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技术领域的“医工融合”、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最受瞩目的方向之一,是医疗行业破局的重要途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有关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早已进行了尝试。

2019年6月,该医院引进西南地区首批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近5年的时间里机器人手术被广泛应用到多个科室。高科技医疗为患者带来全新就医体验,增进了群众健康福祉。

“要不是有樊医生给我做机器人手术,我现在不可能这么好,是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才让我重获新生。”说起机器人手术给自己带来的健康“红利”,62岁的陈阿姨深有感触。

4年前,陈阿姨满面愁容地走进胃肠外科副主任樊奇的诊室。三个月前,陈阿姨因腹痛在外院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即做了阑尾切除术,但术后仍然反复腹痛,输液吃药都不见好转。后来,经过复查才知道腹痛并不是急性阑尾炎引起,而是结肠癌导致。

“陈阿姨,不要着急,现在把肚子痛的原因搞清楚了,只要规范治疗,效果是很理想的。”经过樊奇的不断安慰,陈阿姨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随即安排她住院治疗。

入院后,通过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团队)讨论后,为陈阿姨制定了“先化疗、再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最终通过精准微创的手术机器人进行了结肠癌根治术,完美将病灶清除干净。术后,陈阿姨恢复良好,4年来没有转移和复发征象。

“患者检查出结肠癌时已经是肿瘤晚期,并伴有腹壁转移,而且由于此前做了阑尾炎手术,腹腔已有粘连,常规的手术方式难度大,患者不仅要承受更大的痛苦,还可能受手术视野限制等因素影响,无法彻底将肿瘤切除干净。”樊奇介绍,机器人可以通过放大视野,使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手术区域,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机器人有着远超人手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能让患者创伤更小、疼痛更少、恢复更快。

据了解,像陈阿姨这样的结肠癌患者,如果未及时治疗,或病灶清除不彻底,一般5年生存率仅10%—20%。陈阿姨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努力,也少不了机器人这个强大的帮手。她的经历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也并不是个例,而是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近日,周先生(化名)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就诊。泌尿外科主任余志海在仔细阅读了患者的CT片后,告知患者的左肾占位不是单纯的肾囊肿,而是囊性肾肿瘤,属于肾脏囊性病变中危险程度最高的一类,恶性比例高达80%,需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余志海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经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最终确定为其进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

余志海表示,之所以选择机器人手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肿瘤囊壁薄如纸,在游离和牵拉过程中极易造成囊壁破裂,肿瘤随囊液流入腹腔增加潜在的种植转移风险;肿瘤紧邻肾动静脉及输尿管,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需避免损伤肾血管及输尿管;肿瘤位于肾门部,创面缝合难度大,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高。考虑患者较年轻,切除患肾对以后生活影响大;且相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手术机器人具有更清晰更立体的手术视野、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完整切除囊性肾肿瘤保留肾脏成功率高。

在达芬奇机器人的助力下,余志海团队仅用1小时就完整无缺、顺利切除了壁薄如纸的囊性肾肿瘤,出血量约10ml,患者术后5天顺利出院。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是透明细胞癌,印证了术前判断。

据介绍,机器人的机械臂有过滤人手震颤的作用,且灵活自如,医生通过操作机械臂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它高清立体的视频成像系统,可以让医生观察到的手术部位更精细、更精准。

近5年来,手术机器人在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内分泌代谢科/甲状腺中心、胸外科、妇科、肝胆胰脾外科等科室大显身手,成为外科医生的手术“利器”,目前可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常规开展肠癌、胃癌、肺癌、食管癌、腹腔肿瘤、前列腺癌根治术、全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加原位新膀胱术、各种复杂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剜除和肾部分切除术、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甲状腺癌根治术、肝癌根治术、妇科手术等疾病的治疗,已完成手术2500余台次。(辛晨、曾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