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顾方舟趁妻子外出,悄悄地拿出一瓶不明液体,喂进不满一岁的儿子口中!孩子呛得哇哇大哭,顾方舟抱着孩子说道:“儿子,爸爸对不起你。”

1955年,一种怪病在江苏南通突然暴发,全市1680人瘫痪,紧接着466人死亡,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患者四肢瘫痪且无药可治,即便能够存活,也会导致终身残疾。而这种病就是民间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恐怖的疫情逐渐向全国蔓延,数以万计的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为了研制疫苗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顾方舟被委以重任:“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拯救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

可当时祖国实在太穷了,由于没有储备条件,顾方舟每取一次血清就要走上好几个小时的山路。他一次又一次把实验疫苗注射进恒河猴体内,但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这种疾病在中国大地肆虐了四年,造成每年近2万名儿童瘫痪或死亡。

1959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前往苏联进行考察,他了解到当时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可以起到暂时免疫的美国死疫苗,需注射三次,每人15美元,不仅价格昂贵,还要由专业人员操作。

一种是可获得终身免疫的苏联活疫苗,只需口服,使用方便,成本也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由于安全性尚未通过实验,专家质疑会出现毒力返祖现象,所以目前没有国家敢实际使用。

顾方舟说:“美国的死疫苗固然有效,可是价格过于昂贵,眼下的新中国,连吃饭都成问题,平民百姓谁家能打得起?”

于是,顾方舟选择了活疫苗的研究方向,他在苏联科学家丘马科夫的帮助下,带着活疫苗病毒毒种回到国内,夜以继日地试验。他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五个月便成功研制出活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苗试验通过后,紧接着就得做人体临床试验。但是谁来试药?谁敢来试药?任何一个尝试疫苗的人都有可能因此残废或丧命。

顾方舟决定以身试药,他拿起桌上的疫苗喝了下去,苦涩立刻布满了口腔。在喝下疫苗的一周后,顾方舟的体征一切趋于平稳。

然而疫苗是给孩子用的,得找孩子实验,但哪个父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面对如此的风险呢?可没时间耽搁了,多耽搁一天,就会有上百个孩子感染。

就在这时,顾方舟做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决定。

他趁妻子外出,给不到一岁的儿子服用了疫苗。他眼含泪光对儿子说:“儿子,这关系到中国所有孩童的生命健康,这关乎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爸爸对不起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抱着孩子,心里不住地祈祷:“这是自己的希望,也是千千万万父母的希望。”
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服药一个月后,并未出现任何异常。随后,团队里的其他同事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下疫苗。观察期过去了,孩子们都安然无恙,活疫苗终于研制成功了。

然而疫苗到底能起到多大预防作用,这还需要试验和观察。为了便于研究和试验,顾方舟率领团队来到了云南,仅用九个月时间就建成了昆明生物研究所,大批量生产就此开始。

1960年到61年,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450万7岁以下孩子开始服用中国活疫苗。服用疫苗的城市发病率普遍下降2到10倍。未服用疫苗的城市发病率普通上升7到20倍。

然而,顾方舟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液体疫苗需要冷藏保存,否则非常容易失去药效。液体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等环节门槛太高,难以覆盖广大农村地区。

为了让疫苗走进农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顾方舟把味道苦涩、颜色怪异的疫苗研制成了糖丸。糖丸又好吃又耐热,可以在室温放五天左右,在普通冰箱存两个月。

从1962年起,一颗颗糖丸运往全国各地。此后脊灰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因此,顾方舟被人尊称为“糖丸爷爷”。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月2日,“糖丸爷爷”顾方舟离开人世,享年92岁。同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的国家级荣誉称号,2020年又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顾方舟是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他为了祖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更是我们晚辈应当世代名记的英雄,致敬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