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当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满足外界期待后,毫不意外地成为过气网红,大概要等到正式服役才能再次搅动人心。相比之下,传闻尚在建造中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则因为沾染各种科幻元素,一再成为焦点装备。可以这么说,在076正式亮相之前,围绕其的讨论绝对不会结束,并且大部分都和现实相距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海试后瞬间失去原有舆论地位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076将搭载电磁弹射器,态度有点激进地认为将成建制搭载无人机,成为全球第一款重量级“无人机航母”;稍保守的认为这种思路太保守了,应该部署一到两部电磁弹射器,搭载海军新一代歼-35隐身战斗机,或者性能类似的垂直起降战机;最激进的则认为,既然076吨位已经接近5万吨,比印度两艘现役航母都大,完全可以搭载歼-35、空警-600等一整套舰载机群,作为弥补大型航母数量不足的廉价中型航母使用。怎么说呢,得益于这几年国内军舰数量飞速增加,以及福建舰带来的各种技术突破,舆论对新式军舰的展望也变得奔放,毕竟在技术上确实有可行性,只不过中国海军可不是美国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两艘航母吨位都不到4.6万吨

60多年前,美国海军不仅存在大型航母核/常动力的争执,事实上还曾推出被称为“制海舰”,搭载垂直起降战机的中型航母方案,和英国/苏联后来发展的垂直起降航母本质上是一样的。当然,这个思路最终遭到美国海军强烈反对,所以失败了。20多年前,美国海军筹备发展下一代两栖攻击舰,一番规划后最终推出“美利坚”级。其除了搭载两栖装备外,还花费大力气实现F-35B成建制上舰,也就是所谓的“闪电航母”。然而,经过短暂的辉煌后,“闪电航母”实际服役表现很差,“美利坚”级从第三艘开始就调整设计,放弃了这个思路,重回两栖攻击舰原始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利坚”号开始的“闪电航母”概念已经失败

背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闪电航母”始终解决不了内部容积冲突问题。现代舰载机需要的维护体系很多,成建制搭载隐身舰载机,必须要在飞行机库准备完善的保障设施;F-35B配套的航空燃油和机载弹药,也需要单独设计防护/体积不菲的储存空间,这都与原本舰载直升机、两栖装备的搭载需求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原本顺手搭载F-35B的思路,最终却严重挤压了两栖作战空间,互相干扰之下效率都很低。此外,舰上人员的培养也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航母舰员是海军仅次于飞行员、潜艇兵的第三高素质队伍,在主职业之外掌握至少一门副职业是起码要求,但想同时具备操作两栖攻击舰和航母的能力,仍然太过苛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35B大量上舰需要的支持非常苛刻

航母舰载机高水平起降难度极大,以中国海军的人员素质和资源,从辽宁舰2014年出海打靶到2020年展示成熟战力,也花费了整整6年时间。一艘4万吨级军舰的舰员团队,既需要掌握这种高素质操作,还要能熟练组织两栖装备登陆作战,难度太逆天。说白了,原本美国海军想“充分利用两攻潜力”,实际上却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有这个失败例子在前,076不可能搭载歼-35或者垂直起降亚型,作为中国版“闪电航母”使用。4万吨级中型航母听起来是个不错选择,可惜法国海军已经验证这种级别的弹射航母,起降效率极低。国内在拥有大型航母的情况下,和平时期也看不上这种鸡肋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舰表现证明了成熟航母运作队伍的建设难度

当然,和平时期作为技术储备,战争时期以076为平台批量建造中型航母,迅速满足航空需求,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思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建成17艘2万多吨的“埃塞克斯”级,而大吨位“中途岛”级首舰服役时,战争都已经结束一个月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和平阶段,无人机航母才是076最合理,也最符合海军需求的技术路线。小型电磁弹射器或者类似装置上舰,很符合舰载无人机大型化的趋势,但就国内一贯风格,恐怕路线没有那么激进。短程、适量占据资源,不影响076本身两栖攻击舰定位,类型美国两攻搭载6架F-35B那样,部署少量先进无人机作为简易空战/对地支援火力,应该是未来看到076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