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是能走到每个阅读者心房的文学作品。人人 皆可读《红楼梦》,可深可浅,可近可远,可专业可客串。浅可以笑 读,深可以研读,阅读出文学承载以外的蕴含才算奇妙。

倘若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身边有好多研读《红楼梦》的人。我参加过几次红迷会,正式的学术组织有,地域性的红学研究会也有,带有私密性爱好的同道组织的联谊活动也有,可以说,洋洋大观,让人感觉到《红楼梦》的魅力无穷。

经典名著的多元审美,会吸引各个层面的读者。研究小说的看到了其中的结构和语言,倾慕历史的会拿历史故事对照,研究建筑的会画出大观园的结构和房屋的特点,倾向于服饰的能说出丫鬟的穿戴,对植物学有研究的则会对《红楼梦》里的植物做出洞幽烛微的解释,研究人性的心理学家则会揣度《红楼梦》人物的心理状态,经济学家则会看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经济兴衰晴雨表。一部《红楼梦》,能满足不同层面的读者需要。

年轻人读《红楼梦》,可以更多地了解社会人心。现代社会的人工智能化,让更多孩子停留在手敲键盘的体验中,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就疏远了。一本《红楼梦》在手,就可以了解人心的变化、社会的复杂。尽管时代在改变,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碰撞与变化,但人作为肉体和精神聚合体,人性的根本面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所以,年轻读者可以从中领略社会的复杂性,提前在头脑中对真实的社会有个全面认知,避免闯荡社会时跌跟头。有人担心《红楼梦》会把现代青年带坏了,会让一个青年养成缠绵悱恻的性格,我认为这种担忧大可不必。男尊女卑的陋习,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封建文化。《红楼梦》恰恰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这种尊重,会让青年男性读者感受到尊重女性的体面,也会让青年女性读者更好地感知女性自我定位和觉醒的重要性。现代文明的男女平等,《红楼梦》里有思想启蒙和言语引导。

中年人读《红楼梦》,不仅可以通晓世事,还可以借古鉴今,培养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和人情练达的人际交往原则。《红楼梦》写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处于事业中端的中年人,能把《红楼梦》读懂,就能研究透这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复杂社会,就会对原本复杂的生活简洁处理,生活中不会怨天尤人。着力于自己去做,而不是处处试图去改变他人。一部《红楼梦》,不是让你培养成居高临下的道德君子,而是让你培养成能承担各种生活重负的善解人意之人。会读《红楼梦》的中年人,能从小人物的悲哀中读到欢乐,也能从大人物的衰败中读到克己复礼的重要性。中年是重要的转型期,在家有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在社会上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现代社会生活的急迫性,又会给中年人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压力。看看《红楼梦》,就会知晓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红楼梦》尽管只是截取了一小段历史,就像一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土壤剖面,却可以从中感受到人性变化的微妙,常读一读《红楼梦》就会养成细微的观察力和宽容别人的心怀。人心随着时代而变,但各个时代皆有善良丑恶之分,祈求人心的一致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会随时映现出来,一位熟悉世事人心的中年人,就会在这种阅读与现实的对照中,更好地理解社会,形成“世事洞明皆学问”的良好心态。

老年人读《红楼梦》,则有超越把玩之意。走过了大半人生的沟沟坎坎,经历了更多的忠诚与背叛,读读《红楼梦》,犹如回到故乡的土地,熟悉的童年回来了,故土的清香回来了,《红楼梦》让老者有会心一笑的感觉。原来一切皆是空,浮华的外表下原本藏着那么多可恨的事物,人生本如一场梦。豁达的心胸来自洞穿世事的空明,在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中,《红楼梦》的许多场景完全可以进行种种嫁接。生活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写出了这种不确定性。既没有《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的追求叠加效应,也无《三国演义》勾心斗角的打打杀杀,《红楼梦》更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人物画卷、山河景色,适合老年人回味一生,对这个富有趣味的世界浮想联翩。是的,世界充满了爱,能在爱中体会世界,是智慧老者的最佳选择。《红楼梦》不只是写了才子佳人,更写出了世态人情。青年人容易动情,中年人容易贪欲,老年人容易忧郁。读一读《红楼梦》,可以去除不同年龄段的情感倾向,校正你的人生走向,何乐而不为?何况,快意阅读《红楼梦》,可以一天几章;细嚼慢咽《红楼梦》,可以一月一章,这种节奏感,完全可以自我把握。《红楼梦》百读不厌的魅力在于,这部书能给人提供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感受。

对于《红楼梦》研究者而言,存在各类门户之见。如学院派与作家派之分,索引派与考证派之别,评论派与题咏派之异——这些分别,未必是坏事,但以你之高来攻我之低,未必有多少意义。有限的人生需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停留在门户之见,就可能忽视《红楼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有一位《红楼梦》的研究者,几乎能把各个版本的红楼梦背下来,他的海量著作,堪称是《红楼梦》的蛀蚀者,我敬佩这样的阅读研究者;但我同时对一位北京大学研究数学的博士阅读《红楼梦》很感兴趣,她十分喜欢脂批《红楼梦》,那些言简意赅的“脂批”给她的点拨,她说有醍醐灌顶之感。这两位《红楼梦》的忠实阅读者,从不同的路径,找到了阅读《红楼梦》的真实意趣,我对他们二人表示敬重。

《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是能走到每个阅读者心房的文学作品。人人皆可阅读《红楼梦》,断不可把《红楼梦》神秘化。学术性深研细究固然可敬,业余时光浏览欣赏未必肤浅;能把红楼人物个个熟知是一个本事,偶尔说说王熙凤、刘姥姥也是造化。对《红楼梦》的阅读可深可浅,可近可远,可专业可客串,捍卫一条研究《红楼梦》的路径,未必一定要靠排斥贬低别人的阅读研究《红楼梦》的另类方式。《红楼梦》既适合随便翻翻,又适合终身研究。就像钓鱼者,能钓到大鱼固然可喜,捉到小鱼也挺有趣,只是不要因钓鱼而毁坏了自然生态。

强调企业家阅读《红楼梦》,就在于让《红楼梦》能成为企业家了解管理的帮手、知晓员工心性的助手;引导员工阅读《红楼梦》,就在于让员工知晓管理的规则,懂得与人相处的艺术。说人人皆可读《红楼梦》,并不是泛化《红楼梦》的文学意义,而是就《红楼梦》的意趣而言,这是一部更贴近生活的著作。浅可以笑读,深可以研读,阅读出文学承载以外的蕴含才算奇妙。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戴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