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是中将,兵团司令是中将,方面军副司令也是中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无法想象?

但是,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存在。

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是徐州剿总副司令,中将军衔。

当时,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是中将,下辖第5军、第12军、第70军、第72军、第74军等5个军,总兵力约有12万之多。后来,邱清泉兵败战死。

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中将军衔。下辖第39军、第54军、第99军等3个军,总兵力将近7万人。后来败退台湾。

第七兵团黄百韬,中将军衔。下辖有第25军、第63军、第64军、第100军等4个军,在淮海战役期间又增加了第44军,总兵力超过10万人。兵败后,黄百韬举枪自裁。

第八兵团司令刘汝明,中将军衔。下辖有第55军、第68军、第96军等3个军,总兵力约有6万多人。后来败退台湾。

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中将军衔。下辖有第10军、第14军、第18军、第85军以及配属第18军的第4快速纵队,总兵力约有12万。黄维兵败后被俘,1975年特赦。

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中将军衔,后来败退到缅甸,成为金三角的传奇。

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中将军衔,后来败退台湾。2007年,黄埔一期毕业的孙元良在台湾病逝,享年103岁,他是最后一个趋势的黄埔一期生。

除了各兵团司令,副司令也是中将军衔,各军军长也是中将军衔,副军长差不多都是中将,很多师的师长也是中将。

大家不妨想一想,算一算,这80多万的部队中,有多少个中将?这些中将,通通都归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指挥。有些人的资历,比杜聿明还高。杜聿明怎么指挥呢?

如果“猪将军”给力一点,淮海战役可能不会输那么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