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3年,评剧电影《花为媒》上映后在国内一炮而红,引发强烈的观看热潮。

而参演这部电影的演员们,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甚至还获得了和他在人民大会堂见面的机会。

然而,到了正式见面的那一天,伟人却惊讶的发现,饰演“三仙姑”的赵丽蓉拒绝了他的邀请,并没有来到现场。

更奇怪的是,毛主席得知原因后非但没生气,反而连着说了三个“好”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闻喜讯 主席召见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竭力促成国家经济、科研发展的同时,对文艺领域也愈发重视。步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在国家“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大好环境下,文艺界屡出佳作,评剧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这一阶段,评剧行业渐渐从民间的大众艺术转型,开始陆续发行多部评剧电影。以“评剧皇后”新凤霞和赵丽蓉为代表的优秀评剧艺术家,在《小二黑结婚》、《花为媒》等评剧电影中都给观众留下了技艺精湛的表演,但若要说最出名的,还得是上映于1963年的《花为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丽蓉

《花为媒》刚面向全国上映,便引来了国内民众的一致叫好,短时间内便快速成为国内的热门电影。那时无论在哪儿,人们只要是看过《花为媒》,彼此碰面总会停下来聊上几句。而实际上,不仅老百姓们喜欢看,平日里工作忙碌的毛主席,也对《花为媒》赞不绝口。

1963年的一天,毛主席在怀仁堂观看了《花为媒》。影片中新凤霞和赵丽蓉对角色的精彩演绎,让他印象深刻。伟人尤其中意赵丽蓉的表演,他认为赵丽蓉饰演的“三仙姑”人物性格鲜明,“讲道理,通神韵”,十分传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部《花为媒》的主题立意也很新颖,对破除国内封建残余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此优秀的评剧电影,再加之优秀演员的坐镇,无疑是一部无可挑剔的佳作。毛主席很想亲自和《花为媒》的演员们见上一面,于是,他便作出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演员们的安排。

毛主席作出这个决定的第二天,赵丽蓉所在的剧团也收到了消息。最先听说的是新凤霞,那天她刚好出门办事,回来后便直奔后院,35岁的赵丽蓉此刻正在专心致志的排练着下一次演出的剧目,见老搭档气喘吁吁的跑向自己,兴冲冲的开口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丽蓉和新凤霞

“丽蓉!我跟你讲个好消息,毛主席看了咱们的《花为媒》,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咱们哩!”

赵丽蓉有些惊讶的愣在原地,以为是自己练习累了熬出了幻觉。毛主席可是全中国老百姓的好领袖,每天要有那么多的工作忙,怎么会突然要点名见她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赵丽蓉的内心又惊又喜,新凤霞催促她赶紧收拾后便去了别处。可此时的赵丽蓉,却陷入了漫长的纠结中……

半生坎坷 矢志不渝

赵丽蓉,1928年出生于天津宝坻县一户贫农家庭。由于在家里排行第八,白白胖胖的长相又很讨人喜欢,因而母亲为她取了个“老爱”的乳名。她的降生可谓生不逢时,正逢旱灾肆虐,家乡很多人都因此没了性命。为了逃难,父母只好举家逃到了沈阳避难。

沈阳这片极寒之地,承载了赵丽蓉前半生的太多记忆。虽然父亲开了一家理发店,但也只能是勉强维系全家人的温饱,并不能供给赵丽蓉去读书。直到成年,赵丽蓉始终都没有受过正正规的教育,身边也没几个相要好的玩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芙蓉花

若要说那个交织着苦难的年代,对赵丽蓉来讲最大的乐趣是什么,那便是守着父亲工作的时刻了。赵丽蓉的父亲从事的行业,放在今天等同于理发师,平时来找他理发的都是戏班的演员。演员们都很稀罕赵丽蓉,每次来都会陪她玩,这当中便有红极一时的评剧名伶芙蓉花。

大概在赵丽蓉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芙蓉花的剧团要上台演出,临上台前碰上了带着赵丽蓉来后台遛弯的赵母。随行的工作人员看了看赵丽蓉,又跑到芙蓉花身边嘀咕几句,随即走过来跟赵母沟通,最终决定让芙蓉花抱着赵丽蓉上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赵丽蓉

出人意料的是,工作人员的这番临时之举竟真的起了作用,使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从此以后,赵丽蓉便开启了她漫长的评剧生涯。8岁时,赵丽蓉不仅能独自唱旦角,还能完美复刻芙蓉花的唱腔。这样与生俱来的天赋让芙蓉花非常重视,于是,她决心要好好培养赵丽蓉。

为了磨练赵丽蓉的技艺,在她12岁那一年,芙蓉花为她特地请来了知名鼓师马金贵,这之后,赵丽蓉的日常渐渐演变成跟随戏班子到处跑码头。平时没演出,赵丽蓉就独自去松花江,对着结冰的江面练嗓子。不论春秋冬夏,她都始终坚持练习,从未有过半点懈怠。

时间一长,赵丽蓉在评剧业内也站稳了脚跟。她先是在15岁那年完成了作为主演的首场演出,两年后又开始正式担任主演。为了方便人们记住自己的名字,赵丽蓉便改成了如今这个名字“赵丽蓉”,这样便更加好记了。

