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滋逸气 阅世益豪情”

——评民族歌剧《柳柳州》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名文艺评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歌剧《柳柳州》剧照

再度观罢广西歌舞剧院晋京演出的民族歌剧《柳柳州》,脑海里回荡着剧中柳宗元的唱段“风雨人生路行行复行行”“官为民役才是真”“我的长安是柳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沉思良久,夜不能寐,我不禁想起了同为柳姓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那副名联:“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以民族歌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树碑立传、传神写貌的迈向高峰之精品力作,确实问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歌剧《柳柳州》剧照

这绝非过誉,而是由衷之感。近几年来,振兴民族歌剧呼声日高,且成就斐然。戏剧歌舞艺术工作者竞相践行“双创”,为中国古代杰出文人艺术家画像、立传,江苏扬剧《郑板桥》应运而生,好评如潮,广西民族歌剧《柳柳州》与之遥相呼应,亦誉满艺苑。在我看来, 《柳柳州》的问世,在新时代民族歌剧发展史上,确当大书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歌剧《柳柳州》剧照

首先,《柳柳州》是柳州的、广西的,更是中国的,多演加工提升后还可能成为走向世界的民族歌剧精品。广西是享誉中外的民族歌剧《刘三姐》的诞生地。广西的民族歌剧艺术家们,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可贵的历史自觉,一方面,高扬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审美特色,深入发掘柳宗元谪贬柳州刺史的四载晚年人生的文化资源,以四载写一生、写一人、写人的心灵变迁与精神升华,并以广西最擅长的民族歌剧形式让历史上的中原唐诗与当代广西民歌乃至世界歌剧交融互鉴、整合创新,可谓真正实现了地方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另一方面,又请来了研究柳宗元的编剧常剑钧和导演查明哲强强联合、互补生辉,并配之以广西的一流作曲、演员,可谓真正实现了编、导、演、音乐、美术人才的全方位优化组合,从而保障了作品思想、艺术的一流高质量。《柳柳州》这种尊重艺术家、遵循艺术规律,努力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创作生产力优化组合的成功经验,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这个剧目自身,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歌剧《柳柳州》剧照

其次,《柳柳州》提供了新时代文艺创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鲜经验。常剑钧酝酿多年要把柳宗元搬上当代舞台,他在编剧阐述中说自己思考最多、最深的便是要给当代观众带来什么样的精神营养,即如何打通历史与现实的通道,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我之所以想起了柳公权那副名联,就因为《柳柳州》确实抓准了描写柳宗元屡遭贬谪而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其精神渊源正在他长年读书学儒中种下的“勤勤勉勉,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由此而滋生出超越常人之中国优秀知识分子贵有的“逸气”,即理想信仰与可贵的定力;还因为《柳柳州》聚焦柳宗元笃信“官为民役”“彼为天下者本于人”的民本理念,以遭贬后的一州之长的有限权力,把从底层民众特别是少数民族民众中获取的“新知”化为治州理政的动力,兴利除弊,传播儒学,释放奴隶,破除巫术,移风易俗,凿井开荒,种柑植柳……令中唐的中原儒家文化与岭南的百越少数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互鉴互补,真是“阅世益豪情”,终使“蛮荒之地”焕然一新。唯其如此,郭沫若才颂道:“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全剧的选材严,开掘深,立意高远,接通古今,以史为鉴,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歌剧《柳柳州》剧照

再次,《柳柳州》具有较高的美学品位。这部民族歌剧所揭示的柳宗元的心灵变迁史和精神升华史,是以民族歌剧特有的美学魅力艺术化故事化地呈现出来的。从再度遭贬京城与挚友刘禹锡痛别写起,一场戏写至柳州听民歌睹民情、解民困、生顿悟,一场戏写与侍妾唐月在名分问题上与“北望长安”之夙愿的矛盾纠葛,一场戏写与心灵相通的刘禹锡的隔空对话……环环相扣,场场精彩,一咏三叹,走心感人。对于该剧的导演创作,查明哲说:“追求诗化的写实,强化表现的再现,袒露假定的生活幻觉,进行别具一格的审美创造。”他把“北望长安,逐梦返归朝廷;官为民役,系魂终守柳州”当成全剧柳宗元贯穿行动的起始、变化、发展、终结的核心定位。他把“孤舟独钓寒江雪,高山流水融民生,风雨仕途觅本心,柳柳依依人世情”视为柳宗元这个游子风雨阅世的修行历程、命运轨迹、精神涅槃、情感皈依的概括表述。舞台呈现确实如此。仅举一例,且看柳宗元与唐月的一段对唱——柳宗元终于反省自责:“满心愧疚叫声妻,地老天荒恨难除。”唐月交心:“一个‘妻’字惊天地,一生遗憾化云泥。今宵虽无八抬轿,月光是我新嫁衣。”多么让人痛彻心扉啊!这正是艺术的独特魅力、审美的穿透能力。《柳柳州》的美学价值,值得称道。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编辑 | 张钰童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