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淮北5月17日电(记者周坤)超长的风力发电机扇叶、上百吨的特种机械设备……在交通运输中,常常有超宽、超重又不可拆卸分解运输的“大块头”,它们需要先许可审批后上路。面对日益增长的大件运输需求和运输安全性、办证时效性之间的矛盾,安徽省是如何做的呢?

5月16日,记者来到安徽省淮北市的安徽科汇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走进厂区,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着一个硕大的钢结构部件,几乎占据了整个厂区停车场一半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即将跨省运输的超限设备。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安徽科汇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经营副总经理张小永介绍,眼前的钢结构部件,是山东省临沂市一焦化厂的吊车梁,因为设备太大,加之跨省运输,所以必须申请公路超限运输许可证。

但在两年前,每次办公路超限运输许可证,对张小永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少则三天,多则一个星期,“经常是设备做好了,司机定好了,但是慢慢等审批,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开支。”

为保障大件运输行业健康高效运行,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关于加强大件运输管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极力缩减审批环节,全力优化审批流程,由原先的“车等证”变为“证等车”。

时间就是金钱。张小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审批提速两天,一辆运输车一趟就能省下了3000元,公司每月平均发车20辆,一个月就能省下6万元。

“我们有了这种优质的服务,别人不敢接的单,我们敢接,别人不敢做的设备,我们就敢做。”张小永说,如今企业可以边制造设备边申请运输许可,执法人员上门服务,还一路送到高速,不仅让企业节约了巨额成本,也在同行业发展里占得了先机。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审批办主任韦道琦介绍,大件运输审批许可,是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权责清单中的一项行政许可事项,目前,每天办件量在1000至1300件不等。

近年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通过数字化赋能助力大件运输审批工作,以多种智能化手段实现办件“智能分发”、线路“智能识别”、结果“智能送达”、验证“智能识别”、环节“智能查询”,大幅提升大件运输审批效率。

“因为大件运输对公路的承载能力有要求,所以每次规划路线都最耗时间的。”韦道琦说,现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将安徽省内高速公路路网图、通行能力等信息植入省级大件运输许可系统模块,研制开发全省道路通行软件,运用“智慧大脑”自动规划路线,原先费时费力的人工规划路线,如今半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实现线路“秒审”。

目前,安徽省三类件审批时限由以前的20天缩短至5天,二类件审批时限由以前的10天缩短至1天,一类件审批时限由以前的3天变成即办件。据初步估算,2023年共为经营主体节约成本约43.42亿元。

不断提升的审批效率,压缩了企业运输等待时间,更加省时;有证不怕查,更加省心……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通过强化数字赋能,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大件运输政务服务环境,让更多百姓享受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