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近两千年,清朝的建立标志着其走向尾声。1636年,爱新觉罗家族入主中原,定国号为“清”,溥仪作为清朝末代皇帝,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历经296载,爱新觉罗氏曾率中华儿女引领风骚,奠定“天朝上国”之尊,亦曾遭列强蹂躏,国财尽失,尊严受辱,前所未有。最终,大清王朝被迫宣告落幕,令人扼腕。

溥仪,生于显赫皇族,命运却多舛。清朝末年,他无知地被推上皇位,又在懵懂中失去权力,沦为阶下囚,度过凄凉半生。最终,是毛主席伸出了援手,使他重获新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的月薪微薄,只有180元,逢年过节都难以享受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得知此事后,毛主席立刻邀请他共度佳节,并慷慨解囊,赠送了两千元以助他渡过难关。曾身居九五之尊的皇帝,晚年却落得如此境地,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末代皇帝溥仪】

1906年,爱新觉罗·溥仪诞生于醇亲王府,身为载沣的嫡子,其母瓜尔佳氏曾是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女。由于慈禧在宫中的绝对权威,瓜尔佳氏嫁入醇亲王府后,醇亲王与皇宫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1908年,光绪皇帝病重,国家急需新君。然而,年轻的他并未留下子嗣。在此关键时刻,慈禧太后果断行动,将与她关系紧密的醇亲王之子溥仪接入宫中,立为皇位继承人。

家人深知儿子此去或将身处险境,但皇权难违,他们只得含泪送别。于是,不到三岁的溥仪在乳娘的陪伴下,步入了那座庄严而深邃的皇宫。

光绪皇帝未能撑过难关,于11月14日驾崩。随后,慈禧果断决定由爱新觉罗·溥仪继位。到了年底,年幼的溥仪面对太和殿上那些庄严而陌生的面孔,带着些许胆怯,迈出了走向皇位的那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身受百官崇敬,懵懂未知未来的路途。身为“宣统皇帝”,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国家的重任,这一幕成为了众人的笑柄。溥仪的命运与中国紧密相连,注定会演绎出一幕幕悲歌。

清朝时期,尽管由醇亲王摄政,但国家仍面临重重困境。朝廷内部腐败,农民起义频发,外部更有帝国主义者倚仗强大军力,频繁侵扰我国领土,干涉内政。

显而易见,中国现有的封建统治已难以顺应时代潮流。在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的爆发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拥有雄厚军力的袁世凯与得到“同盟会”支持的孙中山先生携手,最终迫使清帝退位,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此外,双方协商后,还拟定了清室退位后的优待方案:清室在退位后将暂时留居宫中,稍后迁往颐和园;其皇帝尊号依旧保留,民国政府将以外邦君主之礼相待,并每年拨给400万两的费用作为生活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朝的暮年,隆裕皇太后与摄政王深知大势已去。在溥仪扮演了三年“傀儡皇帝”的角色后,皇太后决定亲自出马,以她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就这样,溥仪的“天子之位”匆匆谢幕,清朝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经过协商,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达成共识,溥仪得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尽管失去了天子的地位,溥仪在宫中的生活却过得舒适自在。他渐渐长大,并在1922年迎娶了婉容为皇后,文绣为妃子,共度美好时光。

但好景不长,仅仅两年之后,冯玉祥便决心推动革命的胜利,不顾昔日的优待之约,率领鹿钟麟和主力部队闯入紫禁城,打破了溥仪原本平静而舒适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