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冲刺生成式AI的第二年,百度已经转向了人工智能优先。

这一迹象从财报中可窥一斑。北京时间5月6日,百度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百度一季度季度总营收315亿元,其中百度核心营收238亿元。同时,第一季度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为70.11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百度核心的净利润(Non-GAAP)为66.28亿元,同比增长26%,均超出市场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2024是百度迈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第二年,公司正在从以互联网为中心转向人工智能优先,积极推进用文心大模型重构ToC和ToB业务,利用生成式AI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客户效率、提供智能体和应用开发工具、并带来更高效的系列模型。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在中国的到来,文心大模型等基础模型将成为基础设施,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正在让文心大模型系列变得更加实惠和高效。这将为百度带来更多机遇。”李彦宏指出。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季度百度核心营业利润率(Non-GAAP)达到23.5%,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表示,未来几个季度,百度将执行所需措施来提升运营效率,以支持自身人工智能业务和高质量增长,并保持健康的营业利润率。

财报发布后,百度美股(BIDU.O)波动上涨。截至凌晨收盘,百度美股报112.59美元,上涨1.66%,总市值达394.8亿美元。

搜索基本盘稳健

搜索向来是百度的基本盘。从这份财报里也可见,在AI能力的加持下,百度的搜索业务保持稳健。

财报显示,2024年3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6.76亿,同比增长3%,季度在线营销收入170亿元,托管页占2024年第一季度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50%。

事实上,从近期百度的动作可见,百度逐渐提升AI生成的搜索结果,并且增加了“互动”栏,完全改为问答式搜索,种种动作都表明,AI重构搜索的速度在加快。

根据业绩会上披露的数据,百度已有11%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更高效地满足用户需求。在李彦宏的判断中,搜索是AI时代最可能成为Killer App的应用,AI能生成更精准、直接的结果,让用户一步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仅仅只是个开始。AI生成更精准的搜索结果背后,分发智能体有望成为AI时代的“小程序”。今年4月,百度上线基于文心智能体平台的AgentBuilder,支持零代码模式,其构建的智能体可在百度搜索等生态内进行分发,以丰富内容生态、提升客户效率。目前,百度搜索、小度、地图、贴吧、车机等百度生态产品,都已接入智能体的相关能力,平台上的智能体每日可被分发数百万次,覆盖教育、法律、B2B、旅游等各类工作生活场景。

在持续改善用户体验的目标下,文心智能体既丰富了百度内容生态,更提升了用户的搜索体验。同时,智能体还能够为开发者解决流量分发的后顾之忧,获得实打实的收益。面向企业客户,文心智能体可提高客户的投放效率,提供7X24小时的贴身客服,让客户离用户更近、更好理解和服务用户需求。例如,此前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介绍,家居品牌索菲亚的商家智能体上线以来,有效线索成本下降30%,启德教育智能体上线后,一周即分发155万次,线索转化率直线上升。长期来看,智能体形成的生态,有望让百度成为一个超级入口。

当前,尽管AI生成的搜索结果目前不存在广告。尽管短期内可能影响百度的广告收入业绩,但长期来看,能弥补百度的内容生态,增加用户粘性。天风证券研报认为,百度在AI领域持续投入,围绕“MoE、小模型、智能体”思路,发展轻量模型,推理成本显著降低,调用量有望提升,未来中长期会有增长。

智能云持续盈利

进入AI时代后,百度的收入增长引擎也在悄然改变。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百度非在线营销收入为68亿元,同比增6%,营收在百度核心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8.6%。非在线营销收入的增长主要受智能云业务带动,智能云增长的背后则是AI大模型。

李彦宏在业绩会上透露,百度智能云在本季度营收达47亿元,同比增长12%,并持续实现盈利(Non-GAAP)。同时,生成式AI贡献的收入比例达6.9%,占比逐步扩大。4月,文心大模型API日调用量已达2亿次,去年12月时,该数据为5000万次。

之所以本季度百度智能云表现可观,背后主要还是因为百度依靠AI能力降低了AI应用的开发门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对客户的吸引力。公开信息显示,百度近期推出多个轻量级大语言模型,让文心大模型系列更加高效、实惠;并上线AgentBuilder、AppBuilder和ModelBuilder三大开发工具,帮助开发者和企业创建智能体、开发AI原生应用和定制模型,降低门槛、提升效率。

同时,百度在文心大模型旗舰版的3.5和4.0版本基础上,推出3款轻量级模型ERNIE Speed、ERNIE Lite和ERNIE Tiny,和2款特定场景模型ERNIE Character和ERNIE Functions。

这意味着,百度已上线5款轻量级及特定场景大模型,配合着ModelBuilder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够让开发者和企业以MoE(大小模型协同)的方式开发应用,从而降低了大模型开发的价格。例如,小度把五款模型与文心大模型旗舰版3.5和4.0版本混用,成本相当于全部用旗舰版的1%。

同时,AppBuilder将AI应用开发的技术门槛也拉到最低,自然语言就能开发。得益于文心大模型和飞桨的相互促进,截至四月中旬,飞桨社区上的开发者数量已达1300万人。文心大模型日均处理Tokens文本约2500亿,日均调用量2亿次。

由此也不难理解,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正在接入文心大模型。继上季度与中国三星、荣耀合作后,本季度,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均接入文心大模型API。大模型的合作领域还在从手机向PC和电动汽车领域拓展,联想和蔚来汽车也在季度内与达成合作。李彦宏表示,向智能设备的拓展,为文心大模型被更大规模用户采用提供了充足机会。

此外,百度智能云的另一个增长驱动力是,向GPU云客户交叉销售CPU云服务。随着GPU云在现有和新客户中的高度认可,客户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其CPU云使用切换到百度公共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好公司AI 模型能力提升及场景拓展推动云计算收入增长。”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根据4月百度在2024年AI开发者大会披露,百度智能云服务客户数达8.5 万,累计帮助用户精调模型1.4万个,利用千帆平台开发的AI 原生应用数超过19 万,后续随着模型矩阵完善挖掘更多客户需求,云业务有望继续贡献增量。

自动驾驶规模效应前夜

在百度投入多年的自动驾驶领域,也迎来规模效应的可能性。

财报显示,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是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之一。今年一季度,萝卜快跑为公众提供了约82.6万次服务,同比增长25%。

此外,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面积扩大超100%,服务覆盖超700万人口,并在3月初实现了7X24小时全天候运营,让乘客夜间也能安全出行。

李彦宏表示,随着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和成本降低,在不久的将来,萝卜快跑将率先在武汉区域内实现UE(单体经济)平衡。据介绍,一季度,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全无人驾驶单量占比已超55%,并在4月份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升至100%,这将有效降低萝卜快跑的运营成本,从而为用户持续提供更为经济且安全的出行服务奠定基础。

在5月15日的百度Apollo Day上,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可以兼顾技术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同时上新了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整车成本相较五代车直接下降60%,价格只需20万。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基于超过 1 亿公里的、中国复杂城市道路测试里程数据,百度训练出来了 Apollo 视觉感知大模型。“我们认为,伴随着公司道路测试里程数据的进一步丰富,萝卜快跑业务覆盖的区域和人口越来越多,公司的智能驾驶技术预计将会迎来范式突破时刻。”

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