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店镇党委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以民意民声为导向,通过“上门调解、见面办件”解决群众诉求。以民愿民盼为引领,通过“一项目一支部 一难题一专班”加速推进镇域建设。以民生实事为抓手,通过“一村一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上门调解、见面办件”

  提升群众满意度

天刚蒙蒙亮,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村里开始了每日的污水抽运工作,这是发生在大兴区青云店镇顾庄村的一幕。顾庄村距离污水主管线较远,村庄的污水只能采取传统的抽运方式进行处理。为保证污水收集池工作正常运行,每日需要进行三次抽运,这种处理方式噪音大、有异味、持续时间长,而且污水治理的成本很高,许多村民对此存有意见。

为彻底解决顾庄村污水末端处理问题,青云店镇党委迅速行动,规划并实施顾庄村农村污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但是,在准备实施过程中,个别村民认为工程离家门口较近,对建设污水生态治理工程不理解,认为该项目建成后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危害身体健康。为转变村民思想,推进项目顺利实施,村党支部书记、镇水务工作人员及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对存有疑问的村民上门解答,向村民详细说明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明确选址的科学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经各方磋商,最终与各位村民商讨出最佳方案。该项目完成后会形成一处湿地公园供村民休闲娱乐,处理后的达标尾水也可用于周边林地灌溉、道路降尘等,从而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云店镇党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通过“上门调解、见面办件”“拉家常”“细化考核”“领导包案”等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实现源头降量。去年以来,青云店镇领导班子、科室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共上门见面 1067 次,有效化解诉求 954 件。

  “一项目一支部一难题一专班”

  推进镇域建设

“房屋周转费送到了手上,楼也封顶了,离住进新房又近了一步。”96岁的李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指着不远处的楼房说。

青云店镇中心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涉及9个行政村、1万余村民。目前已开工8个地块,总建筑面积92.4万平方米,共55栋住宅楼,6955套房屋。李奶奶所在的青云店镇五村便是9个行政村其中之一。

为保障房屋周准费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青云店镇向前一步,迅速抽调30名党员干部,成立房屋周转费续发工作指挥部,统筹签约组、审计组、司法调解组、法律咨询组等7个工作组,在周转费续发现场驻点办公,开始了“早七晚九”的房屋周转费发放工作。原计划半个月完成房屋周转费发放,提前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工作开始后三天内,完成率就达到了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云店镇党委将中心镇区棚改作为“一号”工程,开展“百日大战”施工竞赛,8个地块回迁房提前2个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棚改首个10万平方米住宅地块具备上市条件,棚改范围内7条主次干路、瑞合路南延项目取得立项批复。高标准保障230国道东延施工,按时完成地上物腾退,强弱电迁改工作有序开展,镇域内3个标段施工基本完成。镇级工业区3条道路大修改造完工,全部实现通车。完成青礼路等4条道路路灯安装,实现通电亮灯。

 “一村一事”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足球场草坪翻新后,方便了我们带着孩子来这里踢球,乒乓球案子也都换了,我们有一支几十人的乒乓球队,每天都在这边活动,现在晚上这边特别热闹。”青云店镇东店村王女士高兴地说。

走访过程中,镇市民活动中心发现位于东店村东侧足球场、乒乓球场由于日常人流量大、使用率高,足球场草地出现破损,坑洼不平,乒乓球场设施逐渐老化,影响正常使用。镇党委立刻响应,以“一村一事”为抓手,开展翻新工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足球场、乒乓球场翻新、并更换8张乒乓球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云店镇党委坚持开展“一村一事”,组织党员积极参与村庄(社区)建设、管理。按照工作要求,扎实做好“一村一事”,解决村民大事小情。全镇49个村和1个社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环境、便民服务、难题化解等完成50件民生实事。(作者:孙泳卓)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