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小浆普法专栏的开设,旨在普及法律知识,提升了辖区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今天,小浆普法给大家带来的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了解、学习它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民法典》,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自2021年起正式实施,它涵盖了个人和财产权利的方方面面,从出生到死亡,从物权到合同,从家庭到继承,无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民法典》究竟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案例来深入了解。

01

邻里关系——和谐共处的法律密码

在社区生活中,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张先生就曾遇到这样的困扰,他家的新装修因邻居王女士家的漏水而受损。根据《民法典》第1167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王女士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邻里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一旦发生侵权情况,《民法典》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纠纷的法律依据。

02

物业服务——居民权益的守护者

物业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李女士居住的小区物业公司未经业主同意擅自提高物业费,引起了业主的广泛不满。根据《民法典》第280条:“业主大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同时,第285条:“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和业主委员会的决定执行物业管理事务。”通过法律途径,李女士和其他业主一起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这个案例说明,《民法典》为居民提供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03

合同履行——信守承诺的法律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签订合同的情况。比如,赵先生与装修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但装修公司未能按期完成工程,导致赵先生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根据《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赵先生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要求装修公司赔偿了相应的损失。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信守合同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04

婚姻家庭——法律框架下的爱与责任

婚姻家庭关系是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例如,陈女士在怀孕期间发现丈夫有外遇,决定离婚。根据《民法典》第1082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一规定保障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权益,特别是对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特殊保护。最终,陈女士在法院的支持下,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和相应的财产分割。这个案例展现了《民法典》在婚姻家庭领域中平衡男女双方权益的作用。

05

继承权——家族财富传承的法律规范

继承权问题也是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话题。王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女因为遗产分配问题产生争议。根据《民法典》第 1123条:“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民法典》对继承权的明确规定,确保了遗产分配的公正性。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方式,王先生的子女最终依法解决了争端。这个案例说明了《民法典》在处理家庭继承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民法典》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解决纠纷的法律工具,更是引导我们行为的指南针。《民法典》的实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让社区的氛围更加和谐,让每个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学习《民法典》,理解它的精神和条款,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法律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记住,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人心的守护。让我们携手《民法典》,共建一个更加文明、和谐、法治的社会。

归根结底,《民法典》的核心价值在于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为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法律框架。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处理邻里之间的小纠纷,还是在维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乃至于个人财产的传承,《民法典》都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每个个体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编辑:赵雨薇

责编:董 乐

审核:马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