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贺子珍生了第六个孩子,但孩子患有严重肺炎,最后死在了母亲怀抱。

贺子珍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为了治愈贺子珍失去孩子的痛,毛泽东决定把留在身边的娇娇送到苏联,这给贺子珍带来了不少欢乐。

当然,于贺子珍而言,她的痛苦来源,还有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忆往事,是我们读懂历史的基础

1937年,贺子珍到延安后,以她的性格,她很想拼命的工作,学习,但身体太不争气,尤其是在长征期间受过伤,体内的弹片在无穷地摧残着她,她很想把弹片做手术取出来。

由于性格倔强,她几乎问遍了延安所有的名医,但由于手术难度大,很多医生不敢下手,建议贺子珍去大城市看一看,贺子珍把目标定在了上海。

但意外的是,贺子珍发现自己怀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前,贺子珍刚到陕北时已是身怀六甲,美国记者斯诺给她拍摄的照片里,她肚子微微凸起,大概就是怀着娇娇。如今,再次怀孕,让她亚历山大,也从另一方面坚定了她离开延安去大城市治病的原因。

当然,也有史料说,因为贺子珍一直和丈夫吵架,这也算是一个原因,但由于当时的原因很多,贺子珍自己已经无法冷静自己的情绪,直接对毛泽东说了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说:“桂圆啊,你听我说,你最好不好走,我们之间有误会,是可以消除的。”贺子珍说:“我身上的伤疼的很厉害,我要去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此时贺子珍还不知道,上海已沦陷。

1937年底,贺子珍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把娇娇托付给娇娇,匆匆离开了延安,打算从西安出发去上海。不过她遇到了张国焘的夫人杨子烈和老朋友刘英,杨子烈告诉她上海已经沦陷,先回延安吧。

但贺子珍拒绝了,可是一时间又没有了去处,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好此时,刘英因为肺病,打算去苏联治疗,这一下让贺子珍看到了方向,她决定跟着去苏联的同志一起去莫斯科,这样不仅可以做手术,还能有学习的机会。

毛主席得知后,马上让警卫员去寻找贺子珍,希望贺子珍可以回来,此时贺子珍已经从西安坐车到了兰州,碰到了德高望重的谢老谢觉哉和彭儒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劝说贺子珍,但终究执拗不过贺子珍的倔强,同时,贺子珍也没有接受从延安来的警卫员的劝说,登上了离开苏联的飞机,去了苏联。

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曾写过一部《叶子龙回忆录》,他在书中详细回忆了这件事,他写道:

我的爱人蒋英和贺子珍的关系很好,我让她帮忙劝说贺子珍,但贺子珍说,我已经决定了,不要说了,我非走不可。最后贺子珍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离开了毛泽东。

这里叶子龙应该是写错了,应该当时娇娇并没有跟着贺子珍离开,而是1940年被毛主席送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的莫斯科

对于贺子珍来说,莫斯科无疑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的地方,让她这个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环境中的人,开阔了眼界,也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与多元。

1937年的莫斯科展现出一幅宏伟而独特的景象。它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国际大都市,宽阔平坦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彰显着其繁华与活力。街道宽广而整洁,两旁整齐高耸的建筑雄伟壮观,充满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贺子珍之前所熟悉的僻远山村和落后农村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和震撼,宏伟的建筑、热闹的氛围以及浓郁的异国风光,都让她深深着迷。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重要城市,承载着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繁荣的经济文化。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更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心中的圣地。

那么,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刚到苏联时,确实心情高涨,除了在东方大学学习,他还去询问了各种医生,加上当时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苏联,贺子珍和这两个孩子处的很好。

从时间上看,当时王稼祥正在共产国际担任东方部部长,贺子珍通过王稼祥找到了毛主席的两个儿子,两个孩子也把贺子珍当成妈妈看待,亲切地叫他:贺妈妈。

1938年6月,贺子珍生下一个男孩,但孩子患有严重肺炎,最后死在了母亲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为了治愈贺子珍失去孩子的痛,毛泽东决定把留在身边的娇娇送到苏联,这给贺子珍带来了不少欢乐。