1952年,24岁的赵丽蓉加入了北京的军委实验评剧团。由于表现优异,她没多久便被调入中国评剧团,和新凤霞成为了好搭档和好友。1952年,经由新凤霞搭桥,赵丽蓉和担任评剧院秘书的盛强相识。但对于这桩婚事,双方家长都是极为不看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还是“门不当,户不对”。盛强是大学生出身,家庭文化氛围浓厚,条件十分优越。但反观赵丽蓉,既没读过一天书,家里还有十几号人需要养活,条件和盛家天差地别。因此,盛母很嫌弃赵丽蓉的出身,而赵母也早有预料,警告女儿不要嫁到盛家。

年轻人的思维总是不拘泥于老一辈的劝告的,自认为婚姻简单,困难都是能够共同克服的。尽管明知母亲反对的,但赵丽蓉仍是打定主意,最终仍是和盛强喜结连理。婚后,赵丽蓉为盛强生下两个儿子,为了帮女儿分担压力,赵母也主动搬来,替赵丽蓉看护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虽然赵丽蓉一家五口的日子并不富足,但也算自得其乐。然而在1959年,一场猝不及防的噩耗降临了。深秋的一个黄昏,盛强因病客死他乡,偌大的家转眼间只剩下31岁的赵丽蓉和两个幼子,以及年迈的老母亲。关键时刻,赵丽蓉毅然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

家里的顶梁柱盛强倒下了,养家的担子便全落在了赵丽蓉的肩上。可是,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子,她一边努力打拼事业,一边尽心尽力的照顾家人。也算是苦尽甘来,4年后,赵丽蓉终于熬出头,得到了和毛主席见面的机会。但意外的是,她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只是个小演员,没为人民做过什么贡献,艺术功底也不够,还需要多多磨练。再加上,我文化浅,离了舞台去人民大会堂也不见得能说出什么道道……所以凤霞,我想了想还是不去了,你去了代我把这些话传给毛主席,替我向他老人家问个好,我就知足啦!”

新凤霞和赵丽蓉是共事多年的老搭档,自然也深谙其低调谦逊的品性,便没再强求。见面当天,毛主席亲切的同评剧演员们握手交流。轮到新凤霞时,伟人同她打了招呼,紧接着他又向两旁看了看,像是在找赵丽蓉。新凤霞见状连忙说明原因,毛主席听后,笑呵呵的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好,好啊!没想到,你们这个‘三仙姑’是这样谦虚的一个人,谦虚使人进步嘛!你回去了替我给三仙姑带话,希望她在以后的评剧演出方面做的越来越好!”

事实正是如此,作为搭档的新凤霞也曾在采访中坦言,称赵丽蓉“不争名、不图利”。虽然老天总会给赵丽蓉使绊子,但纵使经历再多坎坷,赵丽蓉也始终保持乐观坚强的品质,诚如她本人所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从悲剧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创造出笑声!”

这似乎也在无形中折射了她之后的命运。盛强去世的第5年,即1964年,赵丽蓉在盛家大姑子的劝说下和小叔子盛弘组建家庭。婚后,赵丽蓉又迎来一子一女,但遗憾的是,女儿刚出生便被确诊脑瘫。尽管赵丽蓉悉心照料,但这个孩子最终还是在7岁那年不幸夭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缠苦命人。还不等赵丽蓉从失去女儿的痛苦中缓过来,老天爷便又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她的哥哥在一场车祸中意外殒命,紧接着,承受不了痛苦的赵母也因病撒手人寰。1984年,赵丽蓉的丈夫盛弘也因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了。

短短数年的功夫,年过半百的赵丽蓉便连续经历三次亲人分离之痛,陪在她身边的也只剩下三个儿子。然而,苦难的尽头必定是光明,老话讲“否极泰来”,虽然赵丽蓉的家庭生活接连遭遇不幸,但与此同时,她的演艺生涯却是不断高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就。

笑星陨落 传奇不灭

1988年,刚从剧院退休的赵丽蓉在一级编剧石林的引荐下,得以收到1988年春晚节目组的橄榄枝。在试镜现场,衣着朴素的她凭借着出神入化的表演,成功征服了导演,并凭借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在当年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

从那以后,赵丽蓉便和春晚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连续六年的春晚,她陆续为观众留下了《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诸多经典小品那句广为人知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至今仍脍炙人口,赵丽蓉也因此荣获“春晚女王”的美称,成为妇孺皆知的知名笑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赵丽蓉不仅在评剧方面享有盛名,在影视剧方面也颇有建树。她曾凭借电影《过年》中的母亲一角斩获当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中国政府电影奖,还曾出演电影《红楼梦》的刘姥姥和电视剧《西游记》的车迟国皇后,深得观众们的喜爱。

1992年,赵丽蓉荣获第十五届百花奖女主角奖,7年后的春晚舞台上,确诊肝癌晚期的她抱病完成了人生最后一场小品《老将出马》。表演结束后,赵丽蓉即被送往医院,之后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孩子们将她接回了郊外小院,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赵丽蓉由于病痛,整个人体重一度降到不足80斤,每天都要靠着各种药物维持生命。然而, 即便已进入人生的倒计时,这位生性乐观的老艺术家仍然乐观,还亲手为自己缝好了寿衣。

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3日后,她生前的弟子们、搭档和大批群众出席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其举行的追悼会。这位大半生都为人们带去了欢笑的一代笑星,至此永远长眠。人虽故去,但其精神仍将永存,因为经典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