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目前诊断早期肝癌的最好的血清标记物,在大约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在症状出现前的6-12月就会出现升高。AFP可以作为肝癌的筛查诊断、疗效评价及反映病情变化的依据。甲胎蛋白虽然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但甲胎蛋白升高并不就意味着一定是肝癌,还可见于其他很多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甲胎蛋白持续4周大于400μg/L或持续8周大于200μg/L时,我们就应该注意了,要高度怀疑原发性肝癌,尤其是既往有慢性乙肝,肝硬化病史的人,发现AFP升高后要及时检查上腹部增强CT或者磁共振,必要时穿刺活检明确病理。

目前常用的肝癌检测方法为超声检测结合血清标志物AFP测定,但是二者均有不足,超声检测费用较高且不易发现早期肝癌,血清标志物AFP是目前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但是它早期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及灵敏度都不理想,漏诊率较高,且对于疗效判断不够敏感。

近年来,一个新的肝癌标志物进入了公众的视线---异常凝血酶原,它在肝细胞合成,当维生素缺乏或服用某些抗凝药物时异常升高,研究表明肝癌患者体内的异常凝血酶原会特异性升高,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肝炎、肝硬化人群,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与传统肝癌标志物AFP互为补充。

国外现已将异常凝血酶原、AFP结合B超检测作为高危人群肝癌筛查常规手段和辅助诊断手段。异常凝血酶原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的患者肝内转移、包膜侵袭和血管浸润的发生率较高。异常凝血酶原还可用于肝癌的疗效监测,异常凝血酶原血清半衰期比AFP短3~5天,能更及时反映肝细胞癌的疗效。另外异常凝血酶原有助于肝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治疗后异常凝血酶原水平恢复正常的患者5年及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治疗后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再升高的患者复发的几率升高。

肝功能和肝癌没啥关系,主要是作为肝脏的最基本的一个检查每次必查。来用于观察肝脏功能是否有异常,是否需要治疗。但是如果有肝功能指标升高异常建议去医院门诊复查,查找原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