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下葬一直被视为极其庄重且充满仪式感的重要事件。

对于将逝者安葬在哪里合适,更是有着诸多讲究与规矩,绝非可以个人意志就能定夺的。

为逝者选择一块风水宝地,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家族传承与孝道文化的体现。

古代人在安葬逝者的时候,一直遵循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坟有六不葬,后代子孙富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六不葬”,看看有什么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不葬孤山

孤山,作为一处独特的地理形态,往往位于偏远之地,四周环境荒凉,缺乏生气。

这种地理环境不仅让人心生悲凉,更不利于安葬逝者,在风水学中,孤山还被视作是不吉之地。

这是因为孤山周围缺乏山水的环绕与滋养,无法形成良好的气场,因此不利于逝者的安息与家族的运势。

也有风水专家认为,孤山的环境比较孤独和冷清,如果将逝者安葬在这里,容易影响其安宁。

同时,孤山环境还可能对前来祭拜逝者的家属产生负面影响。

家属在祭拜逝者时,孤山的寂静和荒凉可能会加重家属的悲伤和思念之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孤山也的确不适合安葬逝者。

孤山往往地势陡峭,土壤贫瘠,缺乏植被覆盖,这种环境不仅不利于逝者的遗体保存。

另外,孤山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也大,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都会让逝者的坟墓受到损毁。

而且,家人们在去为逝者扫墓的时候,也容易因为路途坎坷而发生意外。

即使路上没有危险,到了孤山上,也容易和山里的野兽毒虫相遇,一旦碰到了,就会发生不幸。

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将逝者安葬在孤山上,保不齐猛兽们会挖出先人的遗体,将他们吃掉。

所以,为了逝者和自己的安全考虑,大家是不会选择孤山作为安息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不葬乱山

人死后不能葬在乱山岗,这不仅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后代的责任。

乱山岗,顾名思义,是那些崎岖不平、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山地。

在这里,没有整齐的坟茔,没有庄重的墓碑,只有风化的石头和枯黄的野草。

将逝者葬于这样的地方,无疑是对他们的身后事不负责,更是对他们尊严的践踏。

而乱山岗则无法给予这些,它只会让逝者的灵魂四处游荡,无法得到真正的安息。

过去,穷苦人多,他们没有土地使用权力,也没钱为逝去的亲人买棺材墓地。

他们会把逝去的亲人用草席子一卷就扔到乱山岗,所以这里聚集了不少孤魂野鬼。

迷信的人认为,如果将亲人安葬在这里,很可能会让他们死后受孤魂野鬼的欺负,不得安宁

此外,从风水的角度来看,乱山岗也并非吉地。

风水学认为,墓地应该选在气场和谐、地势平坦的地方,这样才能有利于家族的兴旺和后人的发展。

而乱山岗则常常伴随着险峻、崎岖的地势,气场紊乱,对家族和后人的运势都极为不利。

更重要的是,将逝者葬在乱山岗,也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任。

一个好的墓地,不仅能让逝者得到安息,还能让后人感受到家族的荣誉和尊严。在传统文化中,墓地被视为逝者灵魂的安息之所,也是后人缅怀先人的场所。

当后人想要祭拜先人时,他们需要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才能找到那个荒凉的地方。

这样的祭拜过程,不仅无法让后人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凝聚力,反而可能让他们心生怨言,对家族的传统和信仰产生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葬土质松软的地方

在选择安息之地时,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安葬地址的土质问题,确保墓室结构稳定,以免因为环境因素,导致墓室损毁,而土质松软的地方往往存在诸多隐患。

首先,这样的地方地质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塌陷或滑坡等自然灾害。

一旦灾害发生,不仅可能破坏墓地的完整性,还可能对逝者的遗体造成损害,还会导致后代找不到祖先的墓室,无法按时去祭拜祖先。

其次,土质松软的地方往往湿度较大,容易导致墓穴内部潮湿,逝者遗体的腐烂速度会更快。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很信仰身体的完整,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丝毫的损坏,哪怕是死去,后人也应该尽可能的去保障逝者遗体完整,避免让逝者不能安息。

