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也叫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些人在就医或者体检时无意查出自己得了房颤,会感到诧异和不理解:“明明我没有任何不舒服,怎么就得了房颤呢?下面我们看一个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2岁的张阿姨,退休后买菜做饭家务活都一肩挑,身体还算硬朗,1年前在医院检查出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在家里时也时常感到胸闷。每次发作时,张阿姨总是满头大汗、脸色苍白,没有力气说话。家人发现问题后劝她去医院,但是她总认为自己没事,挺一挺就好了。

这一天,张阿姨吃完晚饭后又出现了气喘、头晕、胸闷的症状,但是这一次她没有挺过去,而是晕了过去,家人一顿手忙脚乱将她送到医院抢救。心电图检查后确诊:心房颤动(房颤)、最快频率达到了180-200多次/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颤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老年病”。

房颤,顾名思义,就是心房的颤动,为什么说它是一个老年病呢?首先,房颤的流行病学符合老年病的特点。房颤的发病人群各个年龄段都有,但是以老年人居多。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4%-1%,而80岁以上老年人中可高达8%。房颤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74岁。这说明房颤在老年人中更常见。

为什么会发生房颤呢?房颤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其次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酒后、其他手术、劳累、肺部疾病等情况下发生的房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阿姨有高血脂以及高血压,平时也不喜欢出门运动,因此,年纪一大,身体的各种状况也慢慢出来了,多种原因合并导致了房颤的发生。

除此之外,如果平时还有吸烟、酗酒等行为,就更会增加房颤的可能性。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对房颤的预防和控制格外重要。

房颤,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

正常人的心跳在60-100次/分之间,就像拳头一样非常有节奏地握紧、松开,但发生房颤时,心脏的跳动频率极不规则,甚至能够达到180次/分-200次/分。在发生房颤后,由于会出现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患者常常会感到胸闷、心慌,如果本身已经有冠心病,患者还可能发生心绞痛。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房颤,血液容易滞留在心房内,加上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的改变,容易在心房壁上形成了血栓。这种血栓很不稳定,容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液流动并堵塞血管,造成其他脏器的栓塞,如脑栓塞、肾动脉栓塞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差不多每5个卒中病人中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有研究显示,心脏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导致脑卒中的发生概率升高,是正常人的17.6倍,且卒中的后果十分严重,可能存在性命之忧。

怎样躲开这可怕的“心动”袭击。

老人要想避开这种“心动”的突然袭击,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戒烟戒酒,规律饮食和作息,其中,部分病情重的患者还应该避免食用带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可乐、咖啡以及浓茶和特殊的非处方药品等。

如果患者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也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和服用药物,避免加重房颤的病情,否则也会增加脑卒中的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群要想避免房颤的危害,就要积极做到戒烟、适当锻炼、防治肥胖以及低脂低盐饮食,并控制好血压以及血糖。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规律作息,控制饮用咖啡、浓茶等。如果已经患有冠心病,则需要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