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的事如果不竭尽全力做到极致、做到彻底,后悔、遗憾总是未来的岁月里挥之不去。高国华骨子里喜欢绘画、书法,为此,他笃定恒心,也倾注了心血。几十年以来,绘画、书法、诗词作为高国华情感之所、精神之聚,他从未考虑过得失,也从未考虑过投入多少时间和金钱,因为求索过程就是目的、做到极致就是终点,他也因执着而引入瞩目,因纯粹而卓然自立。

高国华,1962年出生,江苏高邮市人,自幼喜欢诗词、歌赋,喜欢绘画、书法,几十年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砚边春秋。现在,他能书、善画,亦吟诗作赋,却能文不求闻达,精于绘事,而不被金钱名利所累,更不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自称其能,哗然而骇,而是偏居一隅,远离繁华,“心斋”“坐忘”,精神独往天地之间,当心有所遣、意有所适之时,便信笔挥洒,文以达心,书画适意。偶尔也三五友人相聚,写字、画画、观花、品茗,共赏清雅,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若以书法论,真、草、篆、隶、行,高国华五体通释,尤以行草、隶书最为得意。观其书法,功力最为其性、最为其质、最为其特,光芒闪烁,风姿独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国华自题画诗《秋山钟鸣》

高国华行草书的线条有着很强的生命活力,劲韧的、老辣的、酣畅的、恣肆的,刚与柔、动与静、方与圆、欹与正、虚与实,相交相合,互生其妙。若说其印印泥、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如是,却不能道其妙,若说其千里阵云、高山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万岁枯藤,亦如是,却也不能言其真。那线条在快慢之间,如长风出谷,在收放之际,如霓虹饮涧,在开合之处,如飞瀑流泉,却无浮躁荒率之气,更无剑拔弩张之感,而是“出法度与新意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显然,这非“朝学执笔,便称其能”者所能达到的状态,而是百炼成钢的锻造所形成的肌肉记忆。

高国华行草书的章法,狂放豪迈写着激荡的心境,酣畅淋漓在情感转换之间,点、画、线,相映成趣,各臻其妙,对立之中保持着和谐,潇洒而彰显着真功,险峻能严守着法度,共性又凸显着个性,尤其在狂放处,透着儒雅之风,在纵逸处,洋溢着飘逸之气,观之动容,品之入心。

高国华的行草书,线条轻舞飘扬于章法之中,章法给人一种满纸飞动的视觉力量,有《古诗四帖》之狂态、有《自叙帖》之醉意、有傅山之缭绕、有王铎之激荡。显然,这绝非矫揉造作所达之状、更非故弄玄虚所需之为,而是心性使然,是人格、品质、修为统合一体,并反应于书品、书艺的结果,亦如他在“何为书法”中所说“书为心声,寄托己言,而抒发情感,不做作、不伪装、不设计”。

高国华的隶书与行草书皆出心性之中,其笔性有异曲同工之妙,风貌却与行草书迥然而异。

高国华的隶书遵循着“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等传统隶书的法则,但是,笔画却略带夸张之意,如同他写行草书略带夸张的转使一样,很性情、很有松弛感,起笔、收笔、行笔,心境变化,线条随之变化,不同的是不管笔法如何顿挫、也不管笔意如何抑扬,却始终把“极尽法度”作为第一准则,也许“极尽法度”,才能更加自由,所以他的隶书“起伏于锋杪,殊衄于毫芒”,却笔笔有法,但是,在遵循法度之时,更多地体现于“结体之功在学力,用笔之妙在于性灵”。当笔性、笔意融于心性,他笔下总是呈现出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乍一看,有点出乎意料,细看,又在意料之中,在意料之中,则因有法,在意料之外,似若无法,却很好看,这是“学古法,不泥法,写己貌,守古法”的自然流露。比如在厚重与轻徐之间,可能是有心,可能是无意,也可能久沁多家之法养成的审美习惯,他常常在厚重处,明显强化笔力、加重笔力,似若略显夸张之意,却并不觉得哪里不协调,而是,呈现出恰到好处的视觉美感,从而使字体显得更加丰厚、更加稳重,而在轻徐处,他的笔法则显得很多变、很丰富,轻重缓急,迟徐快慢,互相呼应,辉映成趣,从而让轻徐处变得灵动、变得自然,并把多变融入字体、融入章法之中,从而给观者一种筋脉通达、意态生动、气象浑穆的审美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国华国画作品《鹤寿》 《珠光香诱》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高国华以不变的法度写隶书,以多变的笔法写古神,写古韵,而出古之神、出古之韵,虽然无意于创新,却守古出己,形成强烈的个人风貌。

若以绘画论,山水、画鸟、人物,高国华皆有涉猎,且题材众多,表现手法和风格面貌也不拘一格。

纵览高国华的绘画,可以看到,他的山水以“吴门画派”为宗,心追过“荆、关、董、巨”,手摩过“刘、李、马、夏”,也参悟过“元四家”之意,求索过“清四王”“清四僧”之笔,属于细笔小青绿一脉,却洋溢着文人画的风神。其画鸟多得林良、吕纪一格,参以王雪涛之笔意,并借鉴“扬州八怪”之气韵,还略带陈淳、徐渭之妙趣,实属“取众家之优长,而成自家之妙品”的典型代表。

高国华强调“画者心性也”,他也常说:“画者必俱风骨,清高必藏气量,自傲必行品端,彰显必饱学养,精神必归内在,画意必求格调,画风必自高雅。素心不可染,情动而专致”。笔者认同高国华的观点,这也在他绘画里得到印证。他的山水,峰回路转、江河浩渺、草木华滋,可居、可游、可观、可赏,在人间,似仙境,恬淡中赏心,妙境中悟道;他的人物,峨冠博带,抚琴畅听,或动、或静,丝发眉睫之间,意态毕现,举手投足之间,飘逸卓然,以高士入画,却心意如我;他的仙鹤,或低昂有意、或身姿轩昂,仿佛苍然出尘,磊落如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国华自作诗《玉兰花漫文游台》《见证诗词之友创刊26年》

透过高国华的山水、人物、画鸟,可以看到,他不拘泥常规、不拘常态、不拘常法,画风鲜活、画意生动。那不似之似,以形写神的意蕴,不雕不琢,却风神外溢,给人一种直指本心的灵魂冲击;那悟对神通、师心独见的画面是传统文人的境界、是当代人向往的精神桃源。显然,这是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的灵感、从诗词中温养的意境,也是生活情调、感悟人生的笔端升华。

当书法、绘画、诗词融为一体,则书法如画,画里有诗,那诗、那画、那书法的线条和章法,无不承载着人生状态、艺术修为、处世哲学,无不凝聚着岁月的痕迹、寂寞的时光、激荡的情绪。

“诗、书、画本身就是我的心路历程和心境的表达,耕耘着自己的沧海桑田,也写尽人间的酸甜苦辣,在独白、在含情、在生象、在张狂、在对话,虽然无声,却释放着情感,诠释着自画像。”高国华喃喃而言,叙说心语,在缕缕不绝中,笔者听其浅吟、听其低唱,感触、动容。

(文/桑干)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