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子是基本粒子,并且是辐射到外部空间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由两个相互绕转的元电荷组成,相互绕转的两个元电荷遵循的规律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Q是常数。基本粒子不论存在于物质的内部,例如原子核、原子内部基本粒子,还是存在于外部空间,例如辐射到外部空间的可见光基本粒子,都遵循这个规律。

也就是说,基本粒子的质量是可变的,质量的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产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我们可以知道,质量的损失一定会生成能量,质能方程的表达式是:E=mc^2,其中E是能量、m是损失的质量、c是光速。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理论应用到基本粒子这个层次上,假设基本粒子的质量损失到原来的一半,生成的能量一定是: Mc^2/2,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c是光速,基本粒子损失的质量生成的能量哪里去了?加速剩余质量到光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M-M/2)的能量也必然是Mc^2/2,即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基本粒子必然被加速到光速,也就是说,存在于物质内部的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被加速到光速辐射到外部空间,这就是光子的形成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级光子的形成过程,难道不存在二级光子吗?我的回答是:宇宙中不仅存在二级光子,还存在三级光子……

存在于物质内部的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必然能辐射到外部空间。也就是说,只要基本粒子的质量损失一半及以上就能辐射到外部空间,基本粒子的质量损失不到一半,一般情况下不能辐射到外部空间。那么二级光子、三级光子……,是如何形成的呢?也就是说,超光速粒子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情况下,超光速粒子必须是在一级光子的基础上形成,下面分析、论证超光速粒子的形成过程。

我在《光子量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几乎是零》中论述,光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几乎为零,几乎为零也不是零,碰撞可能使光子能量、速度发生变化。一级光子质量再损失一半,即转化为二级光子,以此类推。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及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c^2+mc^2/2=mv^2/2,其中v是二级光子的速度、m是一级光子的质量,解得二级光子的速度v等于根号3倍的光速c,以此类推,可以求出三级光子以上光子的速度,由于辐射到外部空间的一级光子粒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几乎为零,所以宇宙间超光速粒子也非常少,相对于一级光子的数量二级以上光子的数量趋近于零,但是二级以上光子一定是存在的,所以光速是自然界运动物体的最大速度但不是常数。

由上述分析、论证可知: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时,基本粒子即可一级光速辐射到外部空间,一级光速是不需要人为干预即能形成的,是自然界特有的普遍规律。假设人工干预使基本粒子的质量损失原来的9/10,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及能量守恒定律得:(m-9m/10)v^2=9mc^2/10,v=3c,就会辐射3倍一级光子的光速,这可能就是量子超光速的形成机理。

结论:光速是自然界运动物体的最大速度,但是最大速度不是常数,最大速度是可变的,并且二级以上光子的数量极少,一般来说,二级光速至少是夸星系才能形成。一句话概括,光速是最大速度,但是光速不是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