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董洪亮

维稳常说,创稳少见,一字之差,背后却是理念与状态的区别。创,体现主动精神及积极状态,彰显提前量与靠前度;维,更多是事后处置,被动应急。一年来,甘肃省大胆创新社会治理,勇于开展主动创稳,现实中效果如何?

5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嘉峪关市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服务大厅,采访调研主动创稳、一站式群众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运行情况。在大厅,记者看到3个专家工作室、7个调解室,有居民与专家在交流,有居民在窗口咨询。

寒冷季节之纠纷,耐心调解有温度。去年7月,嘉峪关市某供热公司将蒋某起诉至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事实是蒋某拖欠公司2017年至2022年暖气费共计9700.35元。依据诉调对接机制,市综治中心将此案分流给调解专家陈雅范团队进行调解。调解员上门了解到,蒋某离婚之后又遭遇严重车祸,瘫痪在床,生活困难,加之长期在外治疗,家中实际无人居住,并非故意拖欠费用。调解员将双方约至市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服务大厅,在陈雅范工作室进行调解。调解中,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调解员耐心地为蒋某释法析理,已经签署协议,缴纳采暖费是应尽义务,家中长期无人居住,应提前向供热公司报备并停暖;同时,调解员反复做供热公司工作,劝其考虑蒋某实际情况,酌情减免采暖费并延长还款期限。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蒋某从去年9月开始,每月28日前向供热公司支付300元,直至还清。调解过程既保障困难群众的权益,又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

为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嘉峪关市先行先试,2023年7月,将市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服务大厅与城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置于一起。建立一站式群众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诉调、访调、警调“三调对接”,政法部门与街道社区、行业部门配合,方便群众只进一个门,变等案上门为主动找案,最大限度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矛盾纠纷。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主动创稳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海燕说,截至目前,法院共受理登记矛盾纠纷5554件,其中,法院立案占比45.8%,转综治中心占比54.2%,调解成功率达到85%。

主动创稳就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将诉调对接服务放在庄严的法院大厅很好。主动创稳贯彻法治理念,追求社会治理有应急变常态,由静态变动态,从刚性到刚柔相济,从政法部门“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主动创稳的目标是社会和谐,关键是做到让群众心顺、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