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苏州豪门潘祖年病重。临终前,他支开旁人,只留下20岁的孙媳妇,厚着脸皮对她说:“你已经守寡2年,真是苦了你了。但我死后你也一定不要改嫁,我有要事相求!”孙媳妇重重地点点头。

这个被寄以重托的孙媳妇就是潘达于,一个极具魄力的女人。

潘达于本性丁,父亲是清末一知县,长大后嫁给苏州有名的官宦之家潘家。说起潘家在当时的苏州来说可谓赫赫有名。

而这一切的开端还要从潘世恩说起。清乾隆五十八年,潘世恩癸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

早知道,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500多位状元,潘世恩作为其中之一,影响力可见一斑。其一生为官谨慎,最终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

潘世恩以一己之力带领家族实现阶级跨越,可谓了不起,从那以后,潘家一直都是清朝后期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时代是进步的,旧的思想必将被淘汰,随着时代一同落寞的还有潘家,第三任家主潘祖荫去时候只剩下潘祖年主持家中大局。

而潘家的落寞不仅仅是势力的落寞更是后代的落寞,到了潘祖年的下一代已经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了。

本来寄希望于丁达于的丈夫潘承镜,没想到二人结婚仅仅三个月,潘承镜便早早离世,也就是说丁达于进了潘家门就守寡。

1925年,潘祖年病入膏肓,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他急忙命人找来孙媳妇丁达于。

看着20出头的孙媳妇,潘祖年眼里闪过一丝愧疚之色,但还是厚着脸皮开口道:“你已经守寡2年,真是苦了你了。但我死后你也一定不要改嫁,我有要事相求!”

“爷爷,您尽管吩咐,我一定办到。”

“我已经让人改了你的族谱,今后你姓潘,我死之后,你就是潘家的新任家主!”

“爷爷,不要这样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没等潘达于把话说完,潘祖年摆摆手,眼神露出一丝苦涩,大限将至这种感觉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的身体我清楚,你仔细听好,我死后,潘家的所有藏品由你支配,送人还是变卖随你怎么样,但是有两样东西不能动,那就是大克鼎和大盂鼎,这是我们潘家的传家之宝,你要守护好,决不能落到外国人和不法之徒手中。”

潘祖年做好安排后不久便离开人世,潘达于也成为潘家新任家主,她仔细保护着每一样藏品,她知道每一样就价值连城。

潘祖荫曾是清朝重臣,又酷爱收藏,因此家里面收藏了很多奇珍异宝古玩字画,所有藏品价值连城,甚至达到了有市无价的地步,而大克鼎和大盂鼎更是宝贝中的宝贝,因为它们已经脱离文物范畴,而是代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据后来考证,大克鼎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

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径75.6厘米,是仅次于淳化大鼎、大盂鼎的西周第三大青铜器。它是周孝王时大贵族克为颂扬国君、祭祀祖父所铸,距今有2800多年。

大盂鼎,鼎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是出土的形制最大的西周青铜器,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

很多人觊觎潘家的这两件宝贝,清末权臣端方多次纠缠,软硬兼施,为的就是夺走这两件宝贝,当时潘家势力衰弱,斗不过端方,眼看被其得逞,恰好辛亥革命办法,潘家保住了这两样宝贝。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本人攻占苏州后第一件事就是闯进潘家寻找两个大鼎,索性潘达于要有准备,为两个大鼎分别打造了木制的大“盒子”深埋地下,传世之宝再次逃过歹人之手。

时间来到建国以后,此时的潘达于已经迁居上海,和平年代里,两口大鼎得以重见天日,潘达于欣然将潘家的传世之宝捐献给国家。

大克鼎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盂鼎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且两件宝物禁止出国展览,可见其重要程度。

2004年2月28日,分离近半个世纪的大盂鼎、大克鼎相聚在上海博物馆,这是上海博物馆为祝贺捐献者潘达于百岁寿辰而举办的回顾特展。

两件宝物重聚那一刻,时间好像恍惚了,它们身上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似乎把人们带回到它们经历过的每一个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