当然,于贺子珍而言,她的痛苦来源,还有一件事。

有一天,贺子珍或许是想起了毛主席,想知道延安的事情,她去读报室看报纸,却突然看到了一条消息:毛主席和她的妻子,一起送别外宾。

这让贺子珍震惊不已,为了求证,贺子珍找到了很多人,都是有没有答案,一直到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苏联治病,给她带来了一封信,上面的字并不多,有一句: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贺子珍来说,她很快就明白了情况,这封信给她带来了信息有3点,第一,爱人再婚了,第二,她回延安不太可能了,第三,离开的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贺子珍本来就有失眠的毛病,现在更是彻夜未眠,但她依然坚持上课,可是,依然心神不定,什么都学不进去,什么都听不进去,最后大病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得知后,把娇娇送到了苏联,让娇娇去陪伴贺子珍。一直到1947年秋,贺子珍才带着女儿返回中国。1949年,贺子珍把娇娇送到了北京毛主席身边,她自己去了南方,此后一去就是几十年。

她的后半生

“她对我不好,她嫌我老了,她不爱我,嫌我年纪大,是个土暴子,她和你妈妈完全不同。”

这是毛主席和女儿敞开心扉时说的一句话。偶然间,李敏发现原来爸爸内心也是孤独的,她听完爸爸的话,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贺子珍了。

贺子珍在南方的生活其实并不复杂,基本就是三个地方来回跑,江西-上海-福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她来说,她更想多回去江西,因为江西是她的故乡。有一次她回到故乡,却不想工作人员跟着,自己想去大街上走走,贺子珍此次回到故乡永新,心情极为复杂。她白天忙碌奔波后,夜晚却难以入眠,心中怅然若失。尽管听到和看到许多,但内心依旧空虚。

在这里,她本想寻找些什么,却似乎一无所获。然而,永新处处都是她和毛泽东共同的回忆,那些曾经的场景不断在她脑海浮现,让她心烦意乱又无法割舍。她害怕自己会再次陷入对过去的过度沉迷而导致精神错乱。这次故乡之行,带给她的更多是剪不断的往昔情思与内心的纠结、痛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故乡于她而言,成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复杂情感纠葛的地方。

也正是那次回江西,贺子珍等来了一个和毛主席见面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6月底毛主席回了一次故乡,随后上了庐山。贺子珍当时正好居住在南昌,好友曾志前去看望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

得知消息后,毛主席惊讶地问曾志:“她怎么样?”曾志告诉毛主席,贺子珍现在很好,别人说她有病,我看不像有病的样子。

毛主席脱口而出:“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啊。”沉默许久,毛主席说了句:我很想见见她。

1959年7月9日,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贺子珍时隔22年和毛主席见面了。对于宇宙来说,22年如毛毛雨,可对于贺子珍来说,这22年,如刺痛的煎熬。

时光流的飞快,昔日的贺子珍不到30岁,青春正茂,如今的贺子珍,年过半百,鬓角灰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聊了什么,没人知道,但或许这次谈话解开了贺子珍的心结。从1959年到1979年二十年间,贺子珍和毛主席一次面都没有见过,1979年她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此时毛主席已逝世三年。

贺子珍的晚年由于病重,基本都在医院度过,上海华东医院是她最后的居所,小护士们回忆,她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后人看到这些照片都会感叹,半个世纪前的“永新一枝花”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贺子珍在上海病逝,贺子珍的一生,展现出了坚韧与勇敢。她在革命岁月中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信仰。她是革命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其身上有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她的经历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她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珍惜当下,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懈奋斗。

她虽已离去,但她的故事与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让我们缅怀并铭记这位伟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