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多种货币,是种怎样的情形?

一个国家,多种货币,是种怎样的情形?

不用想得太远,我国就是如此。如今香港回归快30年,当地人民手里用着的,仍旧是殖民时期就已存在的港币。

侵略者必须赶走,国土必须统一,为何货币却任其分裂?难道港币有什么特殊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币发展史

港币发展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手中的货币,也在不断减着肥,从原本沉甸甸的银两,到轻飘飘的纸币,最后成了现在手机上的一串数字。

当我们用久了移动支付,某日念旧地掏出一张纸币时,原本熟视无睹的内容,久别重逢仔细一看,人民币的单位“元”,怎么写的是“圆圈”的“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不是错别字,而是以前人们使用的大洋,是用银做成的圆形硬币,被形象地叫做“银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银元的主要流通地是我国内陆,但最先用“圆”来表示货币单位的,却是香港。

香港刚被英国殖民的时候,使用的都是英镑,之后与大陆贸易往来频繁,银元使用变得更为广泛,其它如墨西哥等国的银元也会流入,渐渐的香港货币繁杂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规范货币的使用,香港政府将原本为名词的“银圆”,改变为量词,从此成为货币的基本单位。

1866年,香港成立了铸币厂,其中印制的一元银币,上面就刻有“香港壹圆”的字样,以此类推,其他面值也有类似的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圆”代替“银”的货币单位传入内陆后,被人们接受被普遍使用,沿用至今,成了保留在纸币上的小小“错误”。

香港成立的这家铸币厂没经营多久,便倒闭歇业。就这样,官铸货币被淘汰,其它银元成功上位,成为香港新的法定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一波银价上涨的潮流从欧美席卷而来,这时仍用银圆当钱使,难免显得阔绰。

香港政府为避免白银大量外流颁布新的法令,减少银元的使用,以“港元”作为货币单位。

1937年8月1日,银元的流通彻底被阻断,港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法定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元的发展历程,同样一波三折。

因为在英国殖民时期出现,所以港元一开始时与英镑挂钩。

二战爆发后,强暴的日军不仅在香港烧杀抢掠,还强行用日本军用手票替代港元,夺走了香港的财政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结束,日本灰溜溜地离开,港元虽然再次恢复原本的作用,但元气大伤,原因除了日本的破坏,还与战后英国的经济衰退有关。

英国经济发展下滑,英镑价值降低,与之挂钩的港元也跟着贬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减少负面影响,香港政府舍弃挂靠的英镑,在1972年推行港元与美元进行挂钩的政策。

随后的1983年,香港建立起了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之后香港回归,这样的制度依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2009年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货币相关支付业务,逐一做了详细的规定,形成了一套规范合理,高效流通的货币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留港币的原因

保留港币的原因

一个国家要统一,不仅是在政治上统一,经济、文化上也应该步调一致,这个道理,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悟了。

当年秦灭六国,秦始皇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并统一将黄金定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币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国内却多种货币并存,这不是做了某种违祖宗的决定,而是特殊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港元虽然是一种年轻的货币,但仗着与美元挂钩,在国际上混得风生水起,香港也因此获得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回归后,如果贸然将港币废除,那么其国际地位一触即破,得不偿失的。

因此,为了稳定香港的发展地位,在当年颁布的《基本法》中,明确了港币的在香港的法定地位,保持50年不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港币相比,当时内陆普遍使用的人民币,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当时中国外贸正在起步阶段,人民币在国际上更是寸步难行,进行外币兑换时,往往被许多苛刻的条件阻拦,给对外贸易带来更多的阻力和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光国际社会不认可,就连香港人民,也以“视金钱如粪土”的眼光来看待人民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尚有几家开展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可随着人民币贬值,负利率出现,多家银行纷纷取消人民币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人民币彻底在香港银行消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港币在香港货币中一家独大。

所以,在那个人民币势弱,港币强盛的年代,我国不得不做出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留港币作为法定货币,既是为了稳定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也是为了维持当地的有效货币流通。

同时,香港的这种货币制度,还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香港外,我国分裂出去的国土,还有之后回归的澳门,以及至今未归的台湾。因为离开的久了,它们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何解决这些差异,成为了回归后的一大难题,香港作为率先回归的一部分,就需要起到带头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香港探索一条正确的治理思路,之后澳门和台湾的融入,就能事半功倍。

事实证明,香港的货币政策是通用的,澳门回归后,同样保留了澳门币。如今的台湾也使用独有的新台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开多年的孩子,很少有一回来就认妈的,强行消除彼此之间的差异,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国对回归的领土实行了“一国两制”,只要心向中国,手里用着怎么的货币,又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套货币的关系

两套货币的关系

虽然港币是法定货币,但地位与人民币的并不对等,二者之间就如香港与中国,属于隶属关系,简单说,港币包含在人民币体系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关系,其实在香港还未回归时,就已经在着手规划,并对港币的发行权和管理权做了妥善安排。

香港回归前,港币由当地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有利银行发行,回归后,港币的发行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掌握,三分之一权掌握到国家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币的管理权,则到了金融管理局手里。

金融管理局成立于1993年4月,原先是香港外汇基金管理局和银行业监理处两个单位,之后合二为一,承担维持香港金融和银行稳定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币发展受限,相对的,人民币的流通越来越宽松。

上世纪80年代,由于人民币持续贬值,在香港几乎无法流通,到90年代时,国内经济开始回暖,人民币的地位有所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新规下发,内陆公民到香港,每人每次允许携带6000元人民币。那时香港还未回归,兑换方式还属于外汇兑换,由香港宝生银行按照一张汇率表来进行兑换。

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人民币与港币的兑换,虽然也是按照的一定汇率来,但已不属于外汇兑换,而是同一国不同区域间的兑换。

当时每年流入香港的人民币,一度超过了1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币在大陆的流通就没有那么顺畅了,从1994年开始,国家就禁止了外币的计价和流通,到香港回归时,差不多有500亿港币在大陆失去用武之地。

限制港币的流通,是为了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也是为了稳定人民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币是广泛流通的货币,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家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拒收,但港币的流通仅限于香港。

港币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它却在人民币的管辖下,才能合理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国两币”的未来

“一国两币”的未来

港币彻底消失,货币一体化到来,将是必然的趋势,但期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30年前,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M·弗里德曼曾做出畅想,认为香港回归后,港币会被人民币吸收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样的说法,正在被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步步证实。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贸易日益紧密,货币的种类在不断减少。

同时,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变得摇摇欲坠,美元影响力随之下降,与美元挂钩的港元,将变得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人民币却在不断提升,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易都在使用人民币。

人民币在上坡,港币却在下坡,这样发展状况来看,港币最终被人民币吸收取代,也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个时间很难被定义,30多年前弗里德曼就有了预测,可时至今日,港币依然有着独特的地位。

所以,货币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易的工具,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从如今“一国两币”,我们看到了曾经国土破裂的痕迹,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的奋斗史。

牢牢握着手中的货币,也是在握着国家的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