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父母与子女两代人,成长于不同时代,信息的获取方式不同。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难免存在分歧。有的家庭通过坐下来好好聊聊,顺利消除分歧;也有的家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矛盾进一步升级。该如何化解两代人的就业分歧?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4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化解两代人就业分歧,59.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认为要与父母积极沟通,56.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认为要做好行业调研,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24岁的罗翰是广东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表示自己与父母都比较认同工作的稳定性。“前几年受疫情影响,加上现在整体的就业形势,年轻人的就业观念趋于理性,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在这一方面,很多家庭中两代人的就业观分歧在减少。”

河南姑娘胡夏是今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对于与父母的就业观分歧,她认为得在父母这一代人身上下功夫,改变他们的看法。她希望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父母辈尊重和理解子女的选择,让子女更加自主地选择职业,同时父母也要认识到,孩子所面对的就业环境与自己不同,不能一味坚持自己固有的职业观念。”

胡夏觉得,消除两代人就业观分歧意义重大,能提升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也可以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工作积极性,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化解两代人的就业分歧,需要怎样做?59.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认为需要与父母积极沟通,加强对新兴岗位的认知,56.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认为得做好行业调研,避免不必要的争论,55.5%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理解尊重父母,换位思考协调双方想法。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教授夏青云说,在对待与父母的就业观分歧上,一些大学生忽略了与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充分沟通,这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特别是现在一些00后的年轻人,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想法,当父母提出不同意见时,就会产生反感和抵触,这其实是缺乏沟通的表现。我在学校帮学生做求职辅导时,会借助SWOT分析模型,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在人才市场上的优劣势等。我建议大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先给自己做一个梳理,再跟父母沟通分享。”

对于父母来说,夏青云认为要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子女的想法。他说,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大学专业时,就完全听从了孩子的想法。“我们发现他想学的专业就是他平时非常喜欢的领域,所以哪怕老师反复与我和爱人沟通,我们也明确表示,孩子的兴趣最重要,我们尊重他,而不是要求他应该做什么。”同时,他表示,父母也要主动与子女沟通,分享自身的经验,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双方的良性互动和沟通非常重要”。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应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77.2%,硕士毕业生占19.9%,博士毕业生占2.9%。男生占47.0%,女生占53.0%。家乡在一线城市的占30.1%,二线城市的占38.1%,三四线城市的占25.0%,城镇或县城的占4.8%,乡村的占2.0%。

(黄子涵对本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胡夏、罗翰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