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压药的服用时间,一直都是高血压患者关注的焦点。很多患者都会选择在早晨吃,但是常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的情况,也不敢再用一片。而有些患者无论哪个时间点,发现血压升高就会加服一片降压药。其实,这些做法都是欠妥的。

那么,降压药到底该什么时间吃才最有效呢?

一直以来,医生建议的降压药服用时间都是早晨。这是因为人体正常的血压波动呈现“两峰一谷”的现象,即为“勺型高血压”,一般在早晨6:00-10:00点和下午16:00-18:00点为血压高峰时段,凌晨0-2点为低峰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此,如果患者服用的是长效降压药,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等,一般药效可维持24小时,早晨吃一片就可以。如果是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片等,需要服用两次,分别在晨起6:00-7:00和下午16:00-17:00。如果是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等,就需要在晨起,中午和晚上分别服用一次。

一般而言,对于勺型高血压患者而言,建议每天最晚一次服用降压药应在睡前3小时。药效一般在用药2小时后达到高峰值,如果睡前用药,会因为血压低峰变化与药物双重作用,出现血压大幅度下降,血流缓慢,使得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诱发脑血栓或心梗等危急重症。因此,一般不建议患者睡前用药。但是,最近却有一项研究称,睡前服用降压药可使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结论让很多高血压患者质疑:难道这么多年的降压药都吃错了吗?

针对该项研究,专家一致的结论是:该项研究结果不适用于每个高血压患者,但这也给当前高血压治疗一定的启示,即用药应注意个体化,不能完全拘泥于晨起用药的习惯。

晨起服药的建议是针对多数高血压而言的,这类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是符合常规变化的,即为“勺型高血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血压患者会有血压异常波动的现象,常表现为在夜间血压不降反升(反勺型),夜间血压峰值较白天峰值下降小于10%(非勺型)或下降大于20%(超勺型),这些都是非正常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血压呈非正常节律波动者,靶器官受损风险会远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而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更高。该类患者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颈动脉血管増厚者、斑块形成者、左心衰竭患者等。而上述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0.5岁,可能就存在“晚高峰”的现象,因此睡前用药也是有利的。

降压药正确用药,记住三点!

专家表示,研究只是提供了前沿思考,并不能因此否认原有的治疗经验,而对患者的降压药服用时间,应关键考虑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关注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掌握自身血压波动情况,若为夜间血压升高的反勺型高血压患者,可在睡前服药;若为夜间血压降低的勺型高血压患者,还是要晨起时用药;若为夜间血压降低明显的超勺型高血压患者,则严禁睡前用药。

2. 关注患者所伴有的并发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肾病者、左心衰竭者等,容易出现夜间血压升高的情况,可考虑睡前用药。

3. 关注药物特性:有些药物是不适合夜间服用的,如利尿剂,睡前服用会使得患者增加排尿次数,进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