从自然环境来看,土地松软的地方普遍比较荒凉,不适合植物扎根生长。

风水学说中,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就没有生机,风水也不好,如果将逝者安葬在这里,容易对家族的运势产生恶劣的影响。

还有迷信的人认为,将逝者安葬在这里,会让子孙后代受苦受穷,甚至家族落败。

所以,人们为了让子孙不受穷,都会选择植被覆盖广的地方,这样能给家族带来生机,让子孙越来越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不葬水边

水边的环境复杂多变,水面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涛汹涌,将逝者葬在水边,不仅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使得墓地难以长久保存,更会让逝者在风雨飘摇中无法安息。

在风水学中,水具有流动性,因此水边的位置也代表着不安定、不安稳,如果将逝者安葬在这里,不仅意味着逝者的灵魂不安稳,还预示着后代生活不稳定,容易居无定所。

对子孙后代来说,水边的墓地维护也很困难,因为常年受到水的侵蚀,墓地的结构不稳定,容易出现墓室坍塌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来看,水边的危险性很大,尤其是急流险湍之地,这些地方比较湿滑,如果去这里祭拜的话,不小心失足落水,对家里来说,绝对是最大的不幸。

遇到汛期,河边还会发洪水,不仅老祖宗的墓室会被洪水冲垮,前去祭拜的人也会遇到危险。

古人最讲究孝顺,如果逝者的坟墓有任何损毁,那肯定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如果祖先的墓室出现了危险,对后代来说,这是家族运势走向衰败的预示。

不论是为了祖先墓室的安危,还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考虑,都不该将逝者葬在水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不葬寺庙周围

老话说的好,“庙前不住人,庙后不扎坟”,通常来讲,庙前不适合居住,庙后不适合安葬逝者,这是受庙前庙后的环境影响。

庙前,人声鼎沸,人来人往,如果居住在这里,很容易被打扰。

庙后,如果将逝者安葬在这里,那前来烧香拜佛的人就会朝着逝者的方向磕头行李,这对拜佛的人来说,可不太好。

从鬼神的角度来看,人死后就会变成鬼,而鬼最怕的就是寺庙这种地方,所以为了让祖先的灵魂得到安宁,可不能将它们葬在寺庙周围。

另外,寺庙是宗教信徒心中的圣地,如果周边安葬逝者,很容易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亵渎。

我们都知道,祭拜亡者的时候气氛非常悲伤沉重,而寺庙这里的气氛是宁静与祥和,两种氛围的冲突,会让彼此感到不舒服,所以,寺庙周围并不适合作为安葬逝者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不葬大树下

首先,大树的根系深入土壤,如果墓室选择这里,根系深入到墓室里,不仅会破坏墓室的结构,还会破坏逝者的遗体。

其次,大树也是自然界中生命的汇聚地。在树根下有很多生物,比如蚯蚓,老鼠等,它们会顺着大树的根部来到墓室,从而打扰逝者的安息。

最后,考虑到树叶的遮挡,它们会阻挡阳光照射到墓碑上,从而导致墓碑周围长满青苔,这样可是对逝者的不尊敬。

也有迷信的人认为,墓碑上的青苔还预示着家族的衰败,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详的预示降临在自己家族,人们不会让逝者在大树下安葬。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大树周围的危险因素也比较多,比如大树被砍伐或者是因为风吹等外力的作用而倾倒,这样树下的坟墓就会受到影响。

后人看着祖先的坟墓受损,不仅内心不安,还需要另外花钱,为祖先重新选址迁坟,这笔支出可是不小的费用呢。

所以,为了避免迁坟的麻烦,还是选择其他地方安葬逝者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逝者的坟墓不损毁是选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最好是选择风景秀丽,地势平坦的地方。

这样可以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更好的安宁,也让家属在缅怀逝者时能够更好的举行祭拜仪式。

关于墓地选址,其实讲究还有很多,比如依据个人的生辰八字来选择适合逝者安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