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姓张的官员,在朝中得罪了朱王爷。朱王爷是皇亲国戚,他怕朱王爷报复他,就被迫辞官,然后带着家眷去南方避难。

临行前,张老爷想处理掉家里的房屋和田产,就委托胡管家去办。

胡管家知道张老爷急于出售房屋和田产,就跟人做局,让人以市场价三成的价格来购买。然后,胡管家再以市场价卖出去,分给那人两成,自己净得五成。

张老爷急于出售,要价已经比市场价低了三成,可没想到现在人家竟然只出市场价的三成。

这个价格让张老爷很是心疼,他不想出售了,因为这低得实在离谱了。

胡管家就马上劝张老爷,说现在有人买已经很不错了,不要计较价格了。万一朱王爷报复张老爷,那张老家一家的性命都难保,更别说这些身外之财了。

张老爷想想也对,就只能忍痛割爱,留了一间房屋,其他的房屋都卖了。

留下一间房屋,他是想日后万一回京城来,也好有个落脚点。

对于田产,夫人劝他还是别卖了,主要是这价格实在太低了。那些房屋卖掉了,再加上他们原本有的一些积蓄,够他们去南方生活好几年了。

几年后,张老爷和朱王爷有过节的事淡了,他们还是要回来的。到时不做官了,家里也得要有产业的,否则怎么营生呢?

张老爷觉得夫人说得对,就没出售田产,只卖掉了房屋。

这让胡管家心里有点不爽,他原本盘算好了,要将张家的产业弄到自己手里的,哪知道张老爷又变卦了。

张老爷要带胡管家一起去南方,胡管家当然是不去的,他回头还要以市场价出售那些房屋呢!不过,他推说是家人不同意他去南方,所以不能服侍老爷了。

胡管家一边说,一边还抹眼泪,装出一副非常舍不得主人的样子。

张老爷信以为真,挺感动的。既然胡管家不跟他去南方,那他就把田产托胡管家打理吧!每年收成后,让胡管家派人给他送银票去。

胡管家一口答应了,心里是乐开了花,他以为得不到田产了,没想到这下田产又到他手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张老爷带着家眷到南方后,赶上了一场瘟疫,夫人、大儿子和女儿都染上了,只有他和8岁的小儿子张佑生没染上。

为了给夫人和两个孩子治病,花去了很多钱,但最后还是没保住他们的命。

张老爷悲痛万分,身体一下子垮了很多,也就无心图谋发展了。

现在只剩下小儿子了,张老爷宝贝得不得,这可是他们张家的独苗了。张老爷庆幸给他取了“佑生”这个名字,看来是祖宗在保佑这孩子。

但因为过于宝贝这孩子,这孩子就没什么进取心,每天只知道玩。

张老爷想想也随他吧!即使孩子好好读书,也未必能取得功名;即使取得了功名,做官也未必顺利,他自己就是从官场上败下来的。

张佑生不好好读书,却迷上了听“说书”。

说书,其实就是评书中的一种。它起源于宋代,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说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被说得惟妙惟肖,非常动听。

父子俩都没什么目标,所以全靠从京城带来的钱财维持生计,可坐吃山空啊!

自从张老爷到南方后,原本跟胡管家约定好的事,胡管家竟然一次都没派人送来银票。

那时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南方和北方路途遥远,张老爷又身体不好,没法带着年幼的孩子回老家一趟,所以对老家的事一无所知了。

转眼间,8年过去了,张老爷的病快要撑不下去了。

16岁的张佑生原本一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老父亲不行了,他慌了,就到处去请郎中,想要医好父亲的病。可钱财花光了,还是没见父亲的病情好转。

张老爷自知天命已到,就拿出地契,跟儿子交代了自己家田产的事。他让儿子去京城找胡管家,拿回他们张家的田地,然后靠着田地生活。

交代完这些事后,张老爷就去世了。

张佑生没钱安葬父亲,只能把房子卖了,然后用一部分卖房钱安葬父亲,另一部分当成去京城的盘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张佑生到京城后,按照父亲说的,找到了那间屋子,但多年未住人,屋子已经破败不堪了。

当年,他们刚离开时,胡管家是也想要霸占这间屋子的。但后来他发起来了,就看不上这间屋子了,所以这间屋子一直闲在那里。

张佑生简单修理了一下屋子,然后就搬进去住了,算是有个落脚点了。

张佑生找到了胡管家,当年的胡管家,现在已经是胡老爷了。他得了张家的家产,从此就发起来了。

对于张佑生来要回田地的事,胡老爷很意外。他最初是昧良心,不给张老爷寄去银票,心想等张老爷来找他时,他就说田地歉收,没什么收成。

但后来张家一直没人回来,他又听说南方发生过一场很大的瘟疫,他就猜想张老爷一家肯定在瘟疫中死了,所以他就高枕无忧了。

谁知,现在张家的小儿子回来了,还来收回田地,他很是意外。

胡老爷回过神来后,就一口抵赖了,说那些田地本来就是他们胡家的,不是张家的,张老爷说的那些话,完全是无稽之谈。

张佑生想把地契拿出来,但又怕胡管家不承认。万一被胡管家的人把地契抢去了,那他就口说无凭了,所以张佑生没把地契拿出来,而是去衙门里告胡管家了。

到衙门里后,张佑生遇到了县太爷的手下夏师爷,夏师爷听张佑生说了情况后,很是惊讶!原来,他是张老爷的旧相识,曾经受过张老爷的恩惠。

现在张老爷的儿子有难,夏师爷自然要出手相助的,所以在县太爷面前极力帮张佑生说话。

有了夏师爷的帮忙,又有地契作为证据,张佑生很快就赢了官司,拿回了田地。

拿回田地后,下一步要租给佃农种植了,可没人来承租。

原来是胡老爷在使坏,他这8年里,一直在跟佃农们打交道,现在他一句话,那些佃农就不来张佑生这里租地了。

张佑生很郁闷,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