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永州5月17日消息(记者黄珂岚)“学习先辈精神,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学校青年团校的孩子们在校园内的“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上起了主题团课。

近年来,江华县第二中学依托校内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资源,挖掘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持续深入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做足红色教育的“绣花功夫”,用红色基因筑牢青少年的人生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学生在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开展学习活动(央广网发 唐世日 摄)

“李启汉的《一盆永不熄灭的炉火》,陈为人的《写给母亲的诀别信》和江华同志的《半截铅笔》《四盏马灯》等,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在农村长大的高一学生李杰遇到困惑时,都会走进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展馆认真读先烈的故事,他说:“李启汉在少年时期就胸怀救国真理,坚定信念,总能给我无尽的力量。”

2021年,学校以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展馆为中心,建成支部创始人商讨支部工作的雕像,还还原了“永州市第一个基层党支部”诞生的实景,建设革命先烈走出瑶山浮雕墙,把学校革命时期的“旧物”打造全新的红色文化教育阵地。

“走进校园,宛如进了‘红色’熔炉,处处是红色地标,处处有红色元素,通过校园‘一砖一瓦’的‘教材’,潜移默化将红色基因注入青少年的血脉中。”学校党委书记鱼宗肆说。

“别小看这小半截铅笔,正是江华同志艰苦朴素精神的真实写照。”4月25日,在中共江华县支部旧址红色教育基地2206班唐亚新正给前来开展主题团课的同学们讲解红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们在二中红色基地开展主题团课(央广网发 唐世日 摄)

“生活好了,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当唐亚新无意间提问时。

“要!”同学们坚定地回答。

为了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学校每个班级会选拔2名学生成为基地讲解员,专门为同学们和校外参观人员提供馆内讲解服务。小解说员们像老师一样,有板有眼,还不时地提问。

“学生们挖掘场景背后的红色故事,鲜活的红色人物,用自己的视角和话语方式讲述党史故事,让每名学生有所收获、学有所得。”鱼宗肆说。据悉,该校吸引近200位学生为红色故事讲解员,已开展讲座100余场次,听讲座学生5000人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课前5分钟,2214班的孩子们唱着革命歌曲等候老师上课。学校唱革命歌曲,每学期开展一次革命歌曲、红色歌曲合唱比赛,不仅让孩子们传承红色文化,也缓解孩子们学习的紧张情绪,成为学校的特色。

学校还把红色文化融入大阅读、升旗仪式讲话和演讲比赛,各类党史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活动中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策划层出不穷,让学生们把红色文化读起来、演起来、写起来、唱起来。

目前,江华县所有学校均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中,有5所学校构建起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各个学校选送的演讲、主题征文、绘画等50多项红色项目在全国获奖。

“如今,在江华县的各个中小学,处处是红色课堂,我们将不断挖掘鲜活教材,让每名学生在红色故事里沐浴成长。”江华县教育局局长唐代林说,“以红色教育为主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已有机融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