和平谈判商讨了诸多事宜。但最后,由于南京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就这样失败了,张治中坚持回到南京复命。但在周恩来的挽留下,张治中就这样留在了北平。

上海地下党也将他的夫人和孩子接到了北平。就这样,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中,张治中投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脱离了共产党,开始了新的生活。

张治中留居北平之后,毛主席也经常邀请他聊天,吃饭,还将他介绍给了身边的好友,在介绍的时候总会说:“张治中将军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毛主席的这一句话也让张治中的心中感到暖洋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中央人民政府即将成立的时候,毛主席也曾多次提出请张治中参加人民政协和在政府担任职务,但张治中却多次推辞。

1949年9月25日,在毛主席和张治中的指导下,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大西北解放之后,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事务繁复,忙得焦头烂额。为此,毛泽东再次向张治中提出请求,希望他能够去西北当彭德怀的副手,共同治理大西北。

毛主席知道张治中过去是西北四省的军政长官,所以现在要他去做副手有些不太合适。毛主席笑着说道:“让你去做彭德怀的副手,委屈了吧。”然而,张治中却连连摆手,说道这已经是主席对我的重用了。就这样,张治中再次接受了毛主席的任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张治中和毛主席的交往日益密切,而毛主席也经常对张治中关怀备至,令张治中感动不已,而在1958年,毛主席也给张治中最高的礼遇,邀请他跟随自己视察大江南北。在视察的20多天中,两人同吃同住同睡,无话不说,更加增进了两人的友谊。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邀请张治中全家到他的住处吃饭,看电影。而在张治中离开时,毛主席主动说道,自己这几天要去外地视察,问他是否愿意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邀请张治中视察

张治中喜出望外,令他激动的不是能够和毛主席视察,而是毛主席竟然能够想到他并邀请他一起去视察,这样的恩惠令张治中激动不已。

9月10日,毛泽东和张治中分别乘坐两架飞机从北京飞到了武汉。两人一路谈笑风生,好不快活。当他们来到武汉的时候已经是夏末秋初,但天气依旧非常热。

毛主席一下飞机就来到长江边上,和张治中等人吃过简单的午饭过后,毛主席便急着要下江游泳,他笑着问张治中是否可以下水,但张治中却表示不能奉陪了。毛主席只好作罢,说道:“那你们都当‘观潮派’吧!”

众所周知,游泳是毛主席的爱好,因此,第二天,毛主席再次来到了长江边上又游了一次泳。

为了丰富毛主席一行人的文化生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了一次舞会,为此,毛主席特别嘱咐:“今晚大家都跳舞去。”张治中表示他不会。毛主席却笑了笑,调侃他:“看来你的文化程度很低,连舞都不会跳!”

在毛主席的激将法下,张治中终于乖乖上场跳起了舞,休息时毛主席还说道:“你也下海了,可见你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了。”张治中却不好意思地说自己跳舞是三不管,不管音乐、舞伴、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为了让张治中融入进来邀请他跳舞,但当张治中拒绝说不会的时候,毛主席却用激将法,巧妙灵活地让张治中乖乖上场,而场面的气氛也随着张治中的上场开始活跃了起来。

1950年,张治中曾写过一篇《六十岁总结》,到了1958年8月也就是在视察之前送给毛主席审阅,而毛主席在审阅后回复张治中:“一口气读完了《六十岁总结》,感到高兴。我的高兴,不是在你的世界观方面。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距离的。”

而毛主席的这一番话也令张治中有些疑惑,因此在此次视察的途中,张治中再也没忍住心中的好奇,询问自己和毛主席世界观的差距到底在哪。对此,毛主席给予了回答,告诉他在文中对于阶级斗争有些前后矛盾,说法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而张治中对此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说道自己写阶级斗争是根据自己的认识过程写出来的,如果自己对阶级斗争毫无认识,那么也就检查不出来过去的错误了。毛泽东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这次谈话中,两人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对于阶级斗争的不同认识,而这也体现出了两人在关系上的坦率和真诚。

张治中和毛主席是挚友,因此对于毛主席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今当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看到迎风飘扬的红旗,油然而生一种国家的自豪感。

但谁又知道,五星红旗的来历也与张治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一起谈论国家名号的问题,为此,毛主席在中南海邀请了各界人士征询建议,张治中也在其中。

当毛主席听取专家们的意见,中央决定将国名定为“中国人民民主共和国”。而在这个时候,张治中却提出,“共和”这个词就已经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不如就直接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主席听后觉得在理,经众人的商议过后最终决定采纳张治中的想法,就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大典

1949年8月,距离开国大典只剩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为了能够在10月1日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红旗,为此,政协筹备委员会从全国征集的两千多幅国旗图案中筛选出了三幅,最终交由毛主席和各界人士选定。

当时毛主席选定了一副一颗星一条黄河的图案,对此,张治中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中间一条杠,将红旗分为了两半,寓意不好。而在后来,毛主席手持另外的两幅图案,一幅是现在的五星红旗,多了一把镰刀斧头,另一幅是五星加一条横杠。

张治中对此依旧持反对意见,他还是认为红旗上用杠子被认为寓意不好,而且杠子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金箍棒,为什么要在国旗中摆一根金箍棒。不如就单独用五星红旗。

而张治中的意见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同意,就这样,国旗也听从了张治中的意见选为现在的五星红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星红旗

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后发表公报,原本决定只写主席和副主席的名字,56位委员未列。

但在讨论中,张治中却认为这是正式公告,关系到国内外,因此应该把56名委员列上。对此,毛主席立即同意:“这可以表现出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强大阵容。”

建国之后,政协作为我国最高的权力机构,行使着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张治中得知毛主席不准备在会议中讲话,便直接去找毛主席,他作为国家主席怎么能不讲话。

对此毛主席还是不同意,然而在开幕式上,毛主席却出人意料地破例讲话,而这也令张治中十分意外。在会议室休息时,毛主席对张治中说:“你胜利了!”他原来不讲话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开幕式的主持人,当他准备写主持稿的时候却越写越多,就写成了一篇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和毛主席在一起

而在会议期间,张治中还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每个人大常委都要出去视察,了解地方的情况。而毛主席得知后,不仅非常赞成张治中的意见,还主张把范围扩大到全国人大代表,后来又加上了全国政协委员,成为了一项传统的制度。

张治中作为毛主席的党外朋友始终怀着诚挚的感情,在重要关头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张治中和毛主席的交往,从对立阵营到握手言和,两人一路风雨同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张治中出于对党的